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语文课堂比较式提问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字词替换比较法
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是通过让学生找到意思相近的词语来替换课文中的词语,用学生找出的同义词来和作者的用词进行比较来说明作者在进行文字创作时所选字词的巧妙之处。通过进行比较,学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在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体会时提出的真正意义,加深学生对字词运用的思考,提高他们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在进行字词学习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单纯地依靠字典对字词进行理解,而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对字词进行深刻体会。例如,在进行《荷花淀》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水生告诉妻子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武装队伍时,妻子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在这个场景中,我让学生把水生妻子的话用字词替换的方法来进行表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积极调动了自己的思维,说出了以下三种答案:(1)你总是这么积极!(2)你也太积极了。(3)天底下就算你积极!在这三种答案中,我要求学生分析表达了妻子什么样的情绪,他们通过分析得出:(1)说出了妻子对水生充满责备的语气。(2)说明妻子对水生的做法很不满意。(3)表达了妻子充满讽刺的语气。通过这三种语气和课文中妻子的语气对比,学生清楚地了解了妻子对水生的情感,对水生的积极充满赞扬,但是对水生要离开自己去参军又表示不舍。短短的一句话,其中饱含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如教师在讲解《岳阳楼记》时,在让学生对“衔远山,吞长江”这句话进行理解时,把句子通过字词替换改为“连远山,接长江”,让学生把这两个句子进行比较,深入体会哪个词在文中的运用更合适。在字词替换比较提问的方法中,通过举例实例来让学生感觉到合适的字词运用到合适的情境中所表现的强大的语言魅力。学生通过对这两个句子讨论和分析,感觉到衔和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之大,水域之广,突出了浩大的气势,而替换之后的句子则比较平淡,表达不出文中的气势。再如,讲授《孔乙己》一文时,在分析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时,我给出了学生这样一道问题: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乱蓬蓬的胡子。然后要求学生在括号中填写合适的量词。学生给出的答案很多,有缕、把、丛、束等等。通过让学生自己填写量词,然后让他们对比课文中的量词“部”,来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部”来表示胡子。学生对作者用“部”来作胡子的量词很感兴趣,这就激起了他们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探索,理解了通过“部”来使孔乙己的形象更加鲜明,这是其他量词所不能表现的。字词比较的方法在运用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相同意思的字词在句子中形成的反差,感受到字词的魅力,提高对字词运用的兴趣,提高对语文知识运用和理解的能力。
二、内容删减比较法
通过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删减,来让学生对比原文中内容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删减的部分主要是看似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关联的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到这些内容看似与课文主体没有关系,但是却是作者意图较深刻的地方。在利用删减文章内容来对学生注意力进行提升时,这种做法会让学生产生疑问。例如,学生对从表面看和文章主题无关的内容产生疑问,没有用的文字和段落放到课文中是为什么呢?这种疑问会促使学生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解读,进而理解看似无关实则意义深远的内容。例如,在教授《云南歌会》时,教师在讲解该文第四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时抛出了以下问题:“《云南的歌会》第四段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并且所占篇幅很大,和本文的主题“歌会”不符,所以应该把第四自然段删去。你们是如何认为的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对第四自然段重新进行了详细的阅读,开始也认为和作者突出的重点没有关系,认为这个自然段是多于的。但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他们得出了新的结论:如果把第四自然段删掉,那就体现不出“云南歌会不仅是人在唱歌,鸟也在唱歌”的意思。接下来的讨论中,有学生很快注意到第四段倒数第二行的文字能回答这个问题:“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经过一番讨论后,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这样优美的环境才能造就如此优美的歌声”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归纳总结出来了。又如在《药》一文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作者是不是仅仅想揭露出人性中的这一层愚昧面纱呢?大家可以从情节的设置中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说他仅仅想表现愚昧的话,你觉得课文四个部分中哪些是情节可以删去?”这个删减比较式提问,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寻找文中关键情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会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并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能有效地进行思考。在这种方式的运用中,学生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同时利用疑问来使自己不断研究和理解,最终学生理解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所代表的深邃思想。总之,比较提问法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更深入的体会,使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对字词和文章的表面理解中。通过比较,他们对作者用词的微妙之处能获得领会,他们在写作时选择字词使用时能进行参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他们运用字词的能力也越来越高,语文素质的提高指日可待。(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王立明单位:河北省冀州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