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一、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语文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语言的灵活应用。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的时间和比例在不断地下降,高中语文注重文章内容的分析,轻视整体感知;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轻视形象思维的感知;重视应试教育的机械运用,轻视学生情感和语感的培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中心的单向讲解,没有学生主体的诵读感知。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曾受到过关注,蒙氏教学法提出学生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这对于学生感受、品味文章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也专门安排了诵读时间和诵读教学,通过清晨的诵读时间反复朗读即将学习的内容,形成整体的形象感知,通过专门诵读教学的安排,促进学生课余读物以及教材文章的有感情朗读,并通过举行朗诵比赛,来促进学生诵读学习的持续性。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语文的诵读时间不断缩减,很多教师占用这一部分时间来进行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专项训练,以期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朗读教学时间的缩短,造成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不断下降,语文巩固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也就越多,这是任何短期的机械训练所无法弥补的。

二、提高高中语文诵读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重视,理念引领诵读教学的开展

诵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要重视诵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诵读教学在新内容的预习中发挥着疏通文字、体会情感的作用,在课堂自主学习中发挥着理解内容、培养语文的作用,在语文教学的巩固练习中发挥着积累语言材料、训练读书技巧、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记忆力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改革,但是诵读教学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弃,而且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诵读教学的开展。新课程提出,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主动思考、搜集资料上的自主建构,因此高中语文课堂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讲解,以学生的诵读带动讲解,以诵读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讲诵结合,活跃语文课程,促进学生主体课程的构建。例如,《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早自习的诵读时间,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完成预习,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个人诵读、两个学生合作诵读、小组学生比赛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整体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诵读感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情感,通过讲诵结合促进学生的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深化。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作品是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生活经历和情感体会相联系的,也就是语文作品是与生活情境密切联系的。高中语文教师正是要通过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带领学生走进作品情境中,感受作品的情感,并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体会和表达文章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国丰富的典故、趣闻,生活实践中的案例都是教师营造课堂氛围的重要资源。例如,在《雨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语言的引导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暮春的江南,在一条幽静寂寞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然后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的感情基调:孤独、忧伤、失落等,学生通过诵读不断地感受。那我们该怎样去诵读这首诗?低沉、缓慢、略带忧伤。学生结合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不断完善自己的诵读。教师最后播放《雨巷》的诗歌朗读影像,来促进学生的综合感受。

(三)教师引导诵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的诵读学习绝不仅仅是学生和文本的交流和互动,而是对问题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是自我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还不够充分,对语文作品内涵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和表面化,不能有效地突破对深层内涵的理解。教师的引导是对学生诵读学习困境的一个点拨,包括诵读内容的准确、诵读基本功、诵读情感的表达等,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重点理解、深层吸收。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介绍艾青和这篇诗词的写作背景,带领大家走进课文,然后播放诗歌诵读的录音带,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并在这个过程中将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进行拼音标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试读,要求诵读要准确、清楚,并指导学生诵读的节奏。通过诵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交流和讨论,本文的抒情结构和在每一个部分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进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向新的问题不断递进,也促进学生表达感情的更加深入。

作者:吴延统 单位:甘肃民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