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精读教学的策略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
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出发,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使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与作者心灵产生共鸣,激发学生阅读现代诗歌的兴趣。笔者针对当前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现状,结合精读阅读法,提出现代诗歌精读教学的实施策略,有利于现代诗歌课题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
现代诗歌;高中语文;精读教学
诗歌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现代诗歌反映诗人处于时代变革中的思想与情感,教师应重视现代诗歌的阅读教学。精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是与泛读相较而言的。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应用精读策略,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帮助学生完成独特审美体验。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只选了三首,安排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分别是:《再别康桥》(徐志摩)、《雨巷》(戴望舒)、《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沁园春•长沙》作为词,放在三首新诗之前,方便学生与后面几首新诗作对比,让学生更加了解新诗。本文精读策略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三首新诗中。
1精读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
就目前我国中学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结果不尽如人意。首先,从教材方面来看,相对于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受宠地位来说,现代诗歌是比较尴尬的,其不仅所占篇幅只有三篇,且选文范围也没有古典诗歌的范围宽泛。其次,从教学方面来看,现代诗歌长期处于语文教学的边缘,在教学上现代诗歌也同其他文体一样,使得现代诗歌特殊的艺术特点没有发挥出来。再次,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缺乏精读现代诗歌的习惯,缺乏朗读的习惯,从而缺乏阅读的感受,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不高,学生对现代诗歌提不起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对现代诗歌实行精读教学,通过精读诗歌中的语言、意象等,深入挖掘作品中的丰富内涵与情感。让学生真感受到现代诗歌的艺术美,真正爱上现代诗歌。
2现代诗歌精读教学基本原则
进行现代诗歌精读教学,要明确一下几点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这是由诗歌精读教学的目的决定的。教师进行精读策略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面对不同类型的现代诗歌时,能选择合适的精读方法实现自我认知和情感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诗歌深层内涵,掌握诗歌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所以教师要实现现代诗歌精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得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的精读诗歌的教学方式,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2.2针对性原则
这是由精读策略的性质决定的。在诗歌教学上,应对精读的内容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针对不同类型的诗歌进行不同方面的精读引导,使得学生能对所学诗歌有一个全面而充分的理解,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大堰河的形象及作者的表达技巧进行精读,感悟诗人对大堰河深沉而浓厚的依恋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
2.3开放性原则
学生是精读的主体,由于自身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不同,面对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因此诗歌精读教学中应体现开放性原则,追求诗歌解读的多元性,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思路才得以打开,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
3现代诗歌教学精读策略实施的方法
3.1挖掘法
对于诗歌中比较抽象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意象或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揭示出意象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等隐含信息。如《雨巷》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丁香一样的姑娘”所象征的内涵进行精读,进行挖掘。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探讨。在教师提出问题“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之后,学生开始积极讨论,有的学生觉得姑娘是诗人的想象,姑娘就是诗人,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愁绪与惆怅。有的同学提出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内心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希望追求到自己的理想却不得忧伤和惆怅。在同学表达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师要给予肯定性评价,表明诗歌的解读可以多元化,鼓励学生课下还可以探讨交流。接着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继续追问“诗人为什么有这种情绪?”适时插入背景介绍,让学生在这首朦胧含蓄的诗歌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在深入挖掘中,产生共鸣,获得独特的审美感悟。
3.2比较法
就是把所学诗歌与同类或不同类型的诗歌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从比较中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感悟如何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时,可以把前课所学的《再别康桥》与之进行对比。前者是新月派“三美”理论的代表作,语言轻缓舒畅,清新自然;节奏宛转悠扬,情感含蓄委婉,给人以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感;后者是一首自传性的抒情诗,是一首自由诗,没有一定的格式,全诗不押韵,不追求诗的韵脚和行数,语言优美流畅,奔放自由;也是一首带有叙事性的抒情诗,作者在这首抒情长诗中穿插许多叙述成分和细节描写,更加形象地表现了大堰河勤劳、淳朴的农妇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大堰河这位“母亲”的深情,体现了像大堰河一样的社会底层劳动者的伟大品质。学生经过对比精读,对两首诗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受到了深刻的美的教育。
3.3重点分析法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精读教学就是针对诗歌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精读,为了达到学生对知识点充分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分清教学的主次,引导学生对诗歌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读,深入把握诗歌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如教授《再别康桥》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精读诗歌中的意象,体味意境,感知“三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找出每节的意象。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徐志摩在诗歌的创作上少不了受到外国诗歌的影响,同时,作者也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体现了现代新诗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古诗词中的意象,建立新诗与古典诗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中的意象“云彩”,作为首节和尾节中唯一一个意象,教师应引导学生精读“云彩”这一意象,得出自己的见解。正因为诗歌中意象的叠加使用,才构成了诗歌的美感,从意象入手,解读诗歌的形式,理解“三美”理论。
3.4课堂拓展法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诗歌精读教学应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的主题,从主题出发,从而感悟与之有关的文学知识。例如《再别康桥》精读教学时,确定以“三美”为主题的研讨,通过精读诗歌,体味“三美”,学生不仅全方位的鉴赏了《再别康桥》,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和情感提验,同时也激发了阅读新月派或者体验诗歌“三美”诗词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展现诗人徐志摩的另一些诗作,或者展示“三美”理论的提出者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死水》,让学生对比精读,深入感知“三美”理论。在学生对“三美”理论有了一个针对的认知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三美”理论试着创作诗歌或改写《再别康桥》、《死水》。只有在这样精读、鉴赏、迁移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才能成为诗歌阅读活动的主体,实现读诗陶冶性情的目的。
4结语
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应以精读策略为依托,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为重点,同时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能准确、客观、畅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精读诗句的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比较、整合语言的能力。学生在诗歌精读中完成感悟体验,在朗读中感知文本,在精读中体会情感,挖掘诗歌的深层内涵,有利于促进的学生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许伯纯.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4(10).
[3]潘东明.在精读深思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中学语文,2008(8).
[4]高琳.高中语文新诗教学问题浅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胡迪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