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所以在教学中,倡导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挖掘实验的教育价值与教学功能,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现状和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影响,很多学校逐渐淡化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实验教学效果严重制约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笔者对所在区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教学进行了思考。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笔者对区域内34所初中的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不足。
1.教育理念落后,低估实验教学的价值
从与教师的座谈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严重低估了实验教学的价值。很多教师认为:“实验就是搞搞气氛,激发兴趣”“亲身实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不做实验成绩也不差”“刷题可以弥补探究实验的不足”等等。可以看出,许多教师的课程理念还较陈旧,对实验教学的功能认识不足,往往更重视纸笔测试的结果,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发展。如图1所示,对初三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在整个学年的学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对“科学探究”没有足够的理解,这与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不无关系。“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做科学’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可以看出:在实验技能的要求上,经历了从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和完成常规实验,向体现科学探究的综合运用转变;在实验思维和方法上,从只注重观察、陈述、分析,到倡导具有高阶化学思维的创新设计及应用;在学科品格上,从培养基本的实验习惯到发展科学精神与品质。显然,由于教师对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不足,《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各类实验及探究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教材及《课程标准》建议的课外实验更是处于“鸡肋”地位,组织开设率仅为5%左右。
2.功利化教学,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
本区域的所有学校都配备有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为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助长了部分教师的惰性。一些教师在“不影响成绩”的思想指引下,逐渐放松要求,把做实验变为“讲实验”,如图2所示,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教师处理实验的最多方式仍是播放视频。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记录相关知识点,“轻松”完成实验教学。在参与调查的112名教师中,所有教师均使用过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对于教材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仅有极少数教师能够完成。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过分依赖,忽略了学生实验技能的养成以及学生在亲身实验的过程中对终身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压缩教学时间,擅自更改课程计划
本区域共有34所初中,均能按照国家规定每周安排3课时的化学课(部分学校还酌情增加1课时~2课时的自习或辅导)。由于化学课只在九年级开设,为保证充足的中考备考时间,新授课的教学通常从九月初开始至次年的三月末结束。如果教师按要求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包括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巩固练习和达标检测,每周至少需要5课时~6课时。另外,运动会、艺术节、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各类考试占用场地等还会与教学时间发生冲突。因此,部分学校及教师为了“省时间”,滥用手中的课程权力,于是出现了“分组实验变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播放视频”等现象。实验的完成率相对较低(见表1和表2)。这种教学安排不但浪费了“双高普九”的资源与成果,还剥夺了学生主动形成实验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权利。在2019年市一模考试中,“为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收集氧气时为什么要采用排水法”,该问题的难度系数竟达到0.4。有近80%的学生不能给出“收集更纯的氧气,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的完整答案。这说明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动手机会不多,没有获得相关操作和思维的提升。
4.实验室容量设施不足,缺少专职实验员
从本区域学校的整体情况看,实验仪器设备配备是比较齐全的,部分涉农中学甚至略好于城区中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深入,大部分学校更新了实验设施,除个别新建学校,都设立了专用实验室。但不能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学校因资金、管理等原因造成仪器设备不齐全。这些学校主要产生在市区内办学条件薄弱及偏远的涉农中学。另外,由于有关部门对特殊药品(如浓酸浓碱、易燃易爆品等)的购买限制,部分学校还存在药品储备不足的情况,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对于一些体量大的学校,如果要进行一次分组实验,药品和仪器的消耗量还是相当大的。调查还显示,一些学校无法进行分组实验的原因还包括实验室数量不足。目前,本区域所有学校都只配备一个实验室,而许多学校初三年级都超过10个班级,很难在1天~2天内完成实验教学,分期进行自然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导致一些教师在权衡之后选择放弃实验。此外,区域内的所有学校均没有配备专职实验员,部分学校由年老的非专业教师兼任来满足课时不足的状况。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需要教师自己去准备,一些复杂的分组实验常常要花费1天~2天的准备时间,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劳动量,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部分学校的兼职实验员对药品、器材的名称、摆放位置及数量很不了解,造成“缺仪器药品不能实验”的假象。
二、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1.转变思想,加强培训,走出教学误区
从近几年的中考成绩看,大多数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试卷中新素材束手无策,探究题得分率较低。事实证明,教师在复习中的刷题行为,并没有换来成绩的提高。究其原因,刷题培养的是解题能力不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设计方案、选取材料、控制条件、评价分析等高阶能力的考察,仅靠刷题是不可能达成的。所以,对于教师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要使教师明确以下几点:(1)实验教学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实践与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不是可有可无的。坚持实验教学的学校成绩也同样突出。(2)实验是自然科学的标签。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出“结论”,也不仅仅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兴趣,“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这些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都与实验有密切联系。(3)分组实验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自然科学要从兴趣出发,科学发现首先从疑问开始。以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教材所述的“少量”粉末是不能满足实验需求的,装置漏气是很常见的,剩余物是需要无害化处理的。这些内容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只有亲身经历才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4)放弃实验,是教育功利化的体现,走捷径的同时首先要走正确的路。
2.优化评价体系,制定实验教学标准
实验教学是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感受、思维提高。实验教学评价要考察实验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不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个性化以及实验教学的效率如何。笔者所在市从2011年开始施行中考理化实验加试,这是政府督促学校和教师改善实验教学的一种举措。客观地说,实验加试确实让学生有机会走进了实验室,但多年不变的加试内容,学校出现考前突击练习的情况,实验加试一定程度演变成了一种应试。笔者认为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可以是教育督导部门的合格性验收、对学生的纸笔测试、不定期的技能抽查、学生创新实验大赛等。比如在中考命题时,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应选取真实的实验过程为素材,适当增加实验探究的分值,使学生获得的实验技能在测试中得到反映,让真正开展实验教学的学校和有真实体验的学生更有优势,以促进师生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关注。此外,笔者在本区域的实践中,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实验指导手册,制订实验教学基本标准,并在每个实验中注明实验改进、注意事项、实验说明与建议,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章可循。
3.开展实验技能比赛,促进实验教学能力提升
新课程对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要求。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需求是培训活动开展的前提。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现状与培训目标之间的“差距”认知,可帮助教师建立发展性的内在需求。为此,在区域内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实验技能大赛,教师要在比赛中做好演示实验和改进创新,就必须要保证实验的成功,就需要潜下心来研究实验的细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的提升。另外,教师还会将研究成果不自觉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使学生受益。一些教师还在技能大赛中展示了前沿的数字化实验,利用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对实验探究提供技术支撑。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也必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对教师的培养入手。
4.加强管理和督导,保障较高的实验完成率
应该说,教育行政单位在本区域的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巨大,但同时也希望主管部门能加强对学校化学实验室的后期管理与督导。除保障实验仪器与用品的配备充足外,应经常性地检查配置的使用情况,调查了解实验的完成率和效果。同时,建议学校配备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实验员,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以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现有条件确实紧张的学校,应鼓励教师研发或自制仪器,选择可替代的药品,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针对教师存在的多媒体教学误区,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培训。视频不可能代替和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但对于一些有危险性或严重污染的实验,如面粉爆炸、一氧化碳的性质、浓硫酸稀释等,不适合在课堂中演示又需要学生感受和加深印象的,建议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以上是笔者对区域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的一些思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教育改革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形成一定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加强实验教学,无疑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作者:郑健 单位:辽宁省大连金普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