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教育消费现状及其成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高等教育总体供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我国高等教育经过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扩招和高校质量内部整顿,已经有了明显变化,从教育资源数量到质量上都有了提高,总体供给量增加。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量增加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公众对接受高层次、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量也不断增长。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满足公众对高等教育消费的需求。尽管我国《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国内优质教育资源争夺依旧激烈,这也导致国际优质教学资源的积极介入。与国际上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比,我国高等教育仍旧处于劣势。我国具备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口在人群中的比例仍旧低于发达国家。2001年每十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仅为594人,是美国的1/5。另外,高等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也会导致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中结构性缺失,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增加毕业生就业难度。
2、高等教育消费水平的差距显著高等教育消费差距大且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消费的突出特点。我国高等教育对象大多数是18-22岁青年,按照我国消费习惯,高等教育的费用主要由受教育者家庭承担,有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家庭平均承担了普通本科生生均高等教育经费的76%,这就造成由于家庭收入水平差距引起的高等教育消费差距。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普遍收入水平较低,这些地区对高等教育消费需求也比较低,人为的导致了高等教育消费差距。尽管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提供高等教育资助,但是目前我国城乡高等教育消费和东西部地区间高等教育的消费差距依然很大。
3、现阶段人力资源市场不健全抑制了高等教育消费教育经济学认为,从就业角度看,人力资源市场的完善程度和运行质量影响着高等教育消费的数量与质量。公众进行高等教育消费最直接的动力在于,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职业选择和收入水平,对高等教育的高消费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高报酬的工作。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能够反映教育投入与收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过示范效应,就会促使潜在高等教育消费者加大对高等教育消费的投入,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相反,如果人力资源市场不能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工作岗位和流动机会,就会扭曲高等教育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使潜在的接受高等教育消费者失去高等教育消费投入动力,最终抑制高等教育消费的发展。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近年来得到了一定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出台政策鼓励高素质人才就业,市场因素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渐加强。但是目前看来人力资源市场仍旧存在层次分割、区域分割的问题,没有起到国外发达国家人才市场对人才流动和选择的完全配置作用。城乡之间、城镇内部的人力资源市场分割情况严重,导致国内不同地区、城乡、企业之间的信息分散,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不统一,不能为高层次人才就业和人才流动提供更多有效信息。这种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现状对高等教育消费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4、高等教育公平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消费水平高等教育消费公平是指公众对高等教育需求满足机会的均等。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情况下,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保障高等教育消费公平的前提。我国当前形势下,要确保高等教育消费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仍处于大众化的初始阶段,保证公众都能够享有高等教育消费的选择权应当放在优先重要的位置,同时要兼顾效率,不能一味的强调区域均衡发展而忽视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的带头性,有重点的发展建设几所世界级的高等学府。我国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目前国内收入水平差距很大,由于高等教育消费与收入分配呈正相关的关系,如果高等教育也强调效率,就容易使高等教育贵族化,从而进一步拉大劳动力的贫富差距,加大两极分化,不利于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消费还受到高等教育相关政策影响,如高等教育的学费问题,如何确立合理的收费标准,使企业以收益者的身份直接投资教育,提高教育消费市场。在现有的收费体制下,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以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对高等教育消费得起,也是维护高等教育消费公平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消费水平与居民收入有关,但从国家角度更应该加强总体投入,提高高等教育投资,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公平的消费环境;出台政策和措施,引导公众选择适用于家庭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消费模式,提高理性消费水平。
作者:王开琳单位:邢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