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学生挫折及行为的心理教育管理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对未来感到失望,极易产生挫折感和失范行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准确把握高职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产生挫折感的基本动因,了解学生认识挫折的心理规律,并针对高职学生挫折及失范行为采取心理教育和管理措施,从学习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正确引导,有效干预矫正,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职学生;挫折教育;失范行为;产生根源;心理教育管理
高职学生产生挫折与失范行为是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易被忽略。如今中国教育评价模式仍多以分数至上,许多家长、甚至老师也仅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坏”。而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太理想,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受到来自家庭、亲友、学校等多方面的质疑和轻视。在许多人的眼里,高职学生也都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无论在生活、交友、就业等方面,多数学生并不会受到“优待”。因此,对于长期得不到肯定和重视的高职学生来说,其或多或少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身做什么都不会成功,如果再遇到一些挫折,就可能产生失范行为,造成学生对学习自暴自弃,甚至放弃自己,引发社会治安案件。对于这种不被重视的社会角色,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学生受到了更多与其年龄不相符合的挫折,所以他们是最需要被社会关注的群体之一。教育工作者面对外界对学生的质疑,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种现象。那么,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应该重视高职学生的挫折教育,从学习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使高职学生能够改变不良心态。
一、产生挫折与失范行为的客观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产生挫折与失范行为的自然因素有很多,包括高职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不能预测和防范的天灾人祸等。比如亲人、朋友的突然离世;班主任、任课老师临时调换;上学的路上遇到堵车或者电瓶车没电;训练了许久的运动员因为赛前意外摔伤而失去比赛机会;考试时发现随身携带的笔不好用等,由于各种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伤害随处可见。
(二)社会因素
产生挫折与失范行为的社会因素是指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人为因素的限制和障碍,包括政治、经济、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如用人单位设定最低门槛,对高职学生概不考虑,或者承用后只能从最低层次的工作做起。尽管有的高职生在创新创业大赛或者技能大赛中表现极为突出,却也没有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在交友方面,许多人也会因为学历低等偏见拒绝与高职学生交友。高职生因为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导致压抑、孤独、不能倾诉、精神失常甚至绝望的案例也不胜枚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新旧文化的冲突,社会规范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各种负面影响和不良的社会氛围使得许多高职学生较早进入社会,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均衡,使得看起来成熟的高职学生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或小情绪而产生失范行为。〔2〕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塑造学生的感情、意志、性格、品德的重要场所。家长的言行和家庭成员及亲友的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据调查发现,当孩子进入高职院校后,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父母对孩子十分溺爱,寄厚望于孩子,却不知给他们未成熟的心理带来了负担、痛苦,甚至导致他们走入社会以后感受到诸多的不适应,到处碰壁;〔3〕而另一些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则不断减少,甚至不愿意在亲友面前提起孩子的近况。在这种过分溺爱或者忽视的家庭生活中都极易导致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出现失范行为。
(四)学校因素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比起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素质训练似乎更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技能的培养。在思想政治课上过分强调理想教育,忽视现实教育,注重理性判断而疏忽非理性的情感世界的培养等,这使得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学生毕业以后在技能操作方面能较好、较快地适应社会,但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便无所适从,甚至与社会格格不入,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失落和恐慌感。
二、挫折与失范行为的主观因素
(一)自身缺点与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尤其是自尊心极强的高职学生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包括生理缺陷、疾病以及身材、容貌等方面,都会构成学生的挫折源。如有的学生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走路有些障碍,不能参加体育比赛,也有的学生因为身材矮小而常常孤独自处、拒绝与人交流,还有的学生因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学习能力不足等原因而难以取得优异成绩等。这些不足之所以能让学生产生挫折感,也与社会的某些价值观和别人对自己的特征评价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身材匀称、相貌较好的人更容易被单位录用,残疾人比四肢健全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个子过于矮小的人要比个子高的人挫折感更重等。
(二)个人动机冲突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舞台,当然也带来了紧张和压力,冲突和烦恼。例如,曾有学生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常常会因为多个目标而同时产生多个动机,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并存的动机不能全部实现,在必须有所取舍的时候就会形成动机冲突的心理现象。高职学生长期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会引发挫折感,做出不恰当的举动。
(三)自我期望与实际有效行为的不匹配
高职学生的自我期望与实际有效行为的不匹配主要表现有三方面:一是知识能力不足。大多数的高职学生知识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也不够完善,能力欠缺,当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有挫折感,产生失范行为。二是人生观念不当。许多高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符合社会要求,这也是挫折的来源。比如曾有学生为了获得学生会主席的职位而不择手段地拉票,当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后竟然“失联”一周。三是生活阅历简单。高职院校还有一些学生由于长期不自信、自卑而拒绝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实践能力较弱,在进入社会之前的实习时常因为不能完成工作量担心被领导批评而要放弃实习工作,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引起挫折感和失范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造成挫折情景的性质及轻重程度因人而异。
三、加强挫折教育和学校管理措施
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挫折教育对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重要性,但仍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建议高职学生的挫折教育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贯穿于课上和课下、教育和指导、咨询和服务等方面。第一,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挫折教育课程,将挫折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在编排校本课程或是职业课堂体验教学时,应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发挥模范榜样作用,以多种形式渗透挫折教育的思想和观念,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另外,定期对班主任、辅导员开展关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形成案例分析和心理预警防范。〔4〕第二,安排具有高职特色的挫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合理评价自己。分享高职学生成功立足社会、成功创业等案例,并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认识产生挫折的原因,正确地面对挫折,合理分析和评价自己的遭遇。更重要的是明确在不久的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时应如何尽可能地避免因为挫折导致的失范行为。通过活动,模拟、感受挫折,从源头控制,让高职学生明白在最终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道路上还得靠自己,还得靠科学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第三,开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挫折教育锻炼,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耐受性。与企业合作,定期开展有益于学生意志品质锻炼的体育竞赛或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比赛增强体魄,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当学生的内心足够强大,以乐观的心态去处理问题,那么也就不再惧怕挫折。第四,健全具有高职特色的挫折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根据学校规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并且制定合理的方案,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在青春叛逆期面临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问题。第五,搭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多方沟通渠道,使学生及时走出挫折困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可以通过申请微信公众号、安装手机APP软件、设立留言信箱等方式组建校信通,与企业、家长、老师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和家庭氛围,为高职学生及时走出挫折困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年龄阶段的限制,在对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高职学生很容易产生或轻或重的失范行为,甚至酿成悲剧。他们的身心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及教育工作者应当依据透彻的分析,采取适当的防御措施及时、有效地干预和矫正学生的失范行为,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丹萍,杨忠,陈英葵,李启念.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干预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5):677-681.
〔2〕张潮,张佳楠.高职生自尊、主观幸福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4):537-540.
〔3〕罗晓珍.高职学生常见道德失范行为的心理成因与心理辅导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29-31.
〔4〕吴群,李勇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研究〔J〕.职大学报,2016,(1):103-105.
作者:林宁 张亮 单位: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