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贯彻培养教育管理方法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贯通培养是基于工学与人才结合培养的方式,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之间进行协同合作,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以学校贯通培养教育模式为基本前提条件,根据有关实践研究,对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贯通培养;理论;实践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要想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必须要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目标定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将对学校贯通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展开相应论述。
一、高校贯通培养教育的基本含义
高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专业适应能力与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有效结合。必须充分考虑行业岗位对专业实际、技能、职业素养的需求。高校是知识积累、创造、传播的重要主体,是原始性创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校中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导向。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点基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使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满足社会经济环境的客观需求。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贯通培养教育的具体问题分析
(一)学校院校主体分析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其具体的定位和目标也越来越明确,已经逐渐实行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对高等院校人才采取重新定位的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虽然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发生改变,但是部分地方高校依然坚持传统人才培养的定位模式,发展方向倾向于科研学术型研究,主要对学术型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缺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地方产业、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脱节。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必须不断优化其人才培养方式,使人才培养能够与产业的生产和发展有效结合,而不是因循守旧。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产业生产和发展情况,对教学目标实行重新定位。并且将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和高校基本特色进行有效结合,不断实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使应用型人才的各方面水平能够得到快速提升。同时,高校还应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做到与时俱进,协同发展。高校各专业应把握高校和本专业之间的联系,通过不断深化研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达到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进步的效果。
(二)行业专业院校参与的具体情况分析
贯通培养育人模式是将产业的发展与教学进行结合的方式,简言之,可以将其称之为贯通培养教育,要想实现贯通培养育人模式,专业院校与学校之间必须要充分携手合作。因此,地方院校需要根据当地的文化氛围、政策环境、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等,对应用型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方式[1]。目前,我国大部分专业院校都已经积极参与到“贯通培养”育人模式中,但是依然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因为其中的部分专业院校,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认为专业院校不需要参与到“贯通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另外,专业院校在一定的时期内需要专业性的工程技术人才来帮助专业院校完成部分工作,双方在对人才实施应用型培养的过程中,缺乏全程性介入,无论是在体制还是机制方面所收到的成果都非常有限。此外,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专业院校对学生实践学习在安全风险方面有较大的顾忌,导致专业院校和高校之间合作的有关机制并未完善,对专业院校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2]。高校贯通培养教育中,行业专业院校在参与过程中若较为形式化,那么贯通培养则无法为专业院校和学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贯通培养的育人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对专业院校和高校之间的合作进行深入化研究,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贯通培养模式的具体分析
贯通培养方式需要高校间进行良好的合作,才能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最终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目前,贯通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非常普遍的方式。主要是因为高校能够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学科和特色资源上的优势,提供相应的技术、人才和实验室;专业院校在此过程中,主要能够起到提供项目、资金、工程应用的作用,同时以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为基础点。专业院校主要是基于技术、产品、服务创新能力的客观需求,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构建高校与行业之间长期合作的有效机制,实现高校与专业院校之间的良好互动,进而构建完善的贯通培养育人模式[3]。
四、贯通培养教育管理方法浅析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
业人才培养采取明确定位的方式,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学校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全面的市场调查,根据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应用型人才采取针对性培养的方式,并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对培养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并实时改进教学方法,最终实现目标人才培养的目的[4]。
(二)采取分层次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
在明确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即在满足国家和行业的基本标准要求之上,结合专业院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由专业院校和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同时根据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差别,对其采取分层次的培养方式,对于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采取强化训练的方式,使该部分人才能够得到能力上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对人才实行创新培养,只有不断地突破、创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客观需求[5]。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与平台贯通的实践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要保证人才的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拓宽、实践能力突出的基本原则,根据培养的实践目标和能力矩阵,对课程体系采取优化设计的方式,对已经存在的课程实行重新组合,在改进课程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核心课程设计为主要的中心层结构体系,即核心课程、普通课程、拓展课程三位一体的模式。在对人才实施培养的过程中,可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方式,使应用型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展开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同时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强有力的人才,从而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在目前已经存在的课程内容基础之上,通过社会对各行各业的专业需求,对课程实行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的设计,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不断优化课程建设,不断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使平台之间实现互通,不断丰富和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岗位实际需求,人才的培养主要包含专业知识的储备、综合能力的提升、素质的提升等多方面。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教学环节,合理化安排课程。坚持以专业创新能力作为基本的导向原则,推动专业课程的合理建设。突出各个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优势,不断强化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而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四)构建高质量的实验室与实践基地
学校院校要不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建设专业实验室基地,制订完善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管理制度,不仅能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丰富,同时实验教学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五、结语
学校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采取学校院校贯通培养育人的方式,对人才实行优化培养,充分发挥学校院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同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燕滨.学校实践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以新建地方高校院校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5.
[2]李泽良,左工.学校实验室STEM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20(25):13-14.
[3]贾小晨.学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科技视界,2020(21):55-57.
[4]岳文琴.应用型地方高校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各界,2020(16):139-140.
[5]王成端,程碧英,曾宪文.学校“四圆同心”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05):26-31.
作者:郭立勇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苑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