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问题与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基层干部服务群众最前沿、深入基层第一线,是连接群众和政府的纽带,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层领导力量。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履职能力,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景泰县为例,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问题对策
要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基层干部服务群众最前沿、深入基层第一线,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层领导力量,是连接群众和政府的纽带。因此,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履职能力,为脱贫攻坚无缝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
一、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领导干部年轻化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推进,大量年轻干部的加入,使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得到优化,一支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高素养的基层干部队伍正在逐步建立。同时,由于年轻干部本身缺乏农村工作经历和经验,加之上岗前或岗位上又缺乏系统专业的教育培训,致使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了解不深入、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了解,对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农业、农业产业化等一知半解等成基层干部工作能力的短板,开展工作畏首畏尾。根据笔者近几年来从事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看,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参训受训机会少,为了培训而培训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遵循“全员培训,保证质量”的原则,保证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大规模培训干部。但是现实是,基层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培训资源有限、培训经费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培训对象相对固化、主题班期数有限、参训对象名额受限,从源头上造成干部参训面不广、受训机会少。据了解,乡(镇)干部一把手接受教育培训机会较多,其他干部培训机会少。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基层单位人手不足,干部任务重、压力大,一人多岗的现象比比皆是,“一旦脱产学习,工作无人接收”的现实,致使许多基层干部,面对各种培训,即使自身需要,但也分身乏术,只能遗憾错过。
(二)重过程不重实效,学没学一个样儿
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本末倒置。干部教育培训的初衷是对干部进行再教育、再提高。教育培训办得好,可以帮助基层干部开拓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本领。但是,现实是,很多教育培训成为完成上级“规定”动作的形式主义,是不得已而“培训”之,致使集中学习逐渐被以会代训、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等“短平快”的培训模式代替,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致使培训很难取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效。
(三)无法按需培训,眉毛胡子一把抓
当前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过于追求全面性,采用“全面撒网”“大水漫灌”的培训方式,受训干部都是“碰到什么学什么”,学非所需,学非所用,培训内容看似丰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反而使培训变成“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加之基层培训资源和师资力量有限,教育内容多年一以贯之,缺少创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多,干部急需和实用的知识少,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多,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能力的方法少,很难做到针对不同培训群体,根据不同培训需求,进行不同课程设置,真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四)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干部培训需要难以满足
在所有的培训资源中,教师是最重要的资源。基层干部的培训主要以县级党校为依托,依靠党校的师资力量,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级对党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党校普遍存在教师队伍断层现象,老教师多,中青年骨干少,骨干教师后备力量储备不足,已成为提升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制约因素。以笔者所在的中共景泰县委党校为例,现在共有教职工25人,除去领导、后勤、财务工作人员外,15名教师中50岁以上的9人,占60%,因知识结构、年龄、身体等原因大多无法从事正常教学工作,40岁以下的教师大多是最近几年才从其他单位调入党校,教学经验不足,需及时进行培训进修,而受地方经济发展困难、党校办公经费紧张等因素制约,党校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或进修的机会相对比较少,远远不能达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规定的“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积不少于1个月”的要求,致使基层干部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知识系统老化。同时,由于基层干部学历水平、文化素质的提升,出现了干部“需求”多样化与干部教育“供给”之间的“供不应求”的矛盾。
(五)培训机制不健全,干部受训面不均匀
当前,由于部分领导干部注重政绩,把工作重心放在抓经济建设上来,认为只要抓好中心工作就万事大吉,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重视,认为干部学习可有可无,从而忽视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失偏颇的培训理念,造成全部调训任务安排给单位“闲散”人员参加,因此单位所有教育培训任务固定在某一位或某几位身上,使不少干部成为“学习专业户”,从而形成了“参加学习培训的人都是在单位不受重用的人”的怪圈。
二、对策建议
(一)树立培训理念,建立培训机制,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科学长效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工作比学习重要”“宁可不学习,也不能不工作”的观念在不少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很多领导干部还把曾经引以为傲的专业工作技能,作为今天开展工作的方法。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干部要转变对于教育培训的认知,认识到再学习、再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树立“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活到老学到老”的正确教育培训理念。在树立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健全培训机制。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长远规划,才能确保培训工作科学、有效进行。有关部门应该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制定教育培训目标、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教育培训制度、评估教育培训成果等方面出发,建立一整套长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作为本地区一段时间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挥棒”。规划还应该包括一段时间内教育培训的人员数量、受训对象、教学管理、预期目标,并在日常教育培训工作中严格贯彻实施。
(二)研究培训对象,注重培训需求,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学有所获
要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的理念,各部门在开展培训前,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充分调研,了解基层干部的真实需求和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分层分类、因材施教,在课程设置和培训结构上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制”,列出“菜单”。比如,面向深入农村一线工作的基层干部开展种植、养殖以及农畜产品生产、储存、加工、流通等方面的培训;面对从事招商引资、销售方面工作的基层干部,开展投资融资、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对于技术型、服务型的基层干部,开展劳动技能、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培训。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齐基层干部在农村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短板”,让基层干部掌握必备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本领,从而对有需求的群众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指导,带领群众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适合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经济和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三)搭建培训平台,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干部教育培训与时俱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党校为主要依托,积极探索“请进来”“走出去”“引上台”的方式。一方面,根据培训的课程需要,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以此来弥补本地师资力量不足的短板;另一方面,借助“东西协作扶贫”的契机,主动与周边党校、发达地区党校或培训机构等联合办学,搭建培训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不断开拓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空间。通过大胆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分析各地区培训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培训基地,让干部走出去,突破固有思维,激发创新思维,为本地的发展带来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名师工程,确保干部培训教育质量效益
做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一方面,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继续教育、交流学习、挂职锻炼、蹲点调研等方式,分层分类对现有师资队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提升师资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从而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树立共建共享的“大师资”格局,把领导干部、学术专家、先进模范、实用人才等充实到干部教育师资队伍中来,比如,选聘富有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为干部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选聘“土专家”“田秀才”对干部进行种养殖技术指导,选聘道德模范“以身说法”,对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和党性分析等,以此来丰富干部教育师资来源与培训力度。
作者:张莉莉 单位:中共景泰县委党校(景泰县行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