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机化教育培训创新实践与发展建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机化教育培训创新实践与发展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机化教育培训创新实践与发展建议

摘要:介绍了苏州市农机化教育培训概况、类型及成效,分析了农机化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新时期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对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机化;教育培训;农机维修;发展建议

农机化教育培训承担着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使命,在促进新型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苏州市农机化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6%,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58.24%,农机化正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一支技术精湛、能力突出、服务优良的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农机人才队伍,成为新形势下全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

1农机化教育培训概况、类型及成效

1.1概况

2016年以来,苏州市结合农机化实际,明确培训目标,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累计举办农机化教育培训200多期,培训学员1万多人次,为全市农机化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图1为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市农机教育培训学员组成结构。由图1可看出,培训学员中,驾驶操作人员最多,占比49%;其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比29%;农机维修人员和基层农机人员数量较为接近,占比为9%;其他人员占比约为4%,主要是定向培训的农业委培生。

1.2培训类型及成效

1.2.1基层农机人员培训。基层农机人员直接服务于农民,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农机化政策宣传及技术推广应用水平。2016年以来,苏州市围绕岗位知识更新,利用各种农机技术资源,定期对基层农机人员开展系统化的教育培训,累计举办基层农机人员培训20期,培训学员900多人次,显著提升了基层农机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人才保障。1.2.2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农机装备结构复杂、零部件多、作业环境恶劣,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故障。培养高水平的农机维修人才队伍,不仅可以及时排除农机故障,延长机具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提高作业质量,提升作业效率。2016年以来,苏州市不断整合教学资源,以流动式办班、菜单式教学、模块化培训等方式,累计举办农机维修人员培训30余期,培训学员900多人次,打造了一支技术精湛的农机维修人才队伍。2016-2020年共选送14人次参加全省农机修理工竞赛,7人次获竞赛一等奖(其中4人获个人第一名);选送4人次参加全国农机修理工竞赛,4人均获竞赛一等奖(其中2人获个人第一名)。通过技能竞赛,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比、学、赶、超”的竞技氛围,全面提升了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1.2.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是现代农业发展主体、主要农产品供给主体,也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1]。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有效途径,也是破解“未来谁来种地”问题的重要举措。内涵丰富的农机化教育培训不仅能够拓宽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视野,而且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对于培育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近几年,苏州市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分专题开展了包括不同类型小农户在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促使其快速成长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截至2018年,全市承包土地流转率超过90%,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高标准农田占比77%以上。全市共有农机合作社296家(其中具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的有209家),粮食作物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达83.6%。1.2.4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驾驶操作水平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机具作业质量和生产效率。组织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参加新型农机具驾驶操作和维护保养技术培训,可以迅速提高农机手对新型农机具的认知度,提升农机使用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新型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2016年以来,苏州市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内容结构见图2。1.2.5小规模种植户培训。小规模种植户又称“小农户”,主要指以家庭生产经营为基础的小规模经营者。这部分人普遍年龄较大、新技术接受能力差、新装备需求意愿低。在基本完成土地流转后,小规模种植户的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的蔬菜和林果等产业。针对小农户的农机化培训主要以现场演示会的形式进行,以丰富多样的新型农机装备拓宽小农户的发展视野,以现场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的技术服务来满足小农户多样化、个图1苏州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学员组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9%农机维修人员,9%驾驶操作人员,49%其他,4%基层农机人员,9%性化的培训需求。

1.3农机化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

1.3.1高素质学员少。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农民兼业化、老龄化问题凸显,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数不断减少,农机后备力量明显不足。由于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农机行业很难吸引年轻的高素质人才,多数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都是由其负责人兼职承担农机驾驶、维修及管理的工作任务。在农机维修行业也呈现出年轻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该行业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新型农机具发展过快,而相对应的农机维修技术培训不及时。1.3.2技能型培训师资占比小。培训机构师资以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为主,课程设置普遍侧重理论教学,对农机驾驶操作、维护保养等需要付出高强度劳动的专业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加之培训机构教师数量少,培训人员身兼多职,不仅要承担培训教学工作,还要从事农机推广、维修服务等事务性工作,难以开展更深入的技术钻研。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过分依赖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后无法对学员继续进行精准化的跟踪指导服务。1.3.3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内容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粮食作物生产机械为主,对于蔬菜、林果等领域的农业机械缺乏系统性的技术培训,农机手的技能水平难以得到全面提升,影响了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和技术效能的发挥,不利于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同时,农机化教育培训形式不够灵活,部分一线农机人员尤其是在苏州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外地户籍人员缺少相应的培训机会。

2新时期农机化教育培训创新实践

2.1为基层农机人员充电蓄能

每年定期开展基层农机人员培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2021年3月,为提升基层农机人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市农机部门组织全市基层农机人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技术培训,为基层农机人员充电蓄能。培训内容紧跟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要求和农机化技术发展热点,贴合苏州市年度农机化工作方向和基层农机人员实际工作需求。理论课程内容主要是“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两融两适”等政策解读,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包括“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数字农业应用技术以及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等。

2.2优化农机维修人员知识结构

为提升农机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持续优化维修人员知识结构,2021年4月,该市组织全体农机维修技术骨干,进入大型农机企业学习最新的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内容紧跟现代农机维修技术发展形势需要,主要包括尾气排放控制及处理技术、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及共轨检测系统、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等课程。培训过程中,对学员实行“一对一”的精准化指导。培训结束后,举行理论考试和实操技术考核,确保学员学出实效。

2.3探索个性化的培训新模式

按照满足农户实际需求和方便农户参加的原则,为农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训小班。2021年5月,以流动办班形式,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无人机维护保养与操作技术培训,对农户进行精准化作业指导,帮助农民掌握无人机操作技术要领和维护保养知识,提高学员安全生产意识。

2.4不断丰富农机培训内容

围绕农机化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技术、重点特色装备开展农机教育培训。2021年7月,市农机部门结合市级蔬菜、果茶桑机械化示范基地创建,依托农机生产经销企业,开展理论教学和操作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30余款新型农机具的实践操作课程,学员可根据生产实践需要,自主选择培训课程。经过培训,提高了农户对新型农机装备的认知度,提升了新型农机具的使用效率。

2.5赛训结合,以赛促学

举办多期农机修理工、农机操作工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不断提升农机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2020年10月,苏州市在省内率先举办蔬菜机械化生产技能竞赛,组织全市蔬菜种植户到场观摩学习。在比赛前,多次组织参赛选手参加培训,提高其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使选手在比赛中赛出新型农民的高技能水平,赛出新时期农民的别样风采。

3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丰富农机培训内容,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

在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农机培训不应只停留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上,必须不断扩展和丰富农机培训内容,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培训需求。要加强蔬菜、林果生产农机具驾驶操作与维护保养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对新型农机装备的认知度,提升新型农机具的使用效率。

3.2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农机培训的针对性

农机化培训必须与时俱进。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农民实际需求,不断强化农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应科学合理设置农机化教育培训内容,分层次、有类别、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活动[2],充分调动基层农机人员学知识、学技能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其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要进一步优化农机维修人员知识结构,提升其维修技能水平,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让农民充分享受农机化发展成果。

3.3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实效

农机化教育培训需要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完善培训体系,以提升培训的实效性。一方面,要将农机化教育培训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开展常态化的技术培训服务;另一方面,要将新型农机化技术培训与农机现场展示、演示等推广活动相结合,开展现场指导教学,切实增强学员的操作技能。要围绕市场主流机型,整合多方农机化技术资源,开展全方位的农机维修技术培训。

3.4优化培训师资队伍,增加技能人才占比

应注重农机实用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农机人员技能水平,着力构建一支技术精湛、能力突出、服务优良的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农机技能人才队伍。

3.5打破机制壁垒,培养更多的农机人才

培育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赖于庞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近几年,在苏州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多。这部分人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以及生产经营水平高于传统小农户,应对农产品消费市场变化的能力强于传统小农户;但与本地新型职业农民相比,又存在经济实力不强、机具设备投入少、生产经营规模增长缓慢、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弱等不足。相关部门应保障农业生产经营群体均享当地农机购置优惠政策和参加相关培训学习的机会,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并通过农机化技术培训,培育更多的具有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参考文献:

[1]孔祥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20,394(4):9-10.

[2]王利民,丁仕华,凌小燕,等.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农机化,2012(4):6-11.

作者:程玉龙 陈东海 顾旭东 钱军 单位:苏州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