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学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构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遵循原则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多种要素,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故评价教师教学的质量需要包括教师教学过程中持有的职业态度,教师已具备和不断增长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后所取得的效果,还应该包括教师对目前自我状况以及潜质的评价。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以及自我评价都包含多个方面,需要从多个角度多指标来说明。因此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并使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是教学评价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发挥教学管理积极的作用的关键所在。于是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与简明性原则。要尽可能多地将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考虑进去,既注意教学效果的体现,也注重教学过程的实施。基于全面指标基础上,要条理清晰,层次结构分明。(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多种因素影响教学质量,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互为补充,将会减少评价的片面性,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说服力。(3)可比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应设计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评判的结果对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都适用,并且可以在教师之间进行比较。同时需要注意选择指标的可操作性。(4)动态性与发展性原则。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需要在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所以其评价指标必须是动态的和发展的。虽然可以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以及教师自我评价等角度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但是教学评价主体不同,其选择关注的角度与侧重也是不同的。这里我们参考大量文献以及结合高校实际,从学生、督导以及同事评价三个主体设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3阶指标体系。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掌握着大量的关于教师教学的信息,尽管有些学生的评价信息中不乏有不全信息、失真信息、甚至虚假信息,但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如蔡敏等(2005)调查发现,在教师对学生评教能力的看法上,89.6%的教师认为学生评教的结果能反映客观实际。但是同时又显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结果,只能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参考,高校在利用学生评价结果进行教师人事决策时应该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正因为单纯由学生评价存在较大缺陷,目前大部分研究主张坚持由教学领导、专家、学生以及教师本人等参与的多主体多维度评价。高校教学督导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通过听课、调查以及座谈等,能够反映教师教学质量情况。教师的同事通过多年的工作、合作与听课以及集体备课等,对教师工作态度、能力以及教学工作有深入的体会与理解,因此同事评价能够部分正确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综合评价方法选择指标体系
只从各个角度说明教学质量,无法进行教师之间的对比与综合评价,因此需要构建综合指标全面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我们可以选择综合指数法来综合全面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而其关键是权重的确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系统化、层次化分析方法,其通过专家打分方式对系统的有关因素进行比较评判,构造比较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对矩阵作归一化处理计算各权重。由于这里构建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涉及3个子系统,每一子系统都需要层次分析方法来解决权重问题。
三、基于多层次分析法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以学生评价为例说明多层次分析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基于前面所构造的指标体系,通过多位专家对这些指标比较、评价与打分,这样我们就可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实际应用中由于学生、督导与同事评价人数不止一人,所以可以选择使用第3级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其代表,逐级汇总,最后可以得到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值。这里我们使用多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利用专家主观判断确定比较矩阵后,使用定量方法确定权重,注意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同时通过一致性检验确保可靠性,因此,此方法在评价教学质量过程具有一定科学性与可推广性。这里我们仅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与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选择采用多层次分析法赋予了指标权重,然而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和评价等级的确定以及如何对高校教师进行全面系统评价还有待于作进一步探索。
作者:孙春花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