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比较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瞩目,高等教育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效果,因而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有了很大的必要性。健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国高校应该立足于本体并借鉴美国教育中的合理之处来发展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学评价;高等教育;比较;评价体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在立足本体的基础上借鉴别国的合理之处。本文写作思路就是笔者在了解中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再分析研究美国的相关内容,中美两国加以比较,认识到中国的不足并为中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加以思考。
一、中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比较研究
(一)关于评价者及评价方法的比较
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者类型呈多元化趋势,有学生评价、教师同行评价、系主任评价、教师自身评价。评价方法也并不单一。以学生评价为例,学生可以通过等级评定、回答问卷、参与访谈的形式。其他评价者也具有具体不同的评价方法。我国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者并没有具体的规定。现实中更注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而忽视其他评价者对老师评价的作用。而且,学生评教的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只是登录教务系统填写规定的评价表,为老师“打分”。这样就不能对教师教学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更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关于继续评价的比较
继续评价是指大学毕业生对大学教师教学的评价。美国的高校是十分注重毕业生对大学教师教学的评价。原因有两点:首先,毕业生进入职场或者继续深造时能够清楚地体会到哪些知识和道理是在大学时比较重要的,这样他们会对教师做出更为理性的评价。其次,毕业生相对于在校生来说,更为理智、更具有判断力、对教师作出评价的时候会更具有客观真实性。而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采取继续评价的方式。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毕业生参与工作以后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做与自己工作无关的事情,自然不会花时间积极主动去参与大学教师教学的评价。但是,基于继续评价的合理性,我国应该借鉴这种做法来作为改进教师教学的参考。
(三)关于评价过程的比较
美国的评价过程多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过程对于受评教师来说也是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成长的过程。每一次评价结果更具针对性,更有利于教师的日后教学进展。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一般采用总结性评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只是一种期中或者期末教学检查,而实际上这种评价不及时、针对性弱,不如形成性评价对教师发展的促进性强。而且如果评价涉及到老师的加薪升职,这种评价不仅会给老师带来压力的同时影响其正常工作,还会使老师为自己拉票而不利于整个评价的客观性。
(四)关于评价标准的比较
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制定了五项评价标准。笔者简单概括为:教师对学生负责、教师有管理组织能力、教师具备专业知识、教师具有团队协作及与人交往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反思经验。评价标准指标清晰,注意强调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但是没有突出学生在教师教学中的表现效果。笔者在阅览相关文献和相关研究调查后总结了我国很多大学关于教师教学评价标准很多都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课堂参与性提高、师生关系融洽等等)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发展。笔者认为一个评价体系不仅要包括“学生获得了什么”,还应该包括“教师提高了什么能力”。
二、几点思考
笔者将中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加以比较,总结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的不足,以下就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思考。
(一)评价者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改进教师教学,因此评价应该是一个全面性、科学性的。所谓全面性的评价就是以教师、学生、同行等多维角度去评价,以问卷、书面等多种方式去评价。所谓科学性的评价就是评价工具选择具有科学性,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是经过专家以及相关实验的论证。因此,评价不要仅仅强调学生对老师的网上评教,应该是评价者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
(二)关注毕业生的继续评价
关注毕业生的继续评价,充分发挥毕业生不同于在校生的独特理性的视角来评价一个老师。当然,这只是一种合理的借鉴性的参考,不同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这种方式进行批判性地选择。
(三)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并存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无论坚持选择哪种评价过程也是不全面的,更为合理的做法是将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并用。无论是评价用于何种用途,教师应该以一种正确正常的心态对待两种不同的评价,并以此改进教学和自身为目标进行反思教学。另外,评价标准制定的的科学性、评价结果的公开性、评价主体的参与度等等也对整个评价体系的构建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王光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进展[M].天津: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
[2]陈棣沭.中美教育比较与改革展望[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3]周景人.中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4]冯玉芳.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4.
[5]胡咏梅,施世珊.相对评价、增值评价与课堂观察评价的融合[J].比较教育研究,2014(8).
[6]张文强.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
[7]马飞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12).
[8]魏红.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3).
作者:任培培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