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教师教学分析(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探讨
[摘要]文章运用事件访谈法,采用经典BEI胜任力建模方法,通过对毕业生的回溯性访谈评价来确定优秀教师胜任力标准,由此分析出教师在教学中发生的关键性事件,探讨教师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的关键要素,对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进行比较,构建了5个维度包含12项指标的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对中小学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提供了借鉴和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胜任力;胜任力模型;行为事件
访谈国务院2012年颁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毋庸讳言,如何更加合理地配置教师资源,如何培养一支具有高胜任力的教师队伍,都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打造一支高胜任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每个学校立足、发展和壮大的根本保证,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胜任力”问题的研究是教育学、当代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领域热点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lelland)在对卓越工作绩效原因进行探讨时,掀起了一场“胜任力运动(CompetencyMovement)”,他认为,那些工作中的佼佼者,不是因为他们学习能力强,而是因为他们的自我约束、主动性、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等若干胜任力。教师的胜任力包括教师知识、能力、自我意象、人格魅力等,它是区别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有效工具。本文运用事件访谈法,采用经典BEI胜任力建模方法,通过对毕业生的回溯性访谈评价来确定优秀教师胜任力标准,由此分析出教师在教学中发生的关键性事件,探讨教师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的关键要素,对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进行比较,构建了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为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本研究
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在湖南省高校中选取部分在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由他们通过QQ、微信、邮件和电话等方式联系同班的中小学同学,对当年中小学的任课教师和非任课教师进行评价。要求这些同学罗列“对自己学生时期产生过积极影响的老师”,将同学们提名的老师组成优秀组,未被提名或者提名次数少于1次的老师组成普通组。经过选取和比较,得到有效样本数45个班级的提名结果,初步选择了符合要求的中小学80名教师为访谈对象。
(二)对象
由于地域等原因,我们选取了与湖南毗邻的湖北、江西、广西、广东、重庆、贵州等省份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最后得到了32个班级的提名结果,该班级中部分教师因退休、工作调动等原因无法联系上,最终联系上了72名(优秀组42名,普通组30名)教师。对收集上来的访谈信息进行的过程中,删除了无效和不可用的访谈信息,获得68人的可用样本,其中优秀组40人,普通组28人。平均年龄44岁,平均教龄22.34年,优秀组和普通组教师的年龄和教龄没有显著差异。
(三)工具
在大量的文献收集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需要,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对涉及教师胜任特征的660个条目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条目的概念和内涵进行逻辑分析归纳,最终形成了《教师胜任力编码词典》初稿。编码词典包括成就导向、信息搜寻、主动性、人际沟通、创新性、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他人、关注学生、学生服务导向性、建立关系、责任感、专业素养、终身学习、诚实正直、分析性思考、团队精神与写作、自我评估、职业偏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概念式思考、应变能力、自我控制、班级领导、冲击与影响、情绪觉察力、人格魅力等共计27项胜任特征。每个特征由名称、代码、定义、等级、等级命名、行为描述等构成。等级表示某个行为表现的最小可觉差。不同等级的行为指标区别明显,主要是教师工作中代表性的典型行为表现,列于行为描述一栏,作为教师胜任特征评估的基本参照点。整个词典是文本编码的核心依据。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总分越高,表明被试的整体胜任力水平越高。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指标。
(四)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tata12.0为计量分析软件,由两名编码者进行编码。
二、结果与分析
(一)访谈字数与访谈时间分析
被访谈者中优秀组的平均访谈字数是16483字,平均访谈时间为4920秒,被访谈者中普通组平均访谈字数是13489字,平均访谈时间为3840秒,通过对所有数据和样本进行t检验显示,数据符合方差齐性的假设,两组访谈的字数、访谈的时间等没有显著差异。
(二)胜任力特征频次分析
通过对27项胜任特征访谈字数(长度)、等级最高分、平均分和所发生频次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胜任力频次总分与访谈长度的相关性、胜任力平均分与访谈长度的相关值以及胜任力最高分与访谈长度的相关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者P<0.05),说明这些指标较稳定,不受访谈长度影响。
(三)胜任力特征差异分析
各项指标分别代表不同的胜任力特征,凡各项指标中相关系数P值小于0.01或者P值小于0.05,说明该指标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指标中平均等级分对构建胜任力模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优秀组教师和普通组教师的胜任特征的平均等级分、频次和最高等级分进行分析比较可知(如表上1所示)。通过对优秀组和普通组教师的研究分析发现,频次指标的统计意义不大(仅人格魅力和冲击与影响这两项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平均等级分指标的统计分析和比较,在人格魅力、尊重他人、创新性、信息搜寻、理解他人、职业偏好、应变能力、责任感、学生服务导向、终身学习、情绪觉察力和冲击与影响这12项指标特征的表现上,优秀教师组高于普通教师组,并且显著。
(四)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
如上表2所示,通过对两组数据的聚类分析,比较了平均等级分和最高等级分指标,对频次差异t进行检验后,确定出5个维度的12项胜任特征,5个维度为人格特质、教育理念、管理能力、发展意识和人际关系,12项胜任力特征为人格魅力、尊重他人、创新性、信息搜寻、理解他人、职业偏好、应变能力、责任感、学生服务导向、终身学习、情绪觉察力和冲击与影响。
三、讨论
胜任力与教师高水平的绩效表现有关,而教师教书育人与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的评价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已有的研究中多关注教师工作量表面工作的考察,而对教师深入的特征分析非常缺乏。结合以上的数据分析结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胜任特征
统计指标中小学教师在专业素养、关注学生、人际沟通、培养他人、成就导向等胜任特征上得分较高(超过4分),但是在尊重他人、创新性、信息搜寻、理解他人、职业偏好、应变能力、冲击与影响、责任感等胜任特征上得分较低(低于4分)。从总体来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学生服务导向性较低,这就说明,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度不高。而专业素养、概念式思考、培养他人的胜任特征较高,说明中小学教师更多地把精力放到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提升学生的分数等方面。但是在人格魅力、冲击与影响、情绪觉察力、创新性等特征方面表现不够理想。
(二)优秀教师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
经分析发现,优秀教师的胜任特征主要体现在人格特质和教育理念等维度方面,这一结论与已有研究较一致,教师应具有对学生吸引的人格魅力和冲击与影响力,以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以学生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工作与学生的成长需要。McEwan认为,学生把老师当做改变他们命运的教师,一般不会因为他们的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等受到学生的好评。正如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则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法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中,应该注重教师崇高的精神世界的品格。
(三)教师胜任力模型的跨文化差异
该模型与Hay构建的教师胜任力模型有所区别,除了动机与调节因子、管理胜任力与国外的协作胜任力相似外,情感道德因子在我国中小学教师胜任模型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中国这种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尊师重道的文化理念中,尤其是在教师选拔时,要着重考察教师的品德和情感因素。而西方文化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在教师的考核和选拔上也会其文化的烙印。
四、结论
本文运用事件访谈法,采用经典BEI胜任力建模方法,通过对毕业生的回溯性访谈评价来确定优秀教师胜任力标准,由此分析出教师在教学中发生的关键性事件,探讨教师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的关键要素,对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进行比较,构建了5个维度包含12项指标的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该胜任力模型的各项指标是作为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分点,以期为中小学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有所借鉴。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高度支持了该研究的假设,未来的研究将探讨不同岗位、不同学科的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胜任力特征。
作者:谢彩春
第二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摘要: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课堂的质量,对中学生身体锻炼和体育基础的夯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讲解与示范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以及课后评价能力。建议: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营造良好的教学竞争氛围;体育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运用自身所学体育专业知识,通过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和方式,借用一定的体育教学手段,通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和强化,不断反思而形成的特定的稳固教学系统。我国中学体育课程经过多次变革,相关的体育教学工作配套措施逐步出台,不断完善我国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但中学体育教学中,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的问题依然很严重。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要素的研究,从而为我国中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理念依据和参考。
1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1.1体育专业知识能力分析
体育教师需要掌握扎实的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体育专业基础知识于教学当中传授给学生。体育专业知识能力是中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总要构成要素,也应该是核心构成要素,其他的构成要素应建立在此能力要素上,没有专业知识能力要素,其他要素都是空谈。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能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所谓的体育专业知识能力应包括所读专业的广泛的专业知识与比较扎实熟练的体育基本技能,除此之外,还应掌握与体育课程相邻学科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理论知识。
1.2体育课前教学能力分析
1.2.1体育课前创新能力
创新是保持工作热情的动力,是确保工作质量的必备要素。体育课程应该是一门充满运动与挑战、富有激情的课程,但是,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向来遵循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常见为户外教学和户内教学。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师逐渐探索出一些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丰富了传统的体育教学。体育课前创新能力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具备良好创新能力的体育教师能让枯燥的体育教学工作充满激情,同时,创新的教学能力,能让教学设计充满新奇,更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关注度,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1.2.2体育课文字组织能力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很多人会认为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用不上文字的组织,一般是用肢体动作和语言动作进行示范教学。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相对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工作而言,体育教师需要用到的文字组织确实相对较少,但良好的文字组织能力仍然是体育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具备文字组织能力,可以把教学设计做得更好,更能贴切表达教师的课堂想法,也更能良好表达学生的上课愿望。这种文字组织能力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上,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对象的特点,体育教学需要更年轻化、童趣化,而把死板、严格的体育动作变动生动,并传授给学生,需要扎实的文字组织能力作为铺垫。
1.2.3体育课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集中体现在教学设计上的智慧和方法,是一位教师提前假设的虚拟课堂预演。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因为教学课堂比较开放,教学场地比较自由,要求的教学把控能力更强,教学设计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教学设计能力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必备构成要素,而且应该是核心的必备要素之一。
3体育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分析
1.3.1讲解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作用尤其凸显,学生听得懂不懂,学生对教师传达知识的领悟程度,受教师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直接影响。一名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清晰的语言表达,准确的吐字和到位的课堂点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的必备教学能力要素,因为教学对象的特点,年龄偏小,对教学知识的接收,需要教师用教学语言的逐步转换。同时,相对于其他中小学课程而言,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恰当配合精准的教学示范动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2示范能力
体育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教学课堂中的家常便饭,也是体育教师应掌握的一门基本教学能力。相对于中小学其他科目而言,体育课教学常常以体育动作贯穿课堂的学习。中学体育教师按照教学设计,运用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把既定的体育动作通过分解,传授给学生们。这些动作的示范要求是标准的,具有可模范性。一方面,中学生年龄较小,对语言教学的长时间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善于模范教师动作,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体育竞技动作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危险性,没有准备的动作示范,学生很难习得或习得风险系数较高。教师应充分掌握体育教学动作示范,体育教学动作示范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1.3.3课堂管理能力
课堂管理能力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学体育教师教学,一般在户外进行,如篮球场、田径场等便于运动的场地,这类户外场地在为学生提供活动的便利时,也存在隐患风险,体育教师对这样的开放性课堂掌控较难;另一方面,中学体育课是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身心,学习身体锻炼方法的课程,学生容易产生因追逐打闹而发生的身体安全问题,这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掌握体育教学课堂管理能力,把握好课堂的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1.3.4情绪调控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调皮捣蛋或者无法掌控教学课堂局面的情况发生时,教师往往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这种情绪波动容易被直接转移到学生身上。在一些案例中,许多中学体育教师会因为个人情绪失控,做出威胁学生人身安全,导致教学课堂失控的事情。由于体育教师所习专业的特殊性,情绪容易波动,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偏激行为,或过度体罚学生。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管理好自己的课堂情绪,在发生课堂突发事件时,能冷静处理,快速处理,维护课堂秩序的正常,因此,体育教学中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构成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1.3.5体育课后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在教学实施后进行的一种教师自我教学思考的行为,是对自身教学情况的反省和思考。中学体育教师由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独特性会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做出教学的调整,有成功的教学调整,也有失败的教学调整,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完善其教学方法的重要笔记。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体育课后教学反思能力,不断在教学实施后找出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不断反思教学语言和示范动作在教学运用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充分发挥典型教学的案例作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分析
2.1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除了自身原因外,学校提供的平台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青年中学体育教师,刚刚大学毕业,体育教学能力、教学经验还比较欠缺,没有足够的积累,很难驾驭中学体育教学课程。中学应为体育教师搭好平台,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扩大渠道,让体育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中去。同时,广大中学校应重视以老带新,加大投入,配套经验老教师,发挥体育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可以教学能力提升讲座、论坛和各类培训,让广大青年体育教师获得外来知识的补充。
2.2营造良好的教学竞争氛围
在正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方面可以结合教师具体情况,从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开展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或教师技能比赛,让中小学体育教师有机会到舞台上和其他体育教师进行能力的比拼。通过这样的评比,达到以评促建的效果。通过比赛使体育教师清晰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能力上的有点与不足,同时也会从别人身上得到一些教学经验的启发,从而构建和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学校应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师教学比赛机制,同时配套实施完整的奖惩机制,让体育教师有所对比,有所参照,有所收获,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竞争氛围。
2.3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学习
中学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自身体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投入更多精力到教学学习中去,在书本中寻找更好、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式。一方面,中学体育教师要端正心态,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广泛涉猎有关学科和教学能力的书籍,充实自己,这类学习应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学能力相关的知识学习;另一方面,中学体育教师应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水平,如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各类教师教学讲座、培训和提升训练,在比赛和讲座中吸收先进知识,向先进看齐,取长补短,逐步完善、形成自己的体育教学能力系统。
参考文献:
[1]马红地,邓永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8,05:9-11.
[2]张明伟.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4:22-23.
[3]许益芳,邵伟德.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分析[J].运动,2011,10:81-82.
[4]姚志宇.长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技能的现状调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宋强.新课改背景下辽宁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力构成与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
作者:李群生
第三篇: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语言水平分析
摘要:初中英语教师在初中生整个英语学习生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本身的教学语言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的语言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形成良好的初中英语学习环境。本文将具体针对初中英语教师语言水平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能力;语言水平
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相当大的问题,英语教师本身的语言能力存在不足,使学生失去英语学习兴趣,课堂枯燥。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固定化、大量重复内容的教授、方法一成不变等等都是目前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语言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现状进行调整和改变。
一、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现状
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语言水平已经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现有情况进行改善。
1.复杂句型欠缺
由于初中英语教师本身能力和水平的不足,或是一味追求达成教学任务,过于专注题目的讲解,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过多使用英语讲解,甚至还出现除了题目以外都不讲英语的现象。某些教师就算是使用英语也只是简单的词汇或是简短的句子,缺少复杂长句子或是从句句型的英文授课解说方式的应用。
2.陈述句居多
由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以讲解知识点、解答题目为主,教师一味追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目标,导致课堂上英文讲解的句型单一,多为陈述句的知识点灌输,缺少变化,问句等其他形式的教学语言使用较少。完全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思考,最终变为机械地学习,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语言重复运用
由于一贯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要求,导致能够应用到的英语词句都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大部分都重复运用,课堂单调乏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造成模仿式应用,不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本质的掌握。
4.词汇量不足
由于初中英语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有限,导致很多教师自己的词汇量就远远没有达标,因此应用起来也只能是大量的重复,比如转折词first、next等等,一成不变,极有可能导致教学节奏单一,学生失去学习热情。
5.发音不准确,语气浮夸
某些初中英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减少睡觉、开小差等现象,喜欢使用过于夸张的语气,或是某些教师本身发音就不准确,自己却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导致传输给学生错误的观念,不利于学生英语的学习和基础的掌握。在语速上也不够准确,学生遇到真正的外文发音依旧存在听不懂的情况。
二、提高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有效措施
1.加强初中英语教师对专业素质
特别是语言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语言功底,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给学生传递正确的英语学习内容。授课上要加强要求,提高英语口语水平,避免出现中文式英语等不良现象,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增加词汇量的积累,给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学习榜样。
2.问答式课堂取代填鸭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很多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应该转换教学模式,特别是语言方面,多采用问答式进行授课,不仅可以集中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还能够积极调动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在一问一答的模式中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样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营造一种既民主又轻松的学习氛围。
3.谨慎应用教学语言
初中英语教师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必须具备严谨和科学的态度,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一旦出现失误,也应该及时承认错误,避免知识上的偏差,这是身为教师的责任和最应具备的品行。同时,英语教师自身严谨的态度和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达对学生语言学习能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4.英语表达上多运用富有情趣、生动幽默的语言
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如果能够做到幽默地表达,就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仅是教师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自信的表达方式,还是将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表达的具体展现,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服力和知识地位。
5.表达上饱含情感
不管是课堂上的授课,还是课后辅导,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巧妙运用语言的情感效果。这样既可以展现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通过婉转的批评、用心沟通、真切的交流等方式,师生做到平等相处,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英语的学习。除了初中英语教师本身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语言水平外,学校方面也应该采取培训、反馈等相关的措施来调整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初中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及英语口语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来应对未来更高年级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梁艳.初中英语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策略研究现状分析与建议[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9):257.
[2]邹敏.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探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4.
[3]郭俊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9):301.
作者:宁美兰 单位:宁都县第三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摘要】为了深入探究情景教学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本文着重论述情境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以便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教学行为
一、构建教学行为有效性意识
初中数学教师,无论是在授课或备课途中,都应具备“有限的学习时间”这一思想意识。换句话说,初中数学教师不能依靠增加学习时间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而是应把握时间效率的观念,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而不是占用学生其他课程或课后时间。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每位学生对数学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上,并将教学时间与学生主动学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创设有效情境教学
现代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投入最大的精力参与到日常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继而通过情境教学完成教学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应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面对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应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以创新精神设置教学情境,不但能够满足不同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
1.出示实物或教具,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实物或教具展开教学,其形象、直观等特点让人的感受更加真实,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几何图形随处可见,几何知识的运用也极为广泛,而大部分初中生并不了解其中原理。因此,教师应围绕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出示简单的教具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正多边形与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自制蜜蜂巢胚,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同学们认识这东西吗?”大部分学生从未见过这类东西,因此无法作答。只有少部分同学认得这是蜜蜂巢胚。教师接着说道:“这是蜜蜂巢胚,它是由许多大小相同的六边形巢房组成,且无论是人工或蜜蜂制造都是这个形状,请问它的原理是什么?制作这样的图形需要哪些步骤?”通过学习,学生得知六边形的容量最大;再如,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画出标准的五角星呢?”通过提出问题,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2.创设矛盾性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初中生因其年龄原因,学习能力、心理与智力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从而导致初中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难以抓住问题的本质,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设置具有矛盾性的教学情境,通过反复思考与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加强对学生自主思维与反思能力方面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判定”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所掌握,并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老师可以在解答问题环节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并让学生讨论,如“现有两个三角形ABC与DEF,若角A、角B、角C分别与角D、角E、角F相等,那么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全等嘛?为何?”。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之后,教师让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画出边长不等的等边三角形。最终,帮助学生准确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通过创设具有矛盾性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运用逆向思想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习主体能动性,提高教学行为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要求现代数学教学应改变传统教学思路,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而学也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而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灵活应变,改变传统教学“主体”意识,将课堂还予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通过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与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革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学习中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四、教学创新与信息化,保障教学行为有效性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掌握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将之积极应用到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极大促进并发展教学改革进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数学教学情境,避免只能使用黑板与粉笔而造成的局限性。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不仅能让教学情境更加丰富,更能通过图形、视频等功能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具象化,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继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最终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可以得知,采用情境教学能更好地改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但现代教学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长期艰苦的探究与思考,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毛勇进.关于初中数学主题情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20(10).
[2]刘来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8):85-85.
作者:陈大伟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袁集乡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分析
[摘要]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做一位有爱心的教师;结合乡土资源挖掘教材;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参透安全教育。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体会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变化较大。因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开展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做一位有爱心的教师
当今的课堂是充满爱心、富有灵气的课堂。对学生没有爱心的教师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走进课堂时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饱满真诚的情感授课,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及时的评价与鼓励,是创造良好课堂的要素。教师在课堂上和颜悦色,与学生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
二、结合乡土资源挖掘教材
结合乡土资源挖掘教材,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如工厂排放废气污染空气,森林受到酸雨破坏,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温室效应增强,宜州龙江河铬污染使鱼大量死亡,北方的黄色雾霾天气等,通过这些典型而鲜活的事例鼓励学生学好化学。总之,联系社会生活挖掘教材,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结合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大胆进行教材的整合处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例如,在讲授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把“木炭、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实验;又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增加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在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另外,在一年一度的中考复习中,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可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物质的检验及鉴别》的复习中,教师抛出问题:有两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氯化钠或碳酸氢钠,请思考如何检验。随后请两组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操作,并描叙实验现象、检验的步骤及检验结果。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紧密融合,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很容易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既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化学知识又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授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课件或视频,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学习空气时,教师播放工厂排放废气和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的视频,以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知识或污染严重而不能做的实验,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可使一些理论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授“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水分子拟人动画,运用具体的数字和拟人化的手法,说明分子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学生对实验的热情最高涨,但实验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例如,本人在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上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分组实验时,由于教师课前没有准备好每组学生所需的白磷,而是让学生把一大块白磷夹到石棉网上进行切割,两分钟的功夫,白磷全部着火了。当时,教室里浓烟滚滚,有些学生被当时的情景吓呆了。因此,在课改中,我们教师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教会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同时,可以适当渗透一些应对安全事故的知识。比如该教师在处理这节课的突发事件时,就可以渗透一些灭火的方法以及火灾现场的急救措施和自救方法。
总之,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唯有教师和学生之间默契配合,通力合作,不断改进教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作者:张素丹 单位:广西柳城县六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