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交化学习理念助推教师教学反思的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交化学习理念助推教师教学反思的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社交化学习理念助推教师教学反思的探究

摘要:教学反思能力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社交学习的内涵以及应用社交化技术工具开展教学反思的作用、渠道和策略,探讨使用社交化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师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在社交化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过程中,适当地利用社交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反思,可以突破传统教学反思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社交化学习;社会性软件

学者波斯纳提出过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1]。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随着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流行、普及,在社交化技术工具的支持下,日常生活的各种领域都在走向社交化,呈现网络社交化的趋势。教育领域同样不例外,也呈现教育社交化的趋势。微信、QQ等社会性软件被应用于教学,教育社交学习网站开始流行并运用于教学。作为教育领域的一员,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受到了社交化的影响。社交化技术的发展方便了教师进行知识的获取和分享,以及进行更为广泛的人际互动交流,只是教师在社交化活动中更多的是进行个人的分享、交流,专门用于教学反思的情况还比较少。社交化学习的出现为教师利用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一、社交化学习的内涵

社交化学习也叫社区学习或人际学习,人们在社交化学习中通过各种渠道与其他人或者人群进行互动分享和学习。社交化学习往往依托于网络。社交化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交互模式,实现了学习者与学习材料、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更有效的交互[2]。便于分享、互动交流及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是社交化学习的显著特点,正因如此,社交化学习满足了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技术需要和互动交流的深层次要求。

二、利用社交化技术开展教学反思的优势

通过技术的支持,教师能够随时进行教学反思,进行分享交流,从更广的社交范畴获取反馈意见,实时和异步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反思效果。借助社交化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人际交流和互动,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协作;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知识管理,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炼经验知识,促进教学反思。社交化技术手段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通过社交网络教学平台或者通过像QQ类社会性软件提供的群视频功能进行授课直播并进行录制,课后教师自己观看视频进行教学反思,也可以把视频直接进行分享,让不同的人(学生、专家或者其他非专业领域的感兴趣观众)来给予意见。教师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获取更多的反馈意见,并且这些互动交流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异步的。教师可以借助社交化技术工具的便利性,使用智能终端设备提供的各种软件在闲暇的时间实现碎片化的教学反思,最后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最后的经验总结。社交化技术手段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空隙时间实现随时随地的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时间效率,弥补传统教学反思时间不足的缺点。同时,社交网络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参考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技术的帮助下,这一切都变得简单。当然,社交化学习也存在缺点。教师在进行社交化交流中有可能被大量“感兴趣”的信息所吸引,而这些信息对开展教学反思可能无用,教师在交流中有可能“沉迷”,然后偏离了教学反思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社交化教学反思时要把握好互动交流的度,不然会适得其反。社交化技术改变了交互的方式,把从以信息为中心的交互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交互[3]。通过社交化技术,可以把“志同道合”的教学反思人群聚集在一起,进行定期的教学主题类内容学习探讨,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的相互交流、定向交流和专家分享,在网络中共同进行教学反思。以人为中心交流的社交化技术可以建立更为广泛的交流群体并建立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反思团体,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开展。

三、社交化技术下教学反思的渠道

1.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朋友、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理念等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结构。国内代表性的社交网络是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新浪微博。不管是现实(线下)还是网络中(线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网络圈子,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朋友、同事以及其他熟悉的人。在线社交网络就是把我们现实的社交网络扩大到了更大的范围,能够连接到一些可能平时不是我们现实社交网络中的人,实现社会关系在网络上的虚拟延伸,使时间和空间差异都不再成为交流的障碍[4]。借助在线的社交网络,教师可以方便地跟其他人进行协作交流,进而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在社交网络进行教学反思获取反馈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同事、其他教师和专家可以给予反馈,学生也可以给予反馈,而且跟教育行业不相干的朋友都可以给予反馈意见,只要教师自己需要或者社交网络中的人愿意。这是传统的教学反思难以实现的。2.微共享和聊天通过聊天工具等社会性软件进行分享、交流和学习。社会性软件是指一类基于互联网强调协作与交互的工具,它将技术和人际交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Web2.0的重要组成部分[5]。常见的社会性软件是微信和QQ。通过微信和QQ,教师可以跟需要的人群随时进行教学反思,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同时,微信和QQ除了分享和聊天功能,还内置了朋友圈类的社交网络,教师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在需要的时候接入互联网进行所需要的教学反思,这一社交化的教学反思学习过程可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3.博客和微博利用博客和微博,教师可以方便地书写教学日志,并进行管理,还可以选择把教学日志到网络上与其他人进行信息分享。借助博客和微博,教师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互动,实现信息的互补。4.百科知识共建百科知识共建来源于维基百科共建理念,是指对某个主题内容感兴趣的网民群体共同进行内容的创建、修订和更新。国内代表性的百科共建项目是百度百科。教师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百科共建,进行协作交流,从而在百科知识共建中学习并进行教学反思。5.在线社区在线社区,也即网络论坛,用户在平台上发帖、跟帖,互相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在线社区和在线社交网络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方式不一样。处于在线社交网络中的人是由已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的,例如亲人、同学、同事等。人们加入在线社交网络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持这些已存在的社交关系,或者去继续拓展社交朋友圈。而在线社区没有这一限制,人们通常针对某一共同主题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交流的人可能是认识的,也可能是陌生的。在线社区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提供了在线交流的场所,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都可以在其中进行充分的交流。师生间的这种信息交流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更为宽松的信息交流环境。在线社区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实践提供了一种互动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使用得当的话可以让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过程[5]。

四、借助技术开展社交化教学反思的策略

1.记录教学反思内容,实现自媒体式教学反思教师可使用微博、朋友圈等技术工具发表教学反思,通过时间或者主题顺序等进行教育叙事,想到什么教学反思内容就写什么,内容形式可以是教学视频、图片、录音或者是文字等。通过反思自己教学的不足,表达自身教学反思需求。通过社交化技术手段实现反思的电子化档案存档,教师可以灵活地通过不同的查看方式来回溯自身的反思过程及反思内容,更好地进行经验总结,达到通过教学反思实现学习提高的过程。通过社交化技术手段,教师可以选择教学反思是否分享、是否互动交流,也可以选择是匿名或实名分享,实现实时或非实时相结合的教学反思。通过分享认为有价值的教学实践内容,跟不同人群进行互动交流,进而获取更多的有价值反馈信息,改进不足。社交化教学反思与其说是改进不足的过程不如说是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2.关注社交圈的同事或他人,实现互动分享交流式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不能只局限于单独的个人反思,还需要借鉴他人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社交化工具,教师可以关注他人的实践经验,并参与他人的各种实践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传统的教学反思一般以同事为借鉴对象,因为同事容易找到,而且借鉴的对象一般局限在某个特定范围,然而在社交化学习环境中,可供借鉴参考的对象范围呈几何级的增长,可以是社交网络认识的人,也可以是在线社区中不认识的人。在线社交化环境中的交流会比现实更加频繁,而且由于匿名和实名的不同情况使用、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同时存在,这种交流会显得相对更加真实。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反思中借鉴他人经验时看到的只是别人组织好的教学实践材料,不一定能看到更多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减少他人在进行反馈时怕碍于面子不敢给予真实的反馈意见的情况。3.加强交流与讨论,实现网络共同体式教学反思社交化技术工具便于开展分享和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育叙事在社交环境中进行分享,和社交圈人群进行交流,依托社交化技术工具的电子化存档功能收集反馈意见并分类,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反思效果。教师除了分享自身的案例,还可以参与社交圈的各种教育事件讨论交流,发表个人观点,了解别人观点,实现网络学习共同体式的教学反思,通过群体氛围促进教学反思的开展。借助智能终端和网络,配合微信等社会性软件及其支持下的社交网络环境,教师随时记录、随时反思,并随时分享自己的反思内容,跟不同的人群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建构知识体系,实现无处不在的教学反思。通过社交化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实现更多的分享和互动交流,实现比传统教学反思更多的交流反馈,达到较好的教学反思效果。同时,在社交化教学反思中教师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提高自身,进而完成知识的积累,是一种实现社交化教学反思的学习过程。然而,任何东西都存在两面性,在使用社交化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反思时,不能被社交化的各种无价值信息和无意义交流吸引,从而偏离教学反思,最终导致效果不佳的社交化教学反思,影响教学反思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常虎温.教学反思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

[2]陈澄波,张雷.移动学习:企业培训的分风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云亮,等,编著.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转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李凡,陈琳,殷旭彪.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大学生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

[5]韦宁彬.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师教学反思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3).

作者:韦宁彬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