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数据时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数据时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数据时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的特征表达

1.实现业务管理者到数据管理者角色转换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校际、校企、校所、校地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强,党员流动数量不断增加,流动范围更是涉及各行各业,对这个群体采取集中上课、统一培训、开展党的组织生活不太可行,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存在“两不管、两头松”的现象。因此,对流动党员的微博、微信、QQ、人人等社交平台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整合加工数据资源,实现业务管理者向数据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值得党建工作者关注。

2.实现组织管理型到组织服务型定位转型

要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要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内在动力。大数据应用于管理工作,可以满足专业化、敏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通过对流动党员的生活轨迹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处理,按照关注度进行排序,可以了解他们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诉求和困难,帮助他们准确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注重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及时满足流动党员的服务需求,提升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效果。

3.实现现实空间态到虚实融合态技术转移

大数据开启了多屏互动、移动互联时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拓展了一个广阔的虚拟交往空间,人们可以选择多元便利的方式进行交流,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交往互动并存,相互促进。国内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已经开始高度关注大数据,研究数据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探索在医疗卫生、终身教育、食品安全、智慧交通、科技服务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收集整合流行时尚、浏览记录、消费习惯、社交媒体等大数据,挖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兴趣爱好,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生活方式不断改变。

4.实现模糊经验化到精准分众化理念转变

流动党员流动原因多样、类型各异、需求有别,各高校在探索和创新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上,都做了大量工作。高校在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处理上,有的保留在学校,有的转到学生本人或父母居住地,有的转到就业服务机构;在组织生活形式上,有座谈会、专题报告、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在联系方式上,有电话、短信、邮件、QQ、微信等方式;在组织保障方面,有的成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并有人员和经费保障。但是,在充分考虑流动党员身份、年龄、层次等特点和差异性需求,采取差别化的教育管理上还显得不够。精准分众化教育管理是适应不同身份和层次的流动党员需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扩大管理覆盖面的需要。大数据时代为流动党员的精准分众化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运用大数据的理念和思维方式,针对不同对象的个性化需要和诉求,把握不同类型流动党员的思想认识和行为特点,将模糊经验化管理理念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基于数据的实证科学。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策略

1.构建流动党员数据驱动模式

高校应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分析流动党员的特点,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详细记录他们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入党时间、流出地、居住地、电话、QQ和邮箱等),以便及时联络。建好网上党员之家,开辟网上党校、党建论坛,上传丰富的教育资料,党员可以突破时空,接受培训教育;探索流动党员网上提交思想汇报,通过支付宝缴纳党费,及时记录网上学习、思想汇报和党费缴纳情况;充分运用“全国党建云平台”服务功能,强化流动党员的远程教育管理,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党组织可以派专人对流动党员进行微信公众平台维护,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共圆“中国梦”,畅通流动党员信息反馈渠道,形成良好的“线上线下”互动沟通机制。以重大节庆日、重要活动、重要节点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活动,做到党员流动不离组织、流动不离教育、流动不离管理。

2.营造流动党员人本服务氛围

高校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好人本服务信息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流动党员、服务流动党员。在党内选举、先进表彰、重大问题讨论中,及时自动发送短信、邮件、QQ、微信或易信,改变传统经验化管理模式,加强分众化方法、手段的研究,树立分众化理念,以服务效果为目标,推进精准化“私人订制”服务,保障流动党员的政治待遇。开通网上咨询板块,构建“心灵驿站”,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对他们实施人文关怀,让流动中的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进而自觉履行“家”的责任,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激发他们增强党性、勇担责任的政治意识,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提升流动党员党务队伍素养

大数据时代,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不能停留在模糊经验化方式,党务工作者队伍必须具备优良的“大数据技术素养”、“大数据文化素养”和“大数据组织认同素养”。“大数据技术素养”意味着党务工作者要熟悉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工具,增强大数据意识,主动学数据方法,收集、整理和研究流动党员的学习、生活数据,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大数据文化素养”意味着党务工作者要了解大数据生态环境,学习政治、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培育哲学、数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素质,提升大数据应用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大数据组织认同素养”意味着党务工作者要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提高信息辨识能力、组织整合能力、资源协调能力和自我拓展能力,明确教育管理目标,强化团结协作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方式。要建立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机制,对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的,要及时给予教育帮助。

作者:崔益军 单位: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