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普通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面对国内高校转型的大背景和进一步落实“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对普通本科高校管理学教学过程的研究,指出普通高校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等问题,提出适宜管理学教学改革与培养社会实践性人才需要的对策。
关键词:转型背景;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融合
管理学是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相交融的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对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发展过程和管理职能的学习,使学生们更好的树立起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伴随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常态,我国普通高校未来的发展将逐渐向“注重自身专业特色的建设和加强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来,培养时展需要的人才成为高校转型的重点。
一、转型发展背景促进管理学教学“再改革”
管理学课程在高校教学设置中的对象是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新生,这些学生由于进入大学前的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和课堂中度过,鲜少参与社会实践,很难将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进行结合。教师单纯依靠传统口头语言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大多数学生都会呈现实践经历较少、理性思考能力较差、缺少应变能力等特征,在对抽象的管理理论学习中容易出现理解不够全面、概括能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1]由于社会、高校与家庭之间关于职业教育长久以来的片面性认识,使得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制度不相协调的问题更加凸显,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人才难得”与“学难致用”的矛盾。教育部相关人士在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就指出:“未来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将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对国家提出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高校管理学教育如何帮助学生从课堂学习者向掌握基本管理知识的初级管理者的转变,如何将学生从课堂的被动接受转为自主对知识的探寻,是高校管理学教学“再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管理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进入新千年,“全球资源匮乏”和“人口相对过剩”成为地球千年发展的又一难题,专家学者给管理赋予了“就是生产力”的新内涵。此时,国内普通高校管理学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重点,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并未得到改善,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管理学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不适应社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内高校使用的管理学教材多是翻译国外早期管理学的相关著作而来,该类著作大多理论性过强,实用性、操作性较差。部分著作中虽也注重穿插案例等内容,但是书籍整体框架仍然过于理论化、条理化,生动活泼的图案不多、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偏少。书籍整体版面设计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程章节设置多而冗长,语言过于学术化、不够通俗易懂,难以吸引学生深入阅读。在国外,从事管理学相关课程讲授的专家学者,大多都有在企业和政府相关部分从业的经历,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国内大多高校教师基本都是从校门出再到校门进,大学毕业后或是获得相关学位后就走入了讲台,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实践经验,许多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缺乏实际问题构建、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从而导致给予学生启发的角度比较单一,实践教学不够深人、全面,进而影响管理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管理学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的课堂学习动力不足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我们看到人类真正的管理困惑的解决不是通过研究那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道理”的学术价值来实现,而是如何把这些“大道理”通过现实生活的演绎,最后朴实无华的表达出来。[2]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果继续沿用旧有的“仓储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过于偏重管理知识的数量性、完整性和继承性,似乎显得越来越无实际价值和意义。受国内重点高校普遍扩招和高考生源不足之间的矛盾等因素的影响,众多普通本科院校所招录的学生大多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学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课堂纪律较差、缺乏思辨能力等问题。由此看来,在国内外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下,我们应该重点阐明管理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获取的思路、方法,把已有的案例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涂鸦式教学法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敢于发言的自信能力、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吸引学生参与到方法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思考,教授学生“获取知识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学会学习和思考。[3]
(三)管理学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教学功能比较单一
高校管理学教学中,现行的教学模式由于过多的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没有把管理实践放在导向地位来组织教学,课程内容纷繁芜杂、覆盖面广,但没有突出重点,缺少一定的深度。在实际教学中,管理学的课程设置往往是将课时平均分配,无法有重点地选择,这就必然出现很多讲过的内容学生工作后用不上,而需要的内容又相对不足。许多高校的管理学教学中并没有设定实训课,即便是设置了实训课,实训课与理论课间的信息交换不顺畅、理论讲授和实践相脱节。实训课的开设本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但是由于教师对实训课的内容与教学目的认识不足,实训课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反而使许多学生认为是增加了负担。
三、完善管理学教学改革的途径
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现代社会中教师己经越来越少地以传递知识为主,更多地是以激励思考为主要职责,除了教师自身的正式职能之外,他还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4]为了更好的践行这一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著作中的重要理念,我们需要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使用一些方法和措施,注重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适时更新,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曾经的阶层关系为民主教育关系。
(一)注重管理学实践教学内容的学习
管理学的课堂教学理论仍然是当前教学的重要方面,要增加教材外的教学信息量,注重更新一些与管理学相关的实事信息。在精简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重课堂实践教学内容的演示,给学生传达更多实践教学的内容。课堂之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实践性,可以和一些企业联合,加强校企之间的专业合作,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的相关岗位实习、实训以便获得实际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可邀请企业的管理者,为学生授课或做有关管理学知识方面的讲座,把管理者多年管理实践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而且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管理实践作为案例,融入到课堂中,组织学生探讨并加以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加强各种学习方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融合作用
以课堂为依托,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管理原理方法实验。以理论直接联系实际,带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互动过程,以集中其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参与式教学法,以提高管理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布置案例分析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注意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精神,并引入团队竞争机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需要根据管理不同章节的需要,选取适合该章节讲解过程中教学方法,发挥各章节之间的融合作用。
(三)注重教学团队建设,适时更新教学模式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提高学生更容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也掌握了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的同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5]面对信息更新速度的不断提升,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模式的动态稳定,适时为其注入有助于管理学教学发展的新鲜能量。同时,还需要注重以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为基准,进一步梳理课程的教学结构,完善和增补各类教学资料,总结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经验,注重管理学教学团队建设和优秀教师的培养。逐步实现给低年级学生配以导师的目标,导师能够和学生充分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满足学生的相关要求,利用掌握的信息适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思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学的教学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和完善,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学生是我们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对象,经常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补充教学内容。加强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沟通,紧紧抓住本科教学的特点,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不断开拓进取,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萍平,许莹,等.基于建构主义的应用型本科管理学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107.
[2]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朱雁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2.
[3]袁渊,陈戟“.管理学”教学方法创新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37-3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108.
[5][美]乔伊斯.教学模式[M].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
作者:谢芳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