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史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关键词:
中国医学史是高等中医院校开展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介绍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刚进入医学院的新生,对中医学尚无更多的认识。如何让从未接触过医学史甚至从未接触过中医的新生听懂中国医学史这门课,或者是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医学新生对中国医学史感兴趣,热爱这门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教学一线的每一位老师深思。“读史使人明智”,中国医学史作为医学生最早接触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精神和深厚的中医底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前几年的教学经验,中国医学史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满堂灌”,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均较低,未能很好地发挥中国医学史在医学生五年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作用。李岚清同志说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是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改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然而如何改革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仍需一线教师们继续探索。笔者认为中国医学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应当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将笔者的一些教学改革思路略述于此。
1教学身份互换
所谓教学身份互换,即是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主要分为三步,一是教师布置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材料,并制作PPT,准备下节课上讲台教学;二是课堂前30分钟学生负责讲解;三是老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学身份互换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课前学生通过搜集材料,不仅熟悉了资料搜集的途径,更在备课的过程中掌握了教学内容并分清了教学内容的主次重要性。课堂上安排学生30分钟的讲解目的是在学习的前提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丰富自己的演讲经验。在学生讲课结束后,由教师上台点评和补充学生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的同时,补充学生忽略的重点内容,保证了教学质量。此外,笔者认为这一教学方法有助于师生双方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问题,使得教学过程可以更加顺利且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身份互换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也开拓了老师看问题的视野,使得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对传统“填鸭式”课堂的一次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医学史在学生的学医生涯乃至以后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医学史教材中很多独立性较强且在整个中医界得到普遍重视的章节都十分适合教学身份互换的教学。首先,章节内容相对独立,适合学生学习,若是章节与前后关联性太强则学生自学及准备的过程中容易忽略重点,并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迷失自己,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其次,若是章节内容在整个中医界受重视的程度高,则相关论文及著作更多,学生可以较为顺畅地获得全面的知识。笔者尝试从“四大经典的内容与价值”“临证各科的发展与特点”等内容实行教学身份互换的教学尝试,例如“四大经典的内容与价值”一节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以来其重要性对于教师而言,是课堂上的不断强调其重要性,对于学生而言是仅仅考试所占比例大。因此如何教学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的思考。在此前提下笔者在“四大经典的内容与价值———《黄帝内经》”的教学过程中尝试教学身份互换教学法。一是嘱学生课前备课,了解《黄帝内经》的成书及其主要内容,收集《黄帝内经》对历代医家的学术影响,准备PPT及课堂汇报内容。二是让学生课堂上讲课,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三是教师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帮助学生进步,并补充学生忽略的重点内容,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经过这次的课堂教学身份互换教学后,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学生对于《黄帝内经》相关内容的掌握更加充分,关于《黄帝内经》对整个中医学重要贡献的认识也更加充分。
2专题辩论
开展中国医学史相关专题的辩论,是列一专题,然后让学生分为几组课后查找资料,课堂上分组辩论。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辩论的目的不是分胜负,而是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分析问题的角度是否合理、对辩题的理解是否正确、资料是否充足。这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而且能让学生通过辩论对教材里的一些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相较于以前“垂直”的教学模式,“辩论”是在老师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学习。作为一名大学生,已经不需要像中小学生一样,在老师的带领下逐字逐页地学习,学生更要学会的应该是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准备辩论资料的时候,是对辩题的理解和分析的过程,并且学会如何快速且全面地搜集资料。学生准备辩论的工作是对资料的主次处理的过程。辩论结束后的讨论是更是反思自己思路的过程。专题辩论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参与教学,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中国医学史》中像“医药的起源”“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等存在争议的章节最适合做“专题辩论”式教学。当然,我们也十分清楚,几千年的传承与争论都未能明确的问题不可能在一次课堂的专题辩论上就辩明了。我们辩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问题。例如,以“医药的起源论”为辩题,课前让学生分别从“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四个方面收集资料。课堂上教师把握节奏,让学生分为四组进行辩论。在“专题辩论”教学后,发现学生对医学起源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圣人”“巫术”等词也有了新的认识。
3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具象地认识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并充分发挥社会公共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例如,结合安徽省历史博物馆及校内新安文化馆让中国医学史教学更加直观可见,并激起学生对中国医学史的兴趣。博物馆中所陈列的古籍、文物、图片、标本等,均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从某方面来说,它们是在演示着中国医学史。关于中医药发展的历史,相较于《中国医学史》中更加明确和完整的记载,博物馆陈列的文物相对不完整、记载相对粗略,于是两者的结合更显得十分重要。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是为了在参观中学习,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真实地感受中国医学史的变迁。实践性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热情,在参观的过程中带着求知的心情,使得学习变得轻松且愉快。在参观前让学生预习课本并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大致了解相关内容,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按照陈列物讲解中医药的演变过程。在实践性教学的尝试中,发现学生对中国医学史这门课的兴趣明显增加,并对中国医学史有了一个更加具象的认识。
4改革考核方法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考核方法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然而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方法,如果方法用错了只会适得其反。如果只是单纯的期末考试考核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很多学生更加倾向于平时不听课甚至逃课,期末努力啃书。因此改革考核方法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步。将学生平时参与的“课堂教学任务”“辩论任务”以及“在实践性教学”中的贡献度列为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的考核各占总成绩的50%。可以说单纯的期末考试只在期末考试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改革后的考核方法则可让学生在整个中国医学史学习过程中都充满热情和活力。
5小结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国医学史的教学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而是让学生从中医药兴衰的历史中掌握中医药“兴”的条件和“衰”的原因,以此为基础反思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以及如何为中医药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学习中国医学史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让中国医学史得到学生的重视,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教学身份互换”“专题辩论”“实践性教学”三种教学方法的教学目的都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医学史。相较于“一言堂”的枯燥和乏味,此三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明显增加,课堂学习氛围更加良好。
参考文献
[1]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
[2]马丹,李萍,崔勿骄,等.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教育,2016,5(5):47.
作者:万四妹 谢欢欢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