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启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摘要】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合,为教育提供了平台,特别是为高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给提供了方向。本文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主要从教学环节设计、实践能力培养、考核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互联网+;教学改革
一、引言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指的是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为传统行业创造新的机会,对传统行业进行升级,不断提升传统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是一种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新的发展形态。“互联网+教育”指的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与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存在明显不同。传统的教育信息化是一种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加以辅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的数字化发展,却未从本质上改善传统教育及教学质量,与“互联网+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1。“互联网+教育”是从互联网的角度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逐步过渡到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肺炎疫情期间师生被迫有较长的时间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上授课、学习,大大推动了云课堂、翻转课堂、MOOC、腾讯课堂、QQ直播、钉钉直播等教学平台和工具的使用,“互联网+教育”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发了一场学习革命。Python语言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之一,其清晰的语法和可读性使其成为初学者的完美编程语言,能用少量的代码即可构建出强大的功能,Python语言用途广泛,可以开发Web应用、大数据的挖掘和处理、人工智能等涉及各行各业的多个领域,本文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二、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较为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任课教师编写教材或者自行选择已出版的教材,PPT课件作为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讲授为主。由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资源较为单一,导致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二)课堂教学时空受限。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每个学期教务处会提前安排好包含班级、教师、教室(机房)、时间的课表,教师和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课表的要求完成授课/学习任务,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受到严格的限制,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必须以师生双方时、空同步为前提,没有弹性可言。学生的课前预习难以得到有效指导,课堂上遇到的疑难问题,也会因为课堂时间短和在业余时间上师生双方的时空限制,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答疑。
(三)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为主,教师在整个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等互动活动,主要为了活跃气氛,也受限于课堂时间,仅涉及到少数问题和少数同学,多数学生仍然是被动听课。
(四)程序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语法和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进度较快,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难以理解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对教学内容似懂非懂,学生随堂掌握知识的程度较低,编程练习等上机操作难以在课堂上完成,而且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进度和深度。
三、“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一)闭环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还是分为课前预习、课中授课、课后作业三个环节,与传统教学环节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在课前预习环节,主要借助于中国大学MOOC,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有与教材相匹配的视频教学资源,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关预习视频;课中授课环节首先在线测试学生课前预习及上次课课堂内容掌握情况,以督促学生及时观看教学视频,然后集中讲解重点难点,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课后作业环节主要用拼题A平台———程序设计类实验辅助教学平台,拼题A平台不但可以布置填空题、选择题,而且还可以布置编程题,平台提供绝大部分语言的编译器,可以运行程序,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遇到的新知识新问题又转为下次课的新的知识点,依次循环,使得整个教学环节课前预习、课中授课、课后作业形成闭环。
(二)渐进螺旋式培养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打破以知识学习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这种方式重视知识的内在逻辑及完整性,程序设计课程以语法的学习为核心和主线,辅以例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系统知识体系的学习效果不佳,但是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把以知识学习为主改为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学生从第一课就开始独立编写程序,而且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学习语法知识并逐步加深对基本语法的理解。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渐进式学习方法,第一次课学生就编写程序,一直持续到课程结束,程序案例的设计思路主要分为快速入门、逐步加深,快速入门案例中代码量比教小,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从模仿入手,一开始学生编写的程序比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实现,教师演示后,让学生先模仿教师的操作,先让学生体会到其实编程也不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然后再介绍案例中用到的知识点,讲授的基本原则是语法知识够用即可,后续案例逐步加大难度,学生也由一开始的模仿过渡到改写,甚至是独立编写程序,知识点的难度也在逐步加大,案例在由浅入深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点多次在案例中重现,学生可不断地对前面知识点进行温习和巩固,同时也有对新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在程序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难以量化和检查,传统的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编程实验,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在课堂上对每一名同学的编程情况进行指导,课后编程作业一般借助于QQ邮箱、微信、智慧职教等平台和工具进行布置和收发,但是仅能完成收发作业的功能,不能对程序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对错,教师在改作业的时候,可能大致看一下,不可能每个程序都运行一遍,效率低下而且有些小错误不容易发现。为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上采用了拼题A平台,该平台不但可以布置选择题、填空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以布置为课后作业或预习作业,也可以作为课前测,检测学生前面知识点的学习情况,与其他大部分平台不同的时,拼题A平台也可以布置编程题,而且该平台中有Python2、Python3编译器,可以实现实时对程序进行编译,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保存,教师可以在平台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节学习进度,学生不仅实时看到自己的编程结果及时对程序进行修改调试,直至程序通过编译并得到正确的结果,而且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在班级中的排名,不受空间限制,时间灵活(规定时间段完成即可),可以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系统提供功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抄袭作业。
(三)基于过程的考核方案。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考试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课程采用多维度基于过程的考核方案,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过程考核由笔试成绩、实验成绩以及平时成绩组成,笔试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题型主要由选择、填空、阅读程序、编写程序等题型组成,占比30%;实验成绩包括上机考试和平时作业成绩,主要用拼题A平台进行考核,占比40%,上机考试设置最低分要求,要求学生必须至少正确完成1道编程题目,否则总评为不及格,而且平时作业均有排名,排名越靠前,权重越高,以此可督促学生及时高质量地完成平时作业;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考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占比30%。在该考核方案中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占比70%,体现了以过程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为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可以引导、督促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而不是到期末考试时才进行突击学习。
(四)精准学习路径记录。通过拼题A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平台可以完整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轨迹,学生可自行查看自己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习全过程的可追踪性。教师可以查看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及时改进,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深度。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思路,充分说明利用互联网+教育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受时空的限制减小,能更有针对性地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其程序设计、分析问题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职业核心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课程采用基于过程化的考核方案,让学习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而不是依靠期末突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不断在发展,计算机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也从未停顿,课堂教学改革是个永恒的话题,必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迭代。
【参考文献】
[1]刘聪.翻转课堂在“互联网+教育”下的教学模式改革[J].经贸教育,2017,12:152~153
[2]高华,丁慧琼.“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17,5:32~36
[3]何钦铭,颜晖,苏小红,叶乃文.“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大学教育,2015,5:62~65
[4]郭林红.数字摄像技术实操课程模式设计[J].新闻研究导刊,2020,2
[5]邓宇菁.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公安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2020,9
[6]李媛,杨彩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微课程及微课程平台的应用现状及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20,1
[7]龙晓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8]吕婷婷,王娜.基于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英语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5
作者:李桂香 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