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美术教学现状(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多元智能的教学方式和多元媒材的应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课堂互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多元智能的教学方式;主体地位;创新能力;多媒体
与多元媒材的应用开设小学美术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其美感力与创新力的原创能力,让孩子在快乐的创作中成长。现今,美术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我们要打破传统美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采取科学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采取多元智能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开场、探索发现、想象引导、创作与表述几个阶段来进行教学。开场可以选择情景式引导,让学生通过主题情境感受引入课程。如故事角色扮演、教室的环境布置、游戏等引出课程主题。让学生先有基本的认知,才能进一步引导。探索发现可包括自然生活探索、游戏探索、故事性探索等。想象引导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来观察与探索,通过亲身体验锻炼学生自主思考与完成能力。创作上可以通过多种媒材的运用,使创作更加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表述可以提升孩子自信心,锻炼表达能力。
二、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提供一个舒适、轻松、自由、充分尊重的艺术环境。坚持“让孩子的天赋自由”,不去限制学生的思维开放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把内心世界独特的想法表现出来。要培养孩子独立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特点,建立自信,确认自我价值。让孩子了解如何使用工具来表现创作。提供引导但不体现在学生作品呈现上。
三、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采用轻松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及交流互动,例如角色扮演,教师亲自示范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也跟着模仿,使课堂更加生动,教学效果得到保证。教师也应了解学生的困惑,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利用多媒体设备,提升学生兴趣,掌握知识技能
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形式,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增强好奇感。前期引导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图片、戏剧、绘本故事等形式,视觉更加直观。播放内容上可以包括历史、传说、文化等,使学生掌握更多不只是美术形式的知识。
五、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教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想象的空间,想象和创造是需要保护和耐心的。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引导与启发,比如课程主题为苹果树,苹果不一定都要长在树上,也可以是落在了地上。可能苹果树太高,学生够不到,只画了树干,树叶和树枝都长到画面外了。树叶也不一定都是水滴形状,也可以是花朵形状等其他形状。可能苹果树还没有结果子,正在开花阶段。鼓励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有自己的个性表达。
六、多元媒材的应用
在美术教学课程中,可以简单分为立体和平面两大类。立体创作可以采用超轻粘土、陶土等材料进行创作。学生利用材料动手塑造不同形状,进行组合排列,掌握比例。训练眼手协调性,培养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刺激触觉感官。也可以将生活中废弃的纸盒、饮料瓶、毛线、纸盘等收集起来,使用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如主题为动力火车,可以将废弃的纸盒二次涂色,进行排列组合,使用超轻黏土进行装饰,利用创新能力使之变废为宝。在平面创作方面,采用水粉、水墨、油画棒、色粉笔、丙烯等多种媒材,运用不同媒材和工具完成色彩的认识与应用。让学生学习控制画面的构图,利用色彩混色、光影来体现空间感、层次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创作力。也可以是多种媒材结合,如墨汁与牛奶混合进行美术创作,丙烯与油画棒也可以在同一幅作品上创作,例如主题为神秘的热带雨林,可以用丙烯画出雨林各种植物,再用油画棒在另一张纸上画出昆虫与动物,裁剪后拼贴到雨林中,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再如主题为城市里多热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高架桥。可以用丙烯画出建筑,用美纹纸贴出高架桥造型,通过美纹纸与丙烯先后使用的顺序,让学生理解高架桥与建筑物的前后关系。再用记号笔描绘桥上的故事。
七、教具的制作
适合课堂主题情景的教具也会影响到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主题进行教具设计,如角色扮演需制作简单的配饰装扮与学生进行游戏互动,也可以进行教室环境的简单布置。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八、表述与点评
创作完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根据学生作品的主题、造型、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亮点点评。提升孩子的自信心,锻炼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作品分享的快乐。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老师要和学生保持创作上的交流,灵活调整,根据每个学生的想法进行重点引导与延伸。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发现学生的无限可能。深入课程理念,不断地总结与完善。让孩子尽情的沉浸在美术创作的世界里。
参考文献:
[1]李华荣.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8,(9).
[2]谷丽虹.浅谈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3).
作者:牟艳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边岗乡太兴小学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中资源的应用
羌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省西部地区,该地区受自然环境影响,交通不便,不易接收外界信息。文化底蕴丰厚的羌族以精致的羌绣闻名于世,但受现代文化的影响,羌族民间美术资源逐渐流失。如何守护羌族民间美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探讨如何将羌族美术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从而将其传承下来。
一、四川羌族的美术资源
目前,我国存留下来的羌族美术资源主要有挑绣、碉楼等。挑绣是羌族的民族服饰中存留下来的主要装饰种类。早在明清时期,挑绣就盛行起来,主要为女性所擅长。羌族女性很小就学会了挑绣的手艺,她们不需要样品,全靠临场发挥就能制成绣品。挑绣花纹主要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动植物等。碉楼是羌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建筑,很久之前就以精妙的建工技巧闻名于世,具有对抗外敌、守护家园等作用,通常选择在河谷的山峰上或半山腰有林地和河流的地方修建。
二、羌族美术课程介绍
在学校教师的不懈努力下,笔者所在学校终于研发出独有的羌族资源课程。目前,已有的羌绣课程包括羌绣针法教学、羌花衍纸课程、羌元素造型表现课程、羌花剪纸课程、超轻黏土课程、书法课程。羌绣是羌文化中的突出点,在羌族地区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羌族人,他们衣服上漂亮的图案大多为手工刺绣,这些刺绣在羌族历史上源远流长。羌族刺绣是羌族妇女在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如今,羌族人大多保持着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习俗。开设羌绣针法课程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羌族文化,体验羌绣特色。
1.羌花衍纸课程
衍纸是卷纸的一种,简单而实用,运用卷、捏、拼贴组合完成。羌花的主要颜色有桃红、黄、绿、蓝,采用独特的手工卷纸技法可以使学生体验羌花的明显差异。
2.羌花剪纸课程
羌族剪纸多作为生活装饰,以绣花底样最多,表现内容有花朵、鸟等,多不画稿直接剪成,质朴简练。羌族民间剪纸生动地反映了羌族人的生活、思想、情感与理想。剪纸艺人常常就地取材,剪纸图案构图简洁、整体感强、虚实对比强烈、单纯明快,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体验到羌花剪纸的美好形象。
3.超轻黏土课程
超轻黏土最早在德国出现并开始流行,超轻黏土是纸黏土的一种,简称超轻土,捏塑起来更容易、舒适,更适合造型。学生可以通过超轻黏土诠释羌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4.书法课程
《史记》中记载“禹兴于西羌”,还有为人们所知的羌族书法家蓝寿云。羌族书法作为羌族的一门传统艺术,集中体现了羌族特有的艺术特色。开设羌族特色书法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领悟力、创造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优秀品德。此外,在长期的学习、创作中,学生还可以提高审美情趣、鉴赏能力。
三、羌族美术资源和小学教学的关系分析
1.小学教学是羌族美术资源传承的重要途径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光辉灿烂的羌族文化为羌族地区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从小就给羌族学生注入民族文化,在教学中开发以羌族美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这样既能让羌族小学生接受本地的美术文化,又能把羌族的美术资源传承下来。
2.羌族美术资源让小学美术课堂更丰富多彩
将羌族美术资源落实到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发并利用这些美术资源,不仅能够传承民族文化,还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羌族民间美术资源是羌族地方文化的精华和典型,符合我国的地方课程制度,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羌族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使用首先可以在羌族地区推广,不断扩展并发展完善后,可以在四川地区广泛使用,进而逐渐向全国不同地区延伸,最终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体现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
3.小学美术课程和羌族美术资源相互促进
在羌族地区以羌族美术资源为内容开发新的美术课程,可以使羌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得以保留。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实施羌族美术教育,能够加大传承的力度,对羌族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文章主要针对羌族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方案。把羌族美术资源引入当地小学,能够促进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把羌族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和小学课程内容相结合,可以达到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的目的。小学美术教学是羌族美术资源传承的重要途径,羌族美术资源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陶旭泉.羌族民间美术传承与美术新课程实施互动研究——以四川省阿坝茂县为例.学术探索,2012(12).
[2]林立华.小学美术教学民间美术资源的引入探究.美术教育研究,2015(20).
[3]石剑青.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2(8).
作者:吉薇羲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教学的思考
摘要: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重要议题。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而美术课堂上的手工实践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显著作用。就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手工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实践
在素质教育被频繁提起的当下,美术课程作为一门可视性艺术在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程度也迅速攀升。小学美术教育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艺术的兴趣和鉴赏力至关重要。美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环,示之以形、动之以情、寓教于乐是美术教育三个基本特征,形象性、情感性及娱乐性的具体表现。在当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开展手工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都有益处,也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一、美术课程中手工实践的内涵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素质教育早已渗透入各个学科。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手工实践是一种能够培养学会设计思维、创造意识、动手动脑能力的教学活动。在最新的美术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手工教学已经成为小学美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课程的全面开展,让学校对“美育”有了新的诠释。从学校开始承担艺术课程的改革试验开始,美术课程中的手工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大量实践证明,采用手工教学的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二、开展手工教学的方法
(一)着眼于生活,从细微之处找寻灵感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灵感和敢于探寻的勇气,尤其能够发现生活中微小事物的独特,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小学生而言,日常生活可以提供诸多灵感和素材。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类似的灵感空间,即美术始终在我们身边,只是在等待去发现寻找,而创新在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积极利用这些创新点可发散学生思维,放飞灵感。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出设计题目,如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到春天了,请同学们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风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熟悉的事物,同样也是极具艺术性的生活化物品。不仅如此,风筝也深受各个年龄层人群的喜爱,布置这样的题目,能够激发小学生动手的兴趣。第二天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制作的风筝展示给其他同学看,有燕子状、老鹰状、菱形、蝴蝶状等传统的风筝,也有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做成风筝的,如机械战甲状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天马行空的学生自己想象出来的样子。形状各异,让人目不暇接。在欣赏了学生制作的风筝后,笔者将准备好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视频中有很多风筝制作的画面,有球形的风筝,还有能够蹬着自行车飞上天的风筝等,完全颠覆了以往大家对风筝的印象。这也愈加勾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纷纷举手提问。此时,笔者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并开展手工创作。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的创意思维被充分激发,各种奇思妙想跃然纸上。再如,在学年级下册《鲜艳的包装纸》时,提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包装纸,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包装纸上的图案,了解包装设计的概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美术存在的意义。
(二)思考与实践结合,手脑并用
要想成功地实现手工教学的创意,就必须将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手脑并用。在手工实践中,学生对于美术构图基本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也体验了颜色运用的技巧以及绘画的技巧。学生通过双手感受到美术的存在,更加喜爱这种动手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挥想象力。此外,手工实践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就此看来,手工实践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思维创造的艺术性,因为手工实践要手脑并用,相辅相成。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部分与剪纸和折纸有关。因为其原材料易获得,而且剪纸与折纸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成果,可以快速对学生的手工实践活动作出反馈,进而提高创新与尝试的频率,实用性比较高。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第二课《万花筒》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彩色卡纸、剪刀、彩笔、胶水(或胶带)、双面镜等工具。在上课时,教师拿出已经做好的万花筒,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观看,然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你们所看到的花与正常的花有什么区别,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先让学生对万花筒的成像原理有大致了解,接着教师还可提问:“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万花筒。”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教师可对万花筒的制作原理进行讲解,在学生充分了解制作方法后,放手让学生分组制作。学生制作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底片设计怎样的图案比较好看,学生自己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万花筒制作好后,让学生彼此交换作品看看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彼此制作的万花筒,学生很快就能对比出不同,并且与他们之前绘制的底片图案进行联系,观察出万花筒的折射原理。这样就在美术课堂上将思考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构图中的几何图案和线条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注重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创意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学生的天性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喜爱,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实践,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同时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也得到尊重和强化,从而能够不断发展自身爱好,最终加强演变为自身的特长才艺。教师在手工实践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个性化展示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我,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性。在打造良好的美术课堂手工实践氛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以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彩泥》为例,这节课程原本设计就是与手工实践有关,在二年级课程中也十分受学生们喜爱。在美术手工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彩色的橡皮泥进行观察,并联想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物及其颜色搭配。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彩泥创作,不限定题材,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或者自己创造的形象。在布置完要求后,放手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创作。之后让各组互相评价作品,教师最后再作出点评。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手中的橡皮泥进行了各种创作,创造性思维被充分激发,这对学生对色彩及构图的技能都是一个提升。
三、结语
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需要教学一线教师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且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感,创设开放、愉悦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和创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其创新意识和思维广度,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必勇.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15):184.
[2]郭巍.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6,(16):156-157
[3]余慧骊.跳动指尖上的智慧———小学美术手工艺课中培养学生设计意识教学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58-59.
[4]冯梅.小学美术课堂手工制作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2016,(32):307-308
作者:郑敏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相国庙街小学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思路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改革。以往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学科内容,形成理论知识体系。而当前的教学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以往的理论教授方式自然不再适用,需要新的教学方式。小学美术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审美能力、创作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动手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何提高其动手能力成为小学教学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动手能力;现状;培养策略
在不断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美术课程逐渐受到重视,它有对应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动手能力作为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始受到关注。目前,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文章分析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途径。
一、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学地位较低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教育往往重视文化课教学,多半涉及具体的理论知识。这就使美术这种艺术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缺乏发展的空间,地位较低。
2.教学思想与方式落后
小学美术课堂的教育意义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课堂教学质量主要由教师决定。在我国,一些教师长期从事教学活动,形成了独特且较为固定的教学方式,这就可能使其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无法及时更新。当前,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画画技巧就是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整个教学活动中基本上没有动手活动。
3.学生的积极性受到限制
由于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的地位相对较低,这不仅使部分教师敷衍教学,而且会在教学中限制学生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其他学科的一些教师认为过于重视美术课程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部分家长更加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融汇,而常常把美术作为一种爱好,认为学生可以适当爱好美术,但是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因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
1.认真了解美术,树立美术课程的动手意识
小学生在接触美术时大都不知道美术真正的含义,他们习惯性地将绘画等同于美术。在学习美术课程时,学生只掌握了美术基础理论,学习了一些绘画技巧。而部分教师或出于对美术的不重视,或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就应该是基础性教学,也不会对美术教学进行拓展,从而导致学生树立不正确的美术观念。面对该种状况,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意识,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学习包含哪些方面,绘画在美术中处于什么地位,从而拓展他们对于美术的认知,使他们树立美术课程的动手意识。
2.适当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添加动手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是相对基础的教学,课程多为基础的技巧性内容。然而,美术包含的内容较多,绘画作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是小学美术的重点。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手工课程也十分重要。在小学教学中适当添加手工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者,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多数手工课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动手的热情。
3.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动手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有利于学生接受动手的过程。合理的情境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数小学生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接受,在接受之余采取对应的学习方法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4.鼓励学生实践
很多时候,家长认为小学生是需要保护的群体,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伤害。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校方都尽量避免学生进行实践。这让很多学生面对动手学习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进行实践。
结语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作为学生成长的必要因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美术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2]刘保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美术教育研究,2013(10).
[3]安丽艳.小学美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西部素质教育,2015(18).
[4]杨玉姣.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周刊,2012(11).
作者:卿毅 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科元素探讨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活的多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程整合”是新课改的新观点,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会寻找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集,并把美学元素贯穿到其他知识领域。
一、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与多学科元素结合的意义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师鼓励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把其他学科的元素与美术有效结合,并联系实际生活,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可凸显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语文的诗情画意、科学的无限遐想等。多学科元素与美术相结合,还可以使单调的课堂变得色彩斑斓,让学生找到学科之间的交集,彰显美术课堂的生命力。以往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忽视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把其他学科元素与美术课程结合,使美术课堂显得相对独立,缺乏学科交融。
二、美术教学同音乐元素结合
音乐刺激听觉,动感强;美术刺激视觉,静态感强。若将音乐和美术教学有效结合,能获得动静结合的效果,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美术和音乐在很多地方相通,可以通过相互转换的方式进行交流,即通感。“造型”一词原本用于美术领域,表示形象塑造,后来,音乐中也用到了“造型”一词,它指一种无形的音响造型,通过特殊的方式进行音响组合,并利用强弱对比形成近和远的空间感。色彩是美术的最重要表现载体,通过不同色彩的组合搭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而音乐中同样有色彩,如音乐中常会说到调式色彩、和声色彩以及配器色彩等,以这些色彩塑造音乐形态,可以表达人们具体的感受和领悟。线条是塑造美术作品的手段之一,以不同的线条构成不同的画卷,音乐中的线则是以时间为笔勾勒出的乐谱和旋律,体现出一种动态画面。美术和音乐在形式表现中同样可以相通。颜色的渐变在美术中是为了体现出不同事物和景象,形成颜色对比和反差;音乐中旋律和节奏的渐变则是为了表现出乐曲中或轻快、或沉重的乐感,传达歌曲内涵和思想的变化。旋律的反复在音乐中用得比较多,主要是为了突出歌曲的高潮部分,渲染强烈的情感;美术中色彩的反复则是为了以色彩为载体进行排列,构成不同的美术元素,错综复杂又和谐统一。
三、美术教学同语文元素结合
语文作为一门文字艺术,其魅力更多是基于理解和思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文学的理想,这也充分彰显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的重要性和无穷魅力。美术中的色彩在文学中比比皆是。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文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山、路、白云、枫林、霜叶、二月花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秋色图。教师在讲这首诗时,可让学生结合诗句在脑海里构思、想象其绝美的画面,“以诗作图,以图解诗”,让原本枯燥的文字解析变成美图赏析,既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诗意,也欣赏到了迷人的秋色。再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也是一幅充满魅力的春色图。在讲解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接触到的春色展开联想,柳树的形态、颜色以及枝条在风中起舞的样子都能让学生在脑海里描绘出心中的春天。这些都是语文与美术结合产生的效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找寻文字里的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会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美术教学同科学元素结合
小学科学课程融合了地理、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手画、用脑想、用嘴说,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和生物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美术中的画面、景象在科学课程中也运用广泛,将美术与科学这一综合学科相结合,能使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花鸟虫鱼的生活习性、天气的瞬息万变、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等。如,在“昆虫”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各处观察昆虫,并让学生通过作画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为了更好地作画,学生会观察得更加仔细,加深了对昆虫的了解,同时激发想象力,这就获得了学科互融的效果。又如,学生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了解的天气,将晴天、雨天、彩虹、闪电等以作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既学到了科学知识,又提升了艺术修养。
结语
多学科元素同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交叉融合,可促进学生知识框架臻于完善,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其次,能使学生接触各学科的知识,获得均衡、全面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再次,可降低小学美术教学的难度,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对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显著作用;最后,多学科元素结合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也有重要价值,教师在备课、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扩大自身视野,丰富学识,提高素养。由此可见,多学科元素同小学美术教学结合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沈勇.营造美术教学多样性的生态优势.基础教育研究,2004(11).
[2]刘春定.浅谈初中美术的创新教育.美术教育研究,2013(24).
[3]王文良.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2005.
作者:肖思远 单位:江苏南京市石鼓路小学
第六篇:素质教育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研究
摘要: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由于一些教师不重视,往往以学生画几张画结束,教学手法较为粗糙。素质教育视角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与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课堂教学也更加充满乐趣和新意。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素质教育;新意
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让学生临摹几张画就结束了,教学过程较为粗糙。虽然临摹是美术教学中一种常用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仅仅是临摹而毫无新意,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受到挫伤。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课堂充满欢乐和新意,让美术课堂在学生心中有新的“味道”。为了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且学得轻松、快乐,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充分考虑。
一、从兴趣入手,找到小学美术的“根”
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某一学科所产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意义。如,首先让学生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心情会影响学生,直接表现在行动方面。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一些心情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绪,因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学生的心情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画出的画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再如,学习《地球的新生》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图片,接着展示一些受到污染的环境的图片。环境受破坏前后图片的对比给学生造成了明显的视觉冲击,学生很快展开了讨论。教师趁着学生热烈讨论的氛围,很好地引入了新课内容。美术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走出临摹的误区,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从教法着手,落实小学美术的“路”
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以临摹的方式完成作业,将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他们习惯了临摹他人的作品,照搬他人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创造力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初先不要忙于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要围绕着课堂的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地想象,看看谁的想法多,谁的想象力丰富。如,在学习《画图形》这一节课时,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画出自己知道的所有图形,看谁画得最多、最好。学生绞尽脑汁将自己熟知的图案全部画出来,此时学生的想象空间已经打开了,教师将其中画得好的一些图案选出,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些图案能够与生活中哪些事物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致很高,课堂学习氛围很好。再如,在学习《画脸》这一课时,学生最开始只能画出微笑、苦恼、生气等几种表情。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表现各种各样夸张的表情,如qq头像表情。学生很快明白了,只要抓住五官特征,什么样的表情都可以画出。通过这一节课,学生的思维较以前更加开阔,敢于根据自己的想法表现事物、表达情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虽然有很多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往往担心其他学生嘲笑,更担心教师会批评他的作品。所以,教师要耐心地寻找和评价有进步的、能够突出自己个性的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谁的作品最有想法,而且能够突出自己的个性,谁的作品就应该受到表扬。”
三、从教师做起,落实小学美术的“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某项事物的启蒙者,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和学生交朋友,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在板书、演示和范画等方面让学生惊奇,进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讲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展开交流。如,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问题,教师不能以“你自己再好好想想”敷衍学生,可以说“我也不太清楚,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怎么样”,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教师在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之余,还要进行大量的创作,通过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教师能够做得更好。如,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教师要先完成;闲暇时间突然涌现的一些想法,认为有价值的,教师可以先尝试,然后布置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锻炼了自己,又可以预见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
自从素质教育进入小学美术课堂以来,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都以学生为主。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可以使教学效果最佳: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使美术课堂氛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学习成果也日益显著;最后,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作者:陈海霞 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