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美术教学探究(5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美术教学探究(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初中美术教学探究(5篇)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对策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发生着物质与精神方面的转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也逐步深入到了美术课堂,提高了美术课堂的效率和实际意义,而情感教学作为必不可少的部分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的现状问题与基本作用,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美术;教学探究

情感教育是教育运用情感走进学生内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众所周知,初中美术是学生接触高层次艺术、形成优良思想的通道,因而教师正确地运用情感教育去开展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美术情感教育教学是整个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教师依靠良好的素质和优秀的教学水平在课堂上创造活跃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情不自禁地跟上教师指导的思路,培养学生社会性情感教育品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导与美术知识的拓展相结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健康成长,成长为有觉悟,有理想,有责任,有素养的一代新人。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原则

(一)坚持示范引导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记自己的示范作用。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无论是言谈举止的基本素质方面,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都应该起到示范作用,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二)坚持潜移默化原则

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而言,如何把情感教学渗透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这也是许多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情感教育只有与其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情感教育方面能得心应手地把所学的美术知识融入生活,使记忆更清晰,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坚持内外结合原则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要积极配合其他方面的资源,准确地利用二者结合所产生的效果,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美术教学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发挥好课外资源的有力条件和因素,发挥与强化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性能和意义。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师生互动,强调学生在情感教育中的主导位置

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思想,才能让情感教育更加有效。例如,在上课过程中进行提问教学时,教师应该把思考问题和学生之间的答案交流更加有主导性地表现出来,提供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从而在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里加强情感沟通,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最基本以及最主要的方式是交流,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地交流,才能够使得学生通过互动提升情感。

(二)巧妙运用情感素材,在讲授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美术素材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只有牢牢把握每一个素材与生活的关联,才能把美术艺术的真谛融入学生的思想,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情感。为了让情感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得到更加高效的运用,应该从教学内容入手去渗透情感。例如,在学习罗中立《父亲》一文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情感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教师如果能借助学生对父亲的爱去营造温暖的教学氛围,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渗透情感教育,提高课堂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情景渗透情感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在课堂上引进了高端的新媒体技术,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心,在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中加强情感教学,教师就应该学会利用新媒体去教学。例如,故事、游戏、视频、音频、示错、设疑等课堂的情境设计能够迅速将学生带入课堂。在氛围活跃的课堂之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乐趣,使学生打消厌学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时结合实际进行归类总结,使学生丰富思想。

(四)提高教师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与教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德才兼备、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情生于境,境生于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以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教学风格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生机的学习氛围。在很多时候,情感教育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只有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给学生以美好的启迪和感染,才能使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促进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情感提升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科学运用情感教学方式。在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情感教学的意义与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情感教学应用策略之后,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协力下,情感教学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张铭.试探索情感教育学的运用问题[J].初中美术体验,2015(12):123-124.

作者:王晓毅 单位:宁夏吴忠市第二中学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需要教师有比较高的美术素养和知识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要能及时发现教材中的诸多情感材料,寻找利用这些情感材料实施情感教学的良好触发点,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有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美术;教学渗透

一、前言

美术是来源于生活与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创作美术的灵感是生活所赋予的,离开了生活与自然,就会使美术缺少一定的感情色彩。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必须以发现情感素材、融合情感、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来作为目的;运用丰富多彩的素材、增强学生生活态度的积极性、提高爱国情感来创建教学平台。从而促进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提高老师情感教育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不断提升。

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时,情感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只有让情感教育的作用充分体现在教学中,才可以真正提升初中美术的教学实效性。还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帮助学生培养情感品质,用感恩的心去看待每一种事物,体会事物内在的各种意义。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渗入情感教育指,老师运用美术教学,把德、智、体和美等方面的教育有意识的穿插到美术课堂的教学中,使学生可以提前亲身感受社会,增强学生的品德、情感培养。让学生能够在美术知识和情感教育相结合的环境下,提升自身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渗透情感进行教育的目的。

三、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方法

1.提升老师的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老师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开展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爱岗敬业、努力增强自身的美术水平,担好为人师表的责任,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多数时候,唯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影响,学生才会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奉献精神,提升自身修养,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观。

2.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与老师达成共鸣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改变教学的观念,转换教育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素质的提升,只有转换教学模式,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效的运用每一节课堂,对学生讲授全面的美术知识,使学生能了解美术的真正意义。还可以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相关活动,让学生的发展空间更广阔。还必须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指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师生之间达成一定的共鸣,使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更深入。例如,学习《自然与生活的定格》时,要转变传统那种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观念,需要适时的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形成愉快的学习心理,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要以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生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自然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使其从中体会到自然、生活的各种情感,与老师达成共鸣,绘画出更好的美术作品。

3.运用情感素材,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

美术中到处都有情感的存在,初中美术课本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资源,其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都是情感教育的素材,值得大力挖掘。初中的美术教材蕴涵着较多可以提升学生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内容,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寻找、挖掘、运用情感素材,在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例如,在进行初中美术欣赏的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国历代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祖国艺术文化遗产,感受、领会、理解艺术的美,激发爱国情感。

4.适当给予学生激励,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对于自己所回答的问题和作品都期望可以得到老师的认同、肯定。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对学生踊跃参加的态度给予一定的表扬,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详细分解析、合理科学评价。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热情,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鉴赏美术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信任,给学生传达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

四、结语

在初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联系教学的实际内容,把情感教育融合到美术教学中,促使初中的美术教学可以得到真正的智育、德育共同收获,使素质教育能够开展得更深入。此外,美术教学中渗透充足的情感,可以让美术学科的教学更有价值,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春.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1,(09):78.

[2]韩飞鹏.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3,(12):58

作者:王慧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初级中学

第三篇:示范法在中学美术教学的应用

摘要:美术课堂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而示范则是这方面最直接的体现。通过美术教师在课堂中的直接示范,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绘画技巧或者技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示范教学法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在课堂中占多大的比例,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关键词:中学美术;美术课程;示范法;技法教育

一、示范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通过对某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有部分同学认为老师应该做示范,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上课只讲理论,理解不了老师的意思,另一部分同学认为不应该做示范,这部分同学不同意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同时对示范法在课堂中的运用也做了调查。

(一)美术课堂示范法教学效果

“光说不练假把式”,这是在一节美术课中,老师上课第一句就说了这样的话,并且在黑板上给学生进行了非常详细的示范。作品从形式到内容,从开始到结束,学生都按照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因为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对老师的模仿也是得心应手的。然而由于有些同学并没有美术功底,只能照着老师的示范来模仿,并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这节课结束后我对其中10名学生的作业进行对比,发现这10名学生的作业和老师在黑板上的示范画虽然有技术上的差别,但是画的风格包括颜色都和老师的差不多,而差距最大的一名学生也只是表示“我不喜欢老师画的那种颜色,老师也说了,颜色可以修改的”。我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记录和保留。

(二)美术课堂无示范的教学效果

一周以后,我又对另一名教学观念完全不同的美术老师上课的方式进行了现场调查,上课时老师进行了比较概括的讲解,并没有在黑板上示范。留下作业后强调说:“艺术是自由的,你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画成什么样不重要,只要你们尽力完成作业就行。”在课程结束后我又抽查了10名学生的作业,这次的作业和上周完全不同,同样的题目,构图、造型、色彩都不一样。我又走访了几个学生,他们对自己的画都有自己的理解,从学生的语言中我可以感受到画中的活力。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全靠学生自己想象,他们毕竟没有经过正规的美术训练,画面质量完全没有上周的学生高,颜色运用不当造型不准确等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有的同学表示不知道该怎么画,只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涂鸦。

(三)对学生的课后调查

在课后我对这两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对美术课老师示范的看法。有六成同学认为老师应该做示范,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上课只讲理论,理解不了老师的意思,没有现场示范,不知道需要画什么。也有同学直接说,老师不示范没有说服力,也不会有兴趣去做作业。更有同学表示,没有示范根本不会画。四成同学认为不应该做示范,这部分同学不同意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示范。老师示范,无意中就给学生一种应该按照这种画法去画画的暗示,无意识的模仿和没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些学生认为有其他影响自己的绘画兴趣的原因,还是不愿意老师示范。

二、示范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与标准

美术课程有着直观性非常强的特点,而现场示范可以说是直观性中最直接的表现,那示范法到底应该怎样运用呢,他有着什么弊端或是好处呢。

(一)运用示范法的“利”

美术课程的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的讲授过程,老师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讲授或是示范美术方面的知识、技巧或是技能,示范教学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堂上亲手示范,形象地将意象的事物变成具象并通过黑板传达给学生,明确的贯彻了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向,提出教学要求;而学生则通过老师在课堂中所做的示范,理解和把握这节课的重点,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从而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对色彩静物的写生,色调、冷暖、对比、虚实,这种程度上的差异很难用抽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就应该要采取现场示范,作画的方法每一步都明确的演示出来并且加以语言说明让学生更好理解和记忆,让每一个步骤都一目了然,使学生能轻易读懂看懂。毋庸置疑,这种明确的示范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所以示范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利作用是轻易不能被取代的。在课堂示范中,教师在教学前,首先了解所教内容的难易程度,然后预先评估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并且根据这样的情况准备好解决困难的方案,才可有效地避免学生因学习困难的内容而影响教学进度,而最终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进度做出有效的调整,按时完成课程内容同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示范法的“弊”

在学生眼中教师的示范有一定的权威性,会让他们认为这就是标准答案,会使学生轻易效仿或是临摹。这种不加思考的临摹会使学生认识不到这个物体真实的质感、量感、空间感,不是通过自己的感官接触,没有直接观察物体的经历,就不能独立思考物体的结构。如果只是单纯的临摹、模仿,不对画面中的构图、色彩、线条等选择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也就不会有创新。更严重会导致学生依赖心强,视觉感受能力退化,限制学生动手能力和大脑思维的发展,使课程作品毫无新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就全没有了。只要一离开老师画的示范画,或者离开书本上原有的内容,自己一人独自面对实物写生或者进行创作时,就会找不到头绪不知从哪开始。像这样在课堂上单一地临摹,会在作画过程中缺乏创意,逐渐失掉自我。

(三)运用示范法的“度”

1.启发式教学

(1)示范对于技能性强的美术课来说,在课堂上起到很强的作用。这种当堂示范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教师的绘画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方法并且使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如果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创新就成了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所以在美术课堂中,示范的范围应该以技法训练示范为主,比如基本几何形体,投影,体积等这种基本的有规律形体的表现方法,而在这基础上的创新则应该由学生自己探索,教师不用详细示范讲解。(2)我们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时常进行示范,但不能全部示范或是对某样物体进行详细示范,并且时常提醒学生这是示范,而不是画出让大家临摹的作品,在示范中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表现。而在课堂中,课程如果是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教师在讲授上就要启发、引导,就不适合做完整的示范了。教师在这种具有创意性的作品教学中的示范不能将学生的思想禁锢,要把更多的想象创作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最终让学生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

2.针对性教学

美术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示范,提供绘画素材,提供局部,适可而止。在美术课程上的示范教学不能养成学生的依赖心理,美术教师在示范方面应少而精,针对基础示范,选择性示范。并且教师在示范中应该掌握时机和内容,要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局部示范,个性问题进行单独指导,共性问题统一讲解。要再三强调示范的作用不是照抄,而是引导。要使学生理解画面内容并掌握改正画面错误的方法要领,以免学生照搬照抄,产生依赖心理。

3.学生参与示范教学

在美术课程中,为了减少学生对教师课程示范的作品产生依赖心理,我们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示范中来。比如,在讲授抽象艺术一课时,让几位同学上黑板上和老师一起创作了一幅抽象作品,示范结束后再找其它同学参与修改黑板上的示范作品,做一个“找碴”的游戏,这里的“找碴”不是纠错,而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修改,大家很积极的参与了这次示范。在这种类似于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而这一次示范后的作品很多同学表示是最满意的示范画,但这种学生参与示范的“度”一定要把握好。

三、示范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示范法是让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以后,课业的压力原因或是美术知识的缺乏等问题会让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下降。学生课上表现出不喜欢发言,因为对美术课程没有自信而不好意思在同学之间展示自己的作品,导致不能主动地配合老师等问题。这个时候,美术教师在课程中一味地讲授理论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例如一节手工课,教师在刚开始上课时就为大家做了一个小兔子,告诉大家这是老师最喜爱的一种动物,然后再告诉大家制作方法和要领,让大家各自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就运用示范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手工制作的积极性,比用抽象的用语言表达要好得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示范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基本功

美术课上的示范一方面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也是美术教师专业基本功的展示和提高。更何况,在新课标的环境下,不可能每节课都能说到45分钟的。因为美术教师所学的专业不同、各自兴趣、风格不同等原因,不可能在艺术的各个方面都信手拈来。而美术教材是美术类的通识学科,它包罗万象,所以,任何一个专业基础较厚的老师都不可能对每一课的内容做到精通。所以要做好课堂示范,教师就必须仔细研读大纲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教师的专业素质必然会得到提高。

在中学美术课程中教师示范确实是一大难题,然而示范不能采取极端做法,应该在示范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好思想引导,示范并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而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而进行的黑板上的讲解。示范更不能全部画完,在示范的过程中一定要反复强调这只是老师个人看法以及表现,学生应靠自己的思考来完成作业。通过讨论、议论和评价,才能帮助中学生深刻把握榜样的思想言行及其社会意义和价值,才能加深他们对榜样的认识理解,从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别耿飞.中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利弊思考[J].学理论,2012(06):161-162.

[2]刘佳蕾.绘画教学示范法运用[EB/OL].

[3]沈秋亚.美术教学活动示范法改良运用的实验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07):62-66.

[4]林晓薇.多元欣赏策略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44):209-210.

[5]吴彬.示范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0).

[6]张晓璐.现代美术教育学[M].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刘成军 单位:滁州市第四中学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

摘要:多年的美育实践教学经验,逐步归纳和总结一些教学心得和成果集合,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完善性的实践研究,研究的基础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互动和课后反馈。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实际性的研究探索能对当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有所提升。通过这些有意义的实践研究来丰富我们的美术课堂并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希望学生通过这种有效的培养,都能够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动力,进行更加有效的自主学习行为,才能持久高效地完成美育培养。

关键词:美育教学;实践培养;教学方法;主动意识

一、注重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往往在课程之初都会对我们的课程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他们不知道从哪个角度进入课堂,怎么配合课程体现自身的能力,更不会理解我们的审美培养方向。因为美术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都要有所改变。那么当我们面对对于这些渴望的孩子时我们首先所要做的不是灌输而是预热和引导。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课程的导入。“导入”对于整节课的开展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在进入教学前期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渲染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融洽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如我们在《中国山水画欣赏》一课中,首先导入了作品的创设情境介绍,先运用大屏幕播放祖国河山景观的视频,搭配古筝名曲《渔舟唱晚》作为背景音乐,通过影音两个角度来提升学生的关注力,使他们能进一步体会画家创作的情境;然后播放一组和课授内容相关的山水画名品介绍,使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群峰争,茫茫江水,天水一色;的表现形式和自然景物的关系,使他们了解画家创作语境和自然景物的内在关联。在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心激发的同时我们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讨论画家是通过什么样的绘画方法、去体现祖国山水的,在什么样的语境中去表达他们的内心审美,等等。同学们在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下,会表现和挖掘出很多他们个人珍贵的感受,甚至还能够体现出他们各自的表现构思,这是什么?这就是审美挖掘,这就是美育的启发,这就是他们最宝贵的审美情趣。但这种潜质的挖掘是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所很难挖掘出来的。因为它来的自然没有强加,更没有灌输,所以学生的课堂气氛活跃表现欲望强烈,这也正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最佳预期效果。所谓“寓教于乐”,能使这些天真的孩子在快乐自信中完成教学,才是我们的初衷。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上文中我们提到过,美术课是一种特殊的课种,它有着它特殊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同样,美术课堂也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放在一个教学的主体位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前精背大纲、教材、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与课程相配套的教学的方法,设计出最适合课程内容、最适合学生接受的的教学方式,把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情趣,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审美表现欲望作为预定的教学效果。第一节运用组合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在《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中,本人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设计了以“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在小组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求我们教师注重对学生合作态度和技能的突出引导。所以,我们首先请每组推选一名组员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关于龙的起源、发展、演变、和龙的种类等相关知识,看看哪组说的最好表达的最完善。这样就使小组间形成了一个激烈的表现气氛,在丰富知识和形象感的同时树立了小同学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接着他们在动手设计制作过程中,再引导布置每位学生不同的任务,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长处,注重扬长避短,群策群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乐学,善学,好学,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节运用启发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深入挖掘能力《光、影、梦》一课中,我选择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验、调查、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课程中,我引用了“”诗词中“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引出了彩虹的色彩现象,并由此引出日光的全色图、十二色相环,使学生从直观的角度了解颜色和光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讲解科学家“牛顿”的故事,了解色彩的形成知识。并在课堂中引入实践操作方式,让学生在阳光下喷出雾状水珠,或吹肥皂泡等观察人造彩虹的色彩,体验科学家“牛顿”研究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色彩的三要素形成过程。课堂往往是短暂的,但是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永远,这种有意义的实践研究方式可能激发他们一种无限的可能,包括课程结束后还有许多学生和我提到,关于他们课下实践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发现,等等。这可以说明我们的教学已经达到了一种有意义的延伸,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教学成果。所以,在课堂上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研究空间,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包括在练习环节,运用布置学生进行色彩表现大比拼的方式激发他们不同的表现欲,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如可以先设计一个陶瓶的外形,在其中用各种方法(涂、画、印等)大胆创造自己色彩的梦,然后进行展示,使学生的学习情趣浓烈,参与热情极高,大家争先恐后,气氛活跃,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的教学才是在培养和激发审美中展开也是真正意义的以学为教,有教有学。

三、注重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大家都知道,任何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生活中的素材源泉,脱离现实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与意义。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更是如此,希望他们通过美育教学的培养来更加深入的去感受生活和世界。中学生的美术教学更要突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之初首先应该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为依托,以美化生活为前提,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身边的美,投身于实际的审美体验之中。例如,在讲授《海报设计》一课时,我们首先收集了街头巷尾份发的广告传单图片,利用大屏幕先展示给同学看,让他们感受到本节课的内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然后通过分析图案和文字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效果,感受它们在设计中的所起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使学生了解图案、色彩、形式与表现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对比分析的教学活动环节,我布置学生为即将到来的校园艺术节设计海报,要求学生们从各自的生活实际出发,表现他们感受到的不同校园,让他们了解生活离不开美术,美术也会变得有生活。这样的设计是来自他们的内心,最美也最真挚,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不同的语言和审美心境,他们看到的是自己心里最美丽的校园。

四、总结

本文中的一些教学观点和方法的形成,都是来自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的一种积累。试想,通过研究性的文字加以梳理,对初中美术教学有所借鉴,更希望这些文字能丰富学生主动快乐的美育培养。

作者:李亚明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中学美术教学多媒体技术研究

在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中学美术教师不断探究新的教育教学策略,积极开展创新型、自主型学习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贯彻中学美术教学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切实地推进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教师应结合中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多媒体教学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模式。在中学美术课程中,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构建师生之间传递知识、互动交流的平台。

一、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资源的丰富发展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打破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网络资源巧妙地运用于多媒体教学,不断地扩充和丰富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优化了中学美术的教学目标。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视觉体验,充分了解美术作品的构思,欣赏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内在韵味和思想感情。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引导科学、合理地体验作品的精神内涵。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打破了以往以课本为主、教师讲授的单一方式;突破了以往仅利用课本图画和实例的限制,采用计算机屏幕投影技术,展示大量的艺术作品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不仅丰富了中学美术教学内容,还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感受。如,对于圣母像美术作品的鉴赏,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明显。教师可以将圣母像以图片的形式投放至大屏幕,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内容、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进行阐释和剖析。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教授自己体悟作品的艺术内涵和特色,进而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将多媒体作为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引入课堂,突破了时空限制,不仅能够使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完整,还具有新颖性、层次性和逻辑性。在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和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受和实践,既能够保证学生透彻地掌握中学美术教学内容,又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丰富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资源,而且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多媒体教学的重要原则是既要实现课程教学设计的完整、新颖、丰富,又要不断加强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中学美术教学资源包括教师传授知识的核心——多媒体视频、图片、影像等资源,还包括教学设计、讲义、学习目标、教学反馈等。通过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技法和艺术特色,又能够有效地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艺术设计中,将电脑运用于设计,不但能够体现学生的独特创意,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鉴赏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媒体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料。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论是艺术作品的选取,还是多媒体课程的制作,都融入了教师大量的心血。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的精准选择,并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制作和完善教学资源,不但提高了多媒体教学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学美术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育信息化,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影像等多种教学素材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熟悉学习目标,并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互动获取新知识,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媒体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组织者、规划者的角色。在多媒体课程教学中,教师选取大量的影像资料、光盘图片等,这些教学资料不仅色彩明丽、物象清楚,还可带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选择前沿的、具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注入教学设计,既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品质,又能够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作品鉴赏,体现教学内容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升教学设计的创新性,使中学美术教学既体现专业性,又富于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中学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在其他学科学习中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于一体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萍.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应用分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

[2]李宏博.中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探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1).

[3]朱晓.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与剖析.中国电化教育,2011(1).

作者:丁勃 单位:江西会昌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