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声乐教学中良好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1学习方法不得当
对于不重视唱歌技巧与歌曲融合学习的人来说,存在很大的弊端。他们仅仅关注发声练习、歌唱咬字的学习方法,不愿意花费精力去充分了解曲目内容和风格,在演唱时就会对唱歌的位置或者是歌词掌握不好。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是由于歌者在练习时没有对歌曲进行完整性练习,他们的情感没有完全地融合在所要演唱的歌曲中。很显然,这会加剧歌者心理负担和紧张程度。
1.2受教师教学时的态度与方式影响
学生能在实际情况中表现出自己所学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的授课水平只是一个判断指标,学生与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完美配合才是课堂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要达到这种目标,作为教师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辅导同学,教师的声音也要有足够的感染力,而不是板起面孔,以命令的腔调去指导学生。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凶神恶煞的话,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这样的状态保持久了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条件反射式的紧张会让学生把上课看成是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从而导致学生一上课甚至是一表演就紧张。
2.1侧重想象力的培养
以意识指导实践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声乐知识的传授与歌唱艺术的表现有着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歌唱想象力。这种在自己的脑海中将表象加工补充,让这种表象重新以一种以往不存在的形象展现出来的能力就是想象力。声乐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音响是它的感性物质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把头脑中的音响表象通过一些形象的语言,将日常生活中凭视觉、味觉和触觉感受到的一些现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形成歌唱意识,指导学生能动地调整好发声器官,从而获得科学的艺术嗓音,这即是歌唱意识作用于技能技巧训练的全过程。
2.2加强学生的情感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这样饱满的演唱激情是歌唱的关键环节,是衡量歌者的音乐素质和对作品理解程度的标志。有人将演唱中情感投入的精神状态称之为“精气神”,具体地讲是指以人的生理条件,以思维和意识、精明和灵气、气质和自信,将人体内多种情感因素转变为精神力量,用精神上无穷的动力调动和指导机体活动,从而更充分、更完美地发挥自身器官的机能,实现全身的歌唱。因此,教学中应做到:
(1)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训练调动、激发、调整、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2)为使学生在歌唱时情绪饱满、精力集中,还需不断加强大脑持久性兴奋的练习,兴奋度的持久性、敏锐性、可控性需长时的训练,其真正具备“欲哭则哭,欲止则速止”的能力,才能建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歌唱冲动。
2.3经常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现实的事例中,很多乐感好、学习方法也很不错、唱歌条件也比较突出的学生在面对考试时,就会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况;反之,不少学生平时表现一般,但是在考试中却能超常发挥。这是和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了解心理学的教师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适时鼓励学生,在发现他们进步时要及时表扬。适当的鼓励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让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在教师的鼓励中得到满足。当然,这种夸赞绝对不可以违心,不恰当的夸赞反而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
2.4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
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气质类型会直接影响歌唱心理和情感的表现,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发掘其内在的艺术潜能,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中,笔者认为如下几点可以树立良好的自信心:首先,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调动、激发、调整、控制情感的能力,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表演中去。其次,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演唱活动,在不断的“磨炼”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再次,结合学生自身的性格气质差异“扬长避短”。教学中发现:性格外向、开朗的学生,歌唱中会表现出奔放、喜悦、欢畅的艺术风格,但此类学生大多易于激动,对技能和作品处理上不够细腻,要教育他们善于控制情感,多做理论上、细节上的研究;性格较内向、易紧张恐惧的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调动演唱激情,演唱时启发他们朗诵歌词,用生活中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体验歌词、曲调的深刻内涵,激发丰富的联想,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无意中消除恐惧胆怯的心理。最后,认真分作品的技术手段和艺术风格,调整歌唱心理是正确表现作品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在学生选择曲目时给予帮助,这种帮助包括对作品风格的分析与解释,要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歌曲的环境中,让他们自己进入状态。
3结语
声乐教学是一门注重实践活动的艺术。唱歌必然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和良好的生理条件,但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抗压能力。将它们相互融合,才能使得声乐艺术性创作更加完善。
作者:米志毅单位: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