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独立学院多元化声乐教学革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独立学院多元化声乐教学革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独立学院多元化声乐教学革新

一、独立学院声乐教学状况

由于受欧洲声乐体系的影响,独立学院所选用的声乐教材多为中国艺术歌曲和意大利语作品,演唱难度较大的德语、法语、俄语等语种歌曲以及歌剧咏叹调则较少涉及。声乐教材多为以下几种: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全套4册;尚家骧编译,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意大利歌曲集》等。近年来,国内声乐教材的编写、出版较为有限,且多为旧曲目的整理与集成,缺乏适合当代声乐学生演唱的教材。独立学院有其生源、区域经济情况的特殊性和独特的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声乐教材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②因此创作、出版适合当代声乐学生演唱的曲目和教材,加强独立学院声乐教材特色化建设成为当下的重要之作。据笔者了解,目前独立学院的声乐课程安排多为每人每周一堂声乐课,甚至2—4人每周一次声乐课。对于专业基础略差的独立学院学生来说,目前的这种课程安排并不能够保证学生演唱水平的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唯有增加学生的专业课时。课时的增加可以通过声乐公开课,集体早课、晚课等方式来实现。另外,课程安排需与学生状况和教学内容相照应。由声乐老师组成评定小组,对在校学生进行专业测试,综合学生个人条件、个人意愿、演唱水平、演唱方法、职业规划等因素,决定学生的演唱方法和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走弯路,达到因材施教。

二、独立学院声乐教学多元性探析

1.更新教学理念

建立有利于独立学院声乐专业的教学体系,首先要更新声乐教师声乐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欧洲音乐中心论”观点。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师多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或师范类学校,其在多年欧洲音乐体系的教育背景下,已形成固定的声乐演唱和教学思维模式,教学理念单一。想要打破这一格式化模式,需要适时更新调整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形成独立学院特色化的声乐教学体系。另外笔者认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能成为当前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其针对性、灵活性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却造就了“只闻其声,便知其师”的弊端。随着时展,大众的审美需求趋于多样化,独立学院更应顺应时代潮流,实行一对一、小组课、公开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2.丰富教学内容

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还需打破教学曲目单一的现状。传统的中外声乐曲目历经岁月的磨练,已成为业内公认的声乐教学内容。也许传统声乐曲目可以帮助学生打好牢固的演唱基础,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然而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是不是每一位学生都适合演唱这些作品。以“90后”为主的当代大学生在演唱这些作品时,能否真正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呢?毕竟他们之间的时间跨度可以用世纪来衡量了。丰富教学内容的根本是要求声乐教师更新调整教学理念。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传统的美声方法训练,并不是只有演唱传统声乐曲目才能获得演唱技艺的提高。在传统声乐作品的基础上,适时增加不同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唱法的作品,甚至是当代流行歌曲。不论演唱何种风格的作品,以何种方法演唱,只要演唱者自己唱着舒服、自然,观众听着亲切、有共鸣,就是成功的演唱。声乐的学习在遵从自然的发展规律、观众的审美的前提下更应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独立学院声乐学生更应遵从这一规律。由于多数声乐教师个人主观的评判和对于自身教学的认识不足,往往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不经意间会对学生的演唱个性进行“改造”。

3.结合职业生涯规划

“规划”与“设计”同义,即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其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学生在校的学习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还需提高其职业核心能力,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这一点,独立学院应摸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独立学院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声乐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具有声乐演唱与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比较综合的专业素质。能在各级各类专业文艺团体、中小学校、艺术培训中心、群众文化馆等单位从事声乐教学研究与表演。结语构建独立学院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其成功的关键。独立学院声乐教育应在传统声乐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逐步建立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充分考虑独立学院自身特点,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打破传统、固定的声乐教学模式。兼顾学生特点和个性,适时更新教学理念,形成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范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