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唱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唱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唱法

一、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

声乐是人们用以抒发感情、交流感情的一种自然而普通的形式,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它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感情。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着诸多的联系。三种唱法都是以音乐、语言、表演相结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都要对演唱作品进行分析理解,加以丰富的感情通过歌声表现出来。并以音乐的美、语言的美、表演的美作为审美方式,追求演唱作品时的全身投入、震憾力和感染力;追求对作品内容的完美诠释、形象塑造和声音色彩的掌控能力。力求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声音贯通起来,把最美好的声音展现出来,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三种唱法在发声方面都要求正确的呼吸,喉咙打开,建立歌唱通道;以气息为主,靠气息演唱,建立声音的高位置;都是以横隔膜为呼吸动力,注重吸气的深度及气息的支持力,充分发挥各共鸣腔体的作用,气息要贯通、流畅、稳定。三种唱法同属声乐门类,立足点是相同的,即它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在许多方面还是有着差异和区别的,各有各的特点。

㈠呼吸对比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的原动力,歌唱的各种技巧,没有一项能脱离呼吸而独立存在,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歌唱是极其重要的,呼吸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是发声的源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歌唱”,这些说法都说明呼吸在歌唱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歌唱中的呼吸一般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美声唱法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吸气深而饱满,音量大、音域宽、容量大、控制力强,呼吸支点明显,气息流畅,声音托在气上,且有力度,声区统一,声音表现力丰富。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使气吸至腹腔,气息较深,动作小而灵活,吸气时声音小,对喉咙紧张和歌唱时胸部僵、顶气等现象,有放松和缓解的作用,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通俗唱法则对呼吸的深度要求不高,因此多采用胸式呼吸,呼吸容量小,吸气部位偏高,发声比较柔和;通过气息的流动调节声音的弹性、音色、力度和情感表达;只有歌曲需要强力度发声时,才运用较深的部位呼吸,推动力度的增强,加强控制力。

㈡发声对比美声唱法发声的主要特点是混合声区唱法即混声唱法,它要求发低音时避免全用真声,发高音时避免全用假声,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使用,追求混声效果。声音通畅、纯净、圆润、明亮、饱满。民族唱法的发声主要以真声为主,声音明亮、靠前,高声区加入一些美声唱法技巧,混进一些假声,增加了真假声的混合比例,声音走向横竖相当,点面合适,字正腔圆,声音个性强;以民族风格和韵味为主,音色甜美,声情并茂。通俗唱法的发声方法多用本嗓的自然发声,大部分用真声演唱,声音上没有固定的标准模式。追求演唱者在自身声音条件的基础上,挖掘并放大自己的声音本质和特色,即个性与特色声音,声音的审美标准是“求异”而非“求同”,非常强调激情和感染力。

㈢共鸣对比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主要是靠歌唱者本身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声音送出去。美声唱法主要是运用不同的嗓音配合上、下共鸣腔来达到以声音表现感情的目的。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既明快华丽、丰满结实,又保持统一,声音真假结合,声区衔接流畅;充分发挥共鸣作用,注重混合共鸣,声音穿透力极强。民族唱法多用局部共鸣,对腔体的打开比美声唱法其空间要求小一些,气流量要求少一些;更多的追求比较靠前的口腔共鸣和鼻、眉心处的头腔共鸣,声音的焦点较小,集中明亮。通俗唱法对于共鸣的要求没有传统唱法高,它只要适当地打开共鸣器官,使声音能够在共鸣腔中放大,摆脱声音的“白”和“扁”,使声音获得纯正、圆润、饱满的自然音色。主要借助电声音响来扩大音量,共鸣在通俗唱法演唱中是美化声音、修饰声音的一种方法,而并非是发声的唯一途径。

㈣语言对比美声唱法以声音为主,强调“以腔带字”“以声带字”,字要随着腔走,打开腔体把字唱到腔体里,腔圆是第一位的,声音统一是第一位的。追求声音的圆润通畅、共鸣色彩,注重咬字吐字与不同声区的共鸣结合统一。民族唱法的咬字吸取了许多戏曲的方法,咬字吐字更靠近说话状态,要求符合说话语言的表现方式,强调咬字的准确和真切,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气生动;更注重声母、韵母、归韵等方面的清晰。“以字领腔”“字正腔圆”,使歌唱的吐字达到咬字清、吐字正、归韵准的目的,获得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通俗唱法的吐字最接近生活,它没有美声唱法那样要求在共鸣的基础上去吐字;也不像中国民族唱法那样过分强调字正腔圆,咬字概念是建立在自然说话的基础上,即口语化基础,不强调字头字尾的口型如何、字形是否咬住,只要能够听清歌词便可,避免多余的、夸张的口型,体现说话的自然,直接地表达歌唱者的感情世界。㈤演唱风格对比美声唱法演唱风格的最大特点是“以声为主”,讲究声音的纯正、力度、通畅;追求声音的光彩、华丽和艺术表现,高雅庄重,自然质朴;强调气息的控制、声音的连贯性,感情表达丰富真挚。民族唱法演唱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以字为主”,特别强调演唱时吐字及韵味的风格,强调“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字里传情”“依字行腔”“腔随字走”等。由于各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演唱内容的不同,演唱风格也有差异,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演唱风格。有热情奔放的、委婉深情的、活跃风趣的、甜美动人的等。通俗唱法演唱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以情为主”,注重感情的抒发流露,歌声自然亲切,形式轻松活泼,吐字真切清晰,感情时而缠绵细语,时而奔放热烈,具有“倾诉性”和“宣泄性”,使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缩短距离,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与感情上的交流。

二、三种唱法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初步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风格,并具有一定的范唱能力,能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具备一定的声乐教学能力。在高职声乐教学的实践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已作为正确唱法的标准被教师们所承认,通俗唱法也逐渐列入其中。由于高职本身的办学特点及生源情况,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新生入校时水平参差不齐,优劣差距较大,普遍声乐基础水平不高,存在的问题较多,有一定演唱能力的占极少数,这也是高职院校生源的现状。根据这种情况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不要轻易划分学生的演唱方法,先让学生掌握唱法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上采取多种授课方式,有针对性地教学。

(一)声乐个别课教师与学生一对一上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声乐基础、嗓音条件好的学生开设的,着重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歌唱。在教学中结合每个学生嗓音、程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逐一制定各自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同时加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共性技巧、个性技巧的训练,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自身演唱能力。

(二)声乐小组课教师给一组学生上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以器乐、舞蹈等为主,声乐基础、嗓音条件较差的学生开设的。把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主要方向,使学生既会运用科学的歌唱方法歌唱,又会科学地指导别人唱歌。教学中可将学生按声部、性别、程度等特点进行分组授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观摩,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还可以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作品处理等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正确声音概念的理解,及对存在问题的解决能力,了解三种唱法在不同声部、不同作品的要求及教学特点,了解更多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为提高教学能力打下基础。

(三)声乐集体课教师给一个班级学生上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全部学生开设的,教学采用集体歌唱训练的方式。在发声中找出声音的共性特点,提出具体要求,讲解技术要点、难点,点评、解决存在的问题;系统讲解声乐理论知识及教学法,也可以选择部分声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头,进行集中训练,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提高全班同学对声音概念的正确理解,以点带面,全面提高。也可以进行声乐作品欣赏、观摩演出与声乐专题讲座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种唱法的声乐基础知识、内涵与审美方式,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系统、科学的声乐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演唱实践,开展声乐教学活动。

(四)演出实践课教师通过学生的演出实践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高职教育重实践、重技能的提升,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加强实践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自身策划能力与演出能力的重要部分。把每次声乐课考试以演出实践的形式在舞台上进行,学生可以策划设计自己的演出服装、表演模式、伴奏方式、舞台背景等,演出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点评,纠正演出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实境训教的特点,使学生在实践中消化所学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演唱能力与演出能力。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校内外的各种文艺演出、声乐比赛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充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同时教师通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查找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高职声乐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总之,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应采取声乐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和演出实践课,四位一体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打破单一的声乐个别课教学模式,建立声乐教学的多元化体系,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把握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特点和风格,使学生既掌握声乐演唱技能,又掌握实际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高职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声乐教学艺术研究的思考

声乐教学是一门融技术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学术性很强的学问,所以在声乐教学的研究活动中,会出现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而在问题的解决方面,总是以一种囫囵吞枣的全面解决方式而呈现,这种一下子解决问题的后果只能是将问题的认知走向模糊、复杂和极端,对找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必然形成阻碍,同时使声乐教学的研究走向误区。声乐教学的研究和其他学科的学问一样,始终是严肃的、认真的、严谨的,不是随意性的,因此加强声乐教学艺术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统一性,将是提高声乐教学水平的关键。目前我国在声乐教学艺术研究方面普遍存在对有关声乐知识点的研究、探讨不深,过分的对已有的教学经验重复延用,这样对解决问题的核心与本质形成了忽略,教学经验是知识点的外延,忽略知识点而夸大外延,会影响声乐教学的科学方法和思路,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声乐知识点的深度研究,明确知识点的内涵,增强声乐教学艺术研究的科学性、逻辑性。在声乐教学艺术研究方面,国内外有许多优秀论著。如元朝燕南芝庵的《唱论》;明朝嘉靖年间,魏良辅的《曲律》;清朝乾隆年间,徐大椿的《乐府传声》;近现代如黄友葵的《声乐教学艺术》;赵梅伯的《唱歌的艺术》;沈湘的《声乐教学艺术》;石惟正的《声乐学基础》;金铁霖的《声乐教学艺术》;潘乃宪的《流行歌曲演唱的探讨与研究》;尤静波的《流行演唱法》;美国杰罗姆汉奈斯的《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歌唱技巧》;意大利坎迪多邦维奇尼的《我的朋友帕瓦罗蒂》,等等。这些声乐教学研究的专著,从不同的方面研究和阐述了科学的演唱方法、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对声乐教学研究的深度发展、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刘金柱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