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声乐教育的文化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声乐教育的文化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声乐教育的文化研究

一、声乐教育的诗性特征

我国古典的诗歌诗歌都是和乐而唱的,诗歌通过通过一定的意象营造一定的意境,借助长短不齐的句式和独具表现力的辞藻,并吟唱出来。声乐诗歌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靠曲调和声音来表达,后者主要借助语言文字来表现。声乐具有诗性特征,用诗性来表现声乐会更加灵活自如,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激情,声乐对学习者的影响更加深刻。当前我国声乐教育一般都表现为明显的统一化和规格化特征,使得教育变得较为被动和封闭。因此,好的充满诗意的声乐教育能够理立足学生的学习阶段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性自我表达,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保持声乐教学的诗性特征也是我国声乐教育文化回归的重要表现,中国声乐源于诗歌,诗乐自成一家。

二、声乐艺术的美学回归

声乐教育要和审美教育统一起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声乐,欣赏声乐的美感,活动艺术的享受;另一方面,将声乐教育与美学统一起来,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经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声乐本身来看,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艺术表现出来的美也是声乐的生命和灵魂,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的直接表现就是美学回归,让学生感知更多的美学。教学中,学生技能训练和没学生教育统一起来,更好地展现声乐具有的美学品质和人文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社会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既包括有形的物质财富,也包括无形的技术、文字、语言声音和思想习俗。其中最容易传播的就是声乐,承载着人们的创造、理想和审美追求。例如,著名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这首歌曲婉转的曲调很好地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温润,江淮大地的秀美景色、吴侬软语的温馨柔和,正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生活的写照,也是对幸福生活的直接吟唱,这首民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的山水风景、民风文化、风物人情。将声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统一起来,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声乐作品,还能够更好地演绎作品,从美学的角度去感知和发扬声乐艺术,让声乐更具文化内涵。

三、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路径

声乐艺术是语言和音乐并存的艺术形式,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我国声乐教育要进行文化回归,必须融入母语的文化土壤,从母语的表现形式中寻找文化的承载。

1.开设方言课

民族音乐的艺术风格特征是给予各地语言的语音、腔调和韵律之上的,如果没有了方言基础,很难找出民族声乐的味来。中国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国地域复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有着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文化渊源,也就产生了不同民族的语言特点和与之相应的声乐文化。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特殊的表现技巧和方法,各地的方言也就蕴含着丰富的音色资源,丰富的语种也就造就了更多的唱腔体系和演唱方法。江南民歌属于吴侬软语,委婉、悠扬、清雅、细腻;而北方民歌就显得非常的沉着豪爽,西北民歌又是高亢嘹亮的特征,这又是源于北方语言而形成的民歌特色。因此,声乐与语言风格密切相关,我们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声乐学习模式;同时,我国各地方言又种类繁多,不能完全拿来应用,学生需要从自己的声音和音调特色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音的方言进行学习。

2.开设中国乐理、声乐艺术课程

要在声乐教育中更好地回母语文化,必须开设一些诸如中国声乐历史、中国乐理、中国声乐艺术欣赏等课程。只有把声乐教育与民族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才能借助广阔的民族文化完善和丰富声乐教育的内容,让声乐教育真正体现母语文化。在传承传统声乐文化的过程中寻找到母语文化的根源,创造出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生命力旺盛的声乐艺术。

3.注重声乐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声乐艺术教育主要还是停留在技术和对技术的控制上,一门艺术应该是立体的、多角度的综合艺术,在学艺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较多的人文教育,不能只重视技艺、重视模仿,而忽略育人与创新,把声乐教育和欣赏置入人类整体文化的大背景,注重各种文化学科的相互交融,培养出德艺双馨的高素质音乐人才。总之,声乐教育需要通过对声乐教育历史的了解和文化的回归,更好地感知声乐艺术,发现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依照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出我国优秀的声乐文化艺术人才。

作者:马闻静单位:九江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