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研究

歌唱不仅是人生理上的肌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思维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支配着身体各部分肌肉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歌唱的整个过程。人的意识、情感等心理因素在演唱和声乐教学中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支配着演唱者的生理技能,影响情感的表达。在当前的声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重视声乐知识的传授与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

一、声乐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声乐心理是指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产生的感知、记忆等思维活动。人的性格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歌唱时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来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由于声乐表演是即时性的,不可重复,这要求歌唱家在拥有高超的演唱技巧的同时,也应具备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否则无论演唱技巧多么出色,较差的心理素质一定会影响歌唱。由于声乐课的授课形式是一对一进行,学生都直面课堂,教学信息迅速反馈,加上学生水平的不均衡性,使得学生容易产生胆怯、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因此,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影响和帮助学生调节心理,使其建立自信的心理状态。

二、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状态与生理训练中的配合

(一)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相辅相成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教师鼓励的话语和眼神都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相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与不恰当的批评方式,则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声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密切配合,才能使学生大胆的尝试,把歌曲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教师要把感性的抽象语言转换成准确、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茅塞顿开。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与讲授之间是互为补充的关系,有的学生模仿能力强、悟性高,很容易从教师的示范中获得领悟;也有些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范唱获得体会,就需要教师用形象、确切的语言帮助其领会。

(二)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在歌唱的过程中,好的演唱方法与生理机能能够稳定和加强演唱者的心理状态;反过来,好的歌唱心理又能促进演唱者生理机能的健康发展。平衡与协调好两者的关系,能够使演唱技艺得到稳定提高。在唱歌之前,教师要能够准确、合理地帮学生鉴别声部,避免他们“误入歧途”。一旦发声器官出现问题,势必会使心理压力过重,影响演唱效果。因此,学生在平常练习的时候就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合理训练。同时,好的心理状态也会提升歌唱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科学、刻苦的练习基本功,让发声肌肉保持好的状态。

三、声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和心理障碍的方法

对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的研究,绕不开对“情绪”的研究。情绪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这一心理因素的影响或支配,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反作用于情绪。消极情绪的表现有很多,如学生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怯场、自卑等。针对声乐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的这些消极情绪,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消极情绪的产生:第一,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辅导。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用以辅导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具体方法有:1.顺理法。对自卑的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疏导,了解其心理需求,做出相应的教学规划。2.激励法。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发现其优点,增强自信心。3.松弛法。当学生过度紧张时,教师应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调整呼吸的频率,使学生身体放松、心态放平和。第二,培养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加大实践力度,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启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欣赏声乐大师的音像资料,有条件的话多去音乐会现场身临其境;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学生熟悉舞台,开拓视野,增强胆识,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舞台演出应变能力。声乐不同于其他艺术专业,歌唱方法很复杂,不容易掌握,因此,要求学生课下要刻苦钻研,勤奋练习。第三,提升声乐教师自身的素质,注意批评方式。这要求教师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艺术修为,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教态,语言要使用得当、语气温和。对于学生的批评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心理感受。第四,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作业,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难度适中,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唱大歌、练高音,时间久了不但伤害学生的发声器官,还会养成不好的歌唱习惯,将很难改正。教师要改变单一化的教学手段,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接受新颖的教学理念。综上所述,声乐教学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共同合作的过程,不能一味地强调生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歌唱心理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声乐心理学的知识,让声乐教学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更好地完成声乐教学任务。

作者:金锐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