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特色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引致了教学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它不仅为相对枯燥的课堂注入了一渠活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和运用。

(一)课程内容立体化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构成了课堂的主要元素,教师大都只能通过“言传”和“板书”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信息传递过于平面化,难免易形成枯燥的氛围,也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相较而言,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文本、图像、语言、动画和影视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获得立体化的呈现,有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互动热情和学习兴趣。相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如若单纯使用听觉,3小时后获取知识的保持率为60%;如若单纯使用视觉,保持率为70%;而如若视听并用,则保持率为90%。多媒体教学实现了“视听结合”,形成了多重感官刺激,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以直观、形象、灵活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将乏味的“死知识”转化成了立体的“活信息”,无疑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

(二)教学活动主体化

传统教学往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就是,课堂教学易形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模式,教和学被割裂成两张皮,师生互动较少,甚至没有。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学生多沦为被动的听众,严重缺乏主动学习精神。诚然,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学生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将成为攻克此难题的一把利剑。多媒体教学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置一个个学生易于接受的互动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既可以有知识体系的铺陈布设,徐徐展开,又可以适时设置若干思考或讨论题目,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借助于对信息展示的干预和处理,教师和学生易摩擦出火花,形成积极互动,学生也往往在这种氛围中形成主体意识,激发自己的潜能,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

(三)信息资源拓展化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作为一种独立生产要素,已成为各国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内容。高校作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主阵地,其责任不能回避。对于人才培养而言,开阔的学术视野、完善的知识结构、健全的社会人格都需要建立在强大信息资源的基础之上方能实现。而其路径不一而足,多媒体教学可视为其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言传和板书信息传递量有限,单次课完成的内容也相对较少。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既可以聚焦主题,完成核心内容精讲细授,又能发散思维,强化知识体系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融会贯通。此外,无论是经典老教材还是最新版教材,均存在信息更新滞后的问题,甚至有部分内容已被淘汰,形成了不少无效资源。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点,通过课件设计,可以不断更新和补充大量有效信息,使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

(四)授课过程效率化

板书是传统教学的主要呈现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往往需要书写大量的文字,效率难以保障。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板书固然不可或缺,但更多的内容可以通过课件这一载体进行展示,节约了不少时间。教师藉此也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扩展教学内容,构建问题情境,优化教学过程,进而加强师生互动,将课堂时间利用最大化。当前高校教学普遍存在大班、合班上课情况,人数众多而板书展示受限,会影响到后排学生的视听效果,很多情况下教师不得不提高分贝、放慢语速,甚至多次重复内容。多媒体技术则较为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据测定,在保证授课质量的前提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大约能提高25%的效率。此外,多媒体课件可以重复使用,并且可以反复修改和随时更新,也极大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二、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偏误

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并成为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教学工具。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使然,高校多媒体教学方式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操作中都存在不少偏误,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教学理念:器物之用还是以辅代主

多媒体教学就其本质属性而言,只是一件辅助教学的器物。所谓器物,就是为达成目标而使用的手段。因此,多媒体教学不能直接与教学活动划上等号,特别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但是,在当今高校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却陷入了以辅代主的误区,使得多媒体教学出现了异化的倾向。表现之一:忽视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互补性。部分教师将教学内容完全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出来,而将粉笔、板书束之高阁,很少使用或者干脆弃之不用。事实上,传统板书形式可以在师生积极互动氛围中将问题分析的逻辑演进过程进行完整呈现,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并且教师即兴的教学艺术也往往通过板书方能获得最为适宜的展示。表现之二:形成了对多媒体技术的高度依赖。不少教师将整个教学活动流程全部借助于多媒体展示出来,在课堂上其扮演的角色大都是这些教学信息的“播音员”和“解说员”,如若计算机硬件、实物展台、投影仪、话筒等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或者遭遇停电,往往会束手无策,无法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本身作为器物之用引入教学活动,是为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果,而部分教师却形成了高度依赖,并且反受其制,这不能不说是对多媒体应用初衷的背离。

(二)课件制作:精耕细作还是拿来主义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运行载体,唯有制作精良的课件方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特色。一般而言,一个好的课件要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它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交互特性,进而形成精彩纷呈的产品。但是若要达到这一理想效果,教师必然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去制作课件,特别是对于一门新开课而言,一次课容量所需课件可能需要数天方能完成。在当前高校文化生态体系之下,一切“唯科研论”,工作绩效、职称评审等均与科研成果挂钩,而对于教学部分的激励机制大都难尽人意,故很多教师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对课件进行精耕细作。更有部分教师根本不制作课件,长期奉行拿来主义,渠道主要有二:一是使用教材自带课件。这些课件虽然与教材内容高度吻合,但只是教材章节标题的整体移植,并无有意识的情境构建和详略安排,以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空洞乏味;二是免费或有偿下载网络课件。一般而言,这些课件质量参差不齐,罕有高质量的作品,如若生搬硬套加以利用,不仅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对教学主题的偏离,而且教学思路往往会受其约束而难以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心设计和有效整合。

(三)内容设计:与时俱进还是一劳永逸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其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最核心环节。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体系的“授业”和教学互动的“解惑”,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而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传道”,即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实现与时俱进。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而言,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借助于这样一种先进的呈现形式,其框架布设与信息展示获得了无限可能。但不能忽视的是,正因为有这样一把利器,不少教师将备课环节变成了整理课件、熟悉课件,而对教材却疏于关注,久而久之形成了“课件在手、一劳永逸”的不良习惯。盖源于此,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必须具备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在高度依赖多媒体的教师群体中出现了不断弱化的趋势。并非鲜有的一种状况是,很多高校教学在测评活动过程中,学生常常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部分教师教学内容长期没有更新,有些信息资源和数据统计甚至停留在十余年前。僵化、迟滞的教学内容即使讲授再精彩,其教学成效也会大打折扣,学生培养质量也令人堪忧。

(四)质量保障:全力施为还是蜻蜓点水

质量是教学活动的生命线,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接和融合过程中会滋生诸多问题,同样也需要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毋庸置疑,信息化背景下具备条件的高校大都会着力加大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多媒体建设亦为其中主要内容。总体来看,在花费了大量资金购置展台、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后,硬件环境已足堪其用,但是对教学应用软件方面则往往疏于关照,购置很少或基本不购置,以致部分教师授课所必需软件只能下载盗版维系之。当前,高校多媒体教学方式渐趋普及,但并非强制推动的一种模式,就其使用群体而言,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而中老年教师应用比例较低,其原因在于中老年教师计算机知识严重匮乏而无法驾驭多媒体教学。但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此应负一定责任,所谓全力施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大都是蜻蜓点水而收效甚微。一是重硬件建设而轻软件投入,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题性的多媒体技术培训,以致出现不少“有锅少米”的资源闲置现象。二是未能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管理,从制度建设到运行监控,从设施管理到日常维护似乎都只停留在纸面之上,未能产生实效。三是在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大背景下,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效果评价机制,以致很多教师主动性、进取性严重不足,多媒体教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三、多媒体教学偏误的匡正

(一)维度之一:高校

高校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如何保证实际的教学过程与理念的教学过程相一致,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其基本任务。就多媒体教学而言,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首先要澄清认识上的误区,还原其器物之本义,避免部分教师深陷以辅代主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在多媒体技术普遍应用的大环境下,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性地位不仅不能动摇,还要借助于各种评价平台持续伸张。在纠偏之后,若要稳定贯彻实施,则必须强化制度设计与应用。其一,完善对教学的支持和激励制度。这不仅体现在硬件、软件投入方面,还要在教师重点关注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方面,力争将教师的教学投入和个人绩效相挂钩,还可以采取诸如加大教改课题支持力度、增设教学类别专项职称评审的激励举措等。其二,针对多媒体教学特点制定体系化的专项管理制度。在教师培训、技术支持、课堂监控、后勤保障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实现管理全覆盖,进而规范多媒体教学活动,优化其运行环境。基于此,可采取建立课件资源库以实现共享和切磋、定期举办课件大赛并推介一批示范性的高质量课件等举措。其三,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专题培训,使其不仅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而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设备检查和故障排除。还要积极引导中老年教师应用这一先进的辅助教学方式,必要时可为其配置技术指导教师,以推动多媒体教学普及化,也便于统一管理。

(二)维度之二:教师

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主导者,也是这种辅助教学能否实现最大化效用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教师的能力可以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表达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三个方面。就多媒体教学而言,教师首先要形成正确的应用理念。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其本质属性都是教学手段,即教学认识活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需要借助的工具和中介。既然是工具,就不应该形成高度的路径依赖,乃至取代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反而能形成优势互补,教师应该在夯实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使两种手段有机结合,扬长避短,灵活转换。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交互能力,可以使人主动获取而非被动接受信息,这就为主动式、参与式教学带来了可能性。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口授、板书和多媒体三种主要表达形式结合起来,通过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鉴于课件制作的重要性,在备课之余,教师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完善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切磋学习和资源共享等方式不断提高制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拿来主义的做法要坚决摈弃,共享有度方为适宜之策。日常课堂教学活动没有预演,每一节课都是“现场直播”,无论多么精心的内容设计,都不能简单地按流程推进,其中需要关注的主线就是课堂氛围、学生反映的走势。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监控不仅要维持基本的课堂纪律,还要掌握好教与学的互动节奏。为此,在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精心选择话题,营造教学氛围。

(三)维度之三:学生

虽然说多媒体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但是服务的对象只有一个,就是学生。教师也好,多媒体也罢,都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参与和互动。这就表明,不仅教师行为对于学生有重要影响,学生反应同样会影响到教师行为。事实上,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我在什么程度上受到我的学生们的操纵?”就像带小孩一样,家长一方面感觉很难,另一方面也感到对自己做家长的技能和创造性来讲也是一种挑战。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除了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的积极引导之外,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否则,即使另外两个维度做得再充分,也不能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这就涉及到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风建设,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学风,任何先进教学技术的引入都很难获得理想效果。当教育信息通过教育媒体,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传递时,则产生了动态的过程,而教学活动追求的就是不断寻找师生关系新的同位点,使其维稳在平衡状态,这需要来自于教师特别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否则不可能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鉴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负起参与教学设计这种责任,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愿意与学生分享教学设计的权利”,教师应该在其主导下与学生分享教学设计权利,尤其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中心和参与主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多媒体教学渐趋普及的大环境下,高校不仅要自上而下地加大硬、软件建设力度,还要注意匡正对这把“双刃剑”的认识偏差和应用误区,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为此,需要构建以高校为引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适时、适度、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切实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其进入科学、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进而在信息化的浪潮中持续、稳定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商兆奎 单位:吉首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