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图画、影像禁锢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语言文字,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去感知形象,体会情感,领悟人的内心感受。而将课文内容制作成图片、影像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做法是受快餐文化的影响,是社会浮躁病的表现。文字是一种有着巨大想象空间的独特艺术,不能用图画和影像代替,它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只有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在品味中才能领悟。而视觉刺激把人和景直观化、固定化,不能传达语言的内涵,束缚了学生通过文字进行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影像,即使是经典的影视作品,也不能取代对文字的赏析,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一样;再好的图片,其表现力也不能与文字提供的无限想象相比。语言文字讲究的是形象生动、含蓄凝练,具有多义性,它给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是个性化的;而多媒体会让学生认为作品形象就是“这一个”,因而懒得去想象、创造。如展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美其名曰“帮助理解”,然而陶渊明“悠然”的心态和心中的“真意”又岂是一张图片所能表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文字的意蕴和魅力只可反复咂摸、品味。语文不同于影视欣赏,语言文字营造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效果远胜于图片、影像的一览无遗。
二、多媒体的模式化操作制约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和思维发展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有情感上的交流。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往,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减少了师生之间真情实感的交流,导致学生情感态度与体验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对教师而言,由于课件已设计好,在授课时就很容易受制于课件,对学生提出的课件之外的问题往往避而不谈,只能按照既定设计“引导”学生回答预设的答案。由此,教师的教学能力难以很好地发挥,且失去了发挥教学机智的空间,丧失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对学生来说,也只能亦步亦趋跟着课件走,课堂难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原本可以上得很精彩的课于是黯然失色。
三、非教学内容充斥语文课堂
为吸引学生,教师往往将课件设计得五彩缤纷,课件中充斥着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声音、插图、动画。这些虽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种感官的兴奋,让学生眼花缭乱,但只是刺激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非教学内容上。这种表面看似能活跃课堂气氛的课件,其实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只会带来一种虚假的热闹。实质上,教学内容被掩盖、被冲淡,喧宾夺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课件展示代替了朗读、板书
PPT代替教师的板书,播放录音代替教师的范读,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逐渐荒废。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的环节,通过读,学生可以展开想象,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唤起旧有的情感体验,融入新的乃至突发的情感体验,从而完成对文本意境、形象、情感的再创造或再体验。然而课堂上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难以领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其语言会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教师板书,对学生写字能力的发展能起推动作用,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因为板书的过程也是学生记忆的过程。另外,教师一边板书,一边与学生深入讨论,师生互动过程中常常会碰撞出一些课件以外的灵感,这往往是课堂的亮点,而课件在这一点上完全没有板书灵活。
五、信息量过多、节奏过快
多媒体提供材料的方便性使得语文教学容量增大、节奏过快。学生的接受能力毕竟有限,过多的材料会使他们应接不暇,于是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抄写课件内容上,几乎无暇顾及教师在讲什么。学习材料的堆砌,使课堂成了借助高科技的变相“满堂灌”,使学生无所适从、疲于应付、无暇思考,听后如过眼烟云,谈不上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培养。往往是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还未抄下来,课件就一闪而过,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能有多少?
六、过度或盲目使用多媒体课件
不管有无必要,教师一律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否则就会显得“不合时宜”。语文课堂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多媒体束缚了,甚至到了没有它教师就不知道怎么教学的地步。一旦遇上机器故障、停电等情况,往往会使教学过程无法继续,影响师生的上课情绪。此外,能独立制作课件的教师并不多,多数教师常常只能下载现成课件,机械、盲目地使用,不考虑学情,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作者:孙栋 单位:济南市第二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