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探讨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目前,许多家长停留在对青少年特别是儿童某种技艺的培养,如学乐器、学美术等,其实这只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事实上,中国的教育更多的还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没有摆脱将来的就业和前途如何这样的思想包袱,教育还是被束缚在应试形制中,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教育领域如何倡导素质教育,都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的。因为,多数家长要孩子将这些学习用于考试,以便今后能进入一所较好的学校,未能将眼光放得更远。我国的中学、小学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很难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性、独立性、自主性、协同性的综合性人才。
传统文化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在素质教育这个复杂的体系里,“健全的思想”、“良好的心理”无疑是实现其它素质的前提素质。在“健全的思想”、“良好的心理”方面,中国人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道德规范、社会理想,及其这一追求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意志和品质等,无论是儒家的积极用世的思想,墨家的“兼爱”,还是道家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个性、人格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方向,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这些基本素质就蕴含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之中。“健康的体魄”是基本素质,“广博的知识”和“创新的能力”是重要因素,?“健康的体魄”“广博的知识”和“创新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它渗透在中国人的行为、意识、思想、灵魂等诸多领域之中,这些都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因素就应该在传统文化中多吸收人文方面教育的精华。这些都体现出来我们优良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体意识,也就是民族历来所表现的独立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在人们不断在征讨素质教育何去何从时,其实,素质教育还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方法和途径,就应该在传统文化中多吸收人文方面教育的精华为当今的素质教育服务。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素质,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运用传统文化思想实现素质教育的整合
既然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是我们必然的选择,那就要运用传统文化来进行素质教育。当然我们继承文化遗产都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取舍的标准即是否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和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们继承的有具备积极意义的部分,有经过改造的部分,当然也有陈陈相因的消极部分。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对传统文化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的吸收,只有站在时代高度,通过实践检验。汲取精华,清除糟粕,才是正确地发挥作用。中国传统教育观强调教育的独立性。实现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整合,要把握这一核心。传统教育的独立性的保持表现为:
(1)教育内容自由。当我们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人。对人来说,应试教育只能是临时手段,素质教育才是最终目的。过多强调技能应试,只能压抑人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这方面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证实。
(2)教师教育理念自由。提倡“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风气”,就是鼓励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改变“传道,授业,解惑”从其方式到内容,学生都别无选择,不接受也得接受。这种状况,这样“,教”出来的对象才能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这在两千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就提出来了。
(3)学生具有独立意识。他们的个人独立意识的觉醒与生长,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古之学者为已”“,为已”不是利已主义与自私,而是指真实的个体性,强调教育(学习)对于个人生命的承认,体现个体精神,证明个人价值。这在中国古代书院中得以证明。文化传统不能中断。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必须继承和发扬光大,教育则是这一任务的当然承担者。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优秀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必然会对素质教育提供一个传统而又全新的视野。
作者:赵鑫单位:吉林省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