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实践活动素质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实施方法是对课程实施理念的具体化,是课程实施的必要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作用,课程实施方法确定的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效果,不可忽视也不容忽视。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比较有效的课程实施方法。
1.目标分解法
综合实践活动有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素质教育基地根据自身功能和定位也有相应的目标体系,二者有交集也有各自特点,看似繁杂其实有章可循,指导教师应善于依据课程内容、在不违背综合实践活动和素质教育基地各自目标体系的情况下,按照学段、实践要求、教学效果重新制定适合所教课程内容的课程目标,这就是目标分解法。
(1)按照学段制定课程目标
此方法适用于同一学生每年均要到素质教育基地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不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只到素质教育基地参加一次实践活动的学生。操作方法是:首先,指导教师要树立整体性思维,将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了解学生能参加几次实践活动,如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各参加两次实践活动,那就把四次作为一个整体,先设定一个最终课程目标,这是长期目标。其次,将长期目标分解为每次实践活动要达到的课程目标,这几个课程目标是有差异、有梯度的,要逐步递增,每一个课程目标就是中期目标。再次,将每一个中期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课时目标,学生到素质教育基地参加实践活动无论参与几门课程的学习,每一门课程所需的课时数是固定的,指导教师只需要根据固定的课时数确定每课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了,这个教学目标往往体现在教案或教学设计中,这是短期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往往只重视短期目标的设定,而忽略了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设定,导致每年均重复相同的工作但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甚微。笔者以为,教师是否具有整体性思维、是否能将抽象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是判断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标准之一。
(2)按照素质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分解目标
一般来说,素质教育基地会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或课程纲要,育人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是总目标,总目标下往往规定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是所有课程都需遵循的。指导教师实施课程时,还应针对这些目标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课程目标。如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应细化为每个学段的目标,从而进一步细化为课时目标。
(3)按照课程价值分解目标
素质教育基地每一门课程都具有相对独特的课程价值,指导教师应根据所教授课程内容分析如何实现课程价值,结合自己的分析将课程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目标,然后制定每个学段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
2.问题探究法
如果目标分解法衡量的是指导教师设计课程的能力,那么问题探究法就是衡量指导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探究式教学法是素质教育基地所有课程主要的教学法,依托素质教育基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必须要掌握问题探究法的操作流程。与目标分解法由整体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不同,问题探究法分为两个阶段,是按照阶段来实施的。第一阶段是提出问题、确定问题。这一阶段可由指导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确定问题;指导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确定问题也是一种方式;师生共同讨论后提出问题、确定问题也是一种实施方式。由此可见,问题探究法具有生成性特点。第二阶段是解决问题,带着问题探究。探究活动一般是以学生组内合作的方式进行,对于能力特别强的学生个人自主探究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以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多进行设问、设疑、提示、鼓励等活动,少进行知识讲解、技术指导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也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常用的教学法,相对于问题探究法的局限性,任务驱动法具有普适性。任务驱动法与问题探究法不同,任务驱动法的“任务”往往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指定的、学生必须完成的,具有预设性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法实施条件低、易于操作而为指导教师经常使用,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不自觉地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依托素质教育基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没什么难的,只要让学生完成一个个任务就行了,从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事实上,真正能完全发挥出任务驱动法功能的教师少之又少,简单的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这是事物的矛盾性决定的,任务驱动法就是一个具体案例,要完全发挥任务驱动法的功能,要结合素质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课程实施理念、课程具体目标、“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应用、与其他教学法的有效融合等多方面因素,限于篇幅,笔者将另行撰文阐述。
二、课程实施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
成熟的文章很多,本文不再赘述,只是结合本文主题提醒指导教师需要注意:
(1)依托素质教育基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应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思维,整合多种因素。
(2)不要忽视教学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信息量急剧增加,善加引导会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反之,将会成为课程实施不确定因素。
(3)指导教师应具有会合作、善合作的品质,不仅与其他指导教师合作,也要与学生合作,这是保障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实现课程育人功能的基本保证。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部门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将成为常态,教育也不能脱离这种趋势,将具有独特育人功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素质教育基地“强强联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指南(试行)》的已经从制度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契机,探索不同的课程实施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陈飞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教育局教育产业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