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身体素质训练在舞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身体素质训练在舞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身体素质训练在舞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舞蹈课程是美育课堂中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之一。文章通过对美学思想的引领、舞蹈素质教育课程的认知、舞蹈身体素质开发等内容的表述和分析,进一步强化舞蹈素质教育课程的研究,说明身体素质开发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舞蹈教学;身体素质训练;舞蹈素质教育

18世纪德国启蒙文学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一个人的全部发展应分为自然人,审美人和道德人三个阶段。要使自然人成为道德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人之外别无他路。”回归学校教育本体,新时代学校美育的构建需要从“渗透美的教育”回归到课堂本身,通过“审视美的教育”再向“促进美的发现与创造”进发[1]。美育不仅是对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还会影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一、从美育思想看舞蹈素质教育

要想更好地推动中国舞蹈事业发展,需加强行业的管理,重在创新、研究,以及提升整体艺术修为。《舞蹈素质教育基础训练标准》的出台,对舞蹈教育教学具有规范和指导价值,这套教学课程是从人体结构和运动力学等角度,助力当前舞蹈教学界科学地解决舞蹈教育教学基础训练中一些现实难题[2]。在美育的课程范畴中,强化师生对素质教育的认知非常必要。舞蹈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单纯的舞蹈技术的传授,其要引导人在自由的身体舞动中感悟自我,体会人生乃至生命之美[3]。我国面向全体学生的舞蹈素质教育课堂实践经验中获得实证,舞蹈教育是美育课堂中不可替代的方式之一。舞蹈素质教育课程能让学生在舞蹈身体认知的前提下,身心和谐,知行一体,发挥想象力、行动力和创造力。通过学生的观察模仿、即兴表演、交流合作等课程内容的呈现达到德育、智育、美育的完美结合。这并不是对传统舞蹈精英教育的否定,而是对其有力的补充。在现今,很多学校虽设置了舞蹈课,但存在课程建设薄弱、课程建设目标模糊、定位不清晰、专业师资缺失且教师知识结构单一、适用教材缺失、教学手段缺少创新、学生参与程度有限、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舞蹈教育倾斜不足,也为开发学生舞蹈身体的素质造成了较大的障碍。缺乏身体开发训练的舞蹈课堂是不完整的,无法营造出和谐的舞蹈表达语境。显然,舞蹈课程是舞蹈素质教育的一个“局部”,舞蹈素质教育的原创性和自由性是区别于传统舞蹈课程的重要部分,应达到计划之中、意料之外的课堂呈现[4]。如何在舞蹈素质教育的课程中科学有效地进行舞蹈素质教育,成为课程发展的关键。

二、舞蹈素质教育中关于舞蹈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

(一)关于舞蹈身体素质训练的认知

在舞蹈素质能力训练,通过身体的训练让学生获得掌控肌肉、力量、技巧的能力,以训练为核心,发挥身体肌肉的最大潜能,尊重人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过个性与共性的综合测评后,达到舞蹈训练的要求和目标,从而开发出相关的舞蹈训练项目,进而改善和提高舞者的身体控制、协调等综合素质能力。舞蹈身体素质训练要从视觉、听觉、觉知意识以及心脏器官等多个方面进行协调,形成一个有机运动的系统,从而达到舞蹈学习者思维灵动、动作灵活、力量平衡、身体协调的运动状态。

(二)身体素质训练在素质教育课堂中的运用

在素质教育课堂中,身体训练包括肌肉速度、力量、协调、稳定性以及灵敏和柔韧度性等素质训练。舞蹈身体训练是为了使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肢体语言,完成从思想到身体的统一、从动作到技术的链接、从表达到情感的融合等。所以,在进行身体训练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身体各关节的正位姿态,了解舞者的肌肉功能、舞者的软组织和筋膜组织的作用,并且要求舞者身体具有一定协调能力和律动性。在舞蹈素质教育课程当中,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阶段性身体训练,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有目的地练习,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训练效果。舞蹈教育家吴晓邦说过:“把身体练成一支随心所欲的笔。”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养。当下舞蹈素质课程中身体训练的时间多为每周一、二节课时,但为了保证身体训练的长效记忆性,教师还应该对训练的时长和运动训练的内容、形式做好课堂规划,因材施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身体素质训练的美学价值

舞蹈肢体的表达可以说是舞蹈艺术与审美的高度结合,是体育无法代替的艺术形式。舞蹈可以带来健康美,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可以带来运动美,学生通过舞蹈运动而热爱舞蹈;可以带来结构美和造型美;还可以带来音乐美,舞者肢体和音乐的相互配合所带来的美感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还体现在舞者的心理上。

三、舞蹈身体素质训练的作用

把运动的原理运用在舞蹈过程当中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整体素质训练,舞蹈身体素质训练是以身体肌肉为训练核心,要求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即通过训练使身体肌肉中的配合达到律动性、综合性、生理性、心理性,最后达到舞者在进行舞蹈表演时身体更加有张力,更加符合舞蹈的表达。

(一)律动性

在舞蹈素质教育课堂当中要求学生利用科学高效的训练提高自身对肌肉、力量和技能的控制能力,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肌肉律动性。舞蹈身体素质训练中如何提高肌肉的律动是很关键的训练内容。在训练当中,舞者要对腿部、腰部、腹部、背部肌肉有着较强的控制力,通过节奏快慢、大小、用力方式的不同让舞者在律动的过程中完成身体平衡、身体肌肉收缩、力量控制、身体动作连贯性以及动作的幅度空间等训练要求。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舞蹈动作的属性,进而把握舞蹈表演中所需要的律动性,提升舞蹈表现力。

(二)综合性

舞蹈素质教育课堂要求学生有基础性舞蹈综合素质修养。学生要对音乐有感知力、对肌肉要有控制力、对舞蹈技巧要有完成力、对舞蹈情感要有把握力。舞蹈身体素质训练是要提高舞者的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的稳定性和爆发力。舞者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动作节奏需要有快有慢,力量需要把控大小,空间需要注重上下左右,技巧需要“快、闪、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动作的高完成度,保证综合素质平衡发展。学生通过舞蹈身体素质中的发力、着力、关节、肌肉收缩等训练,进行有效的肌肉伸展,使动作间的完成有效配合,不仅提高舞蹈表现力,展示舞蹈艺术表现的独特性,还能提升对艺术整体的感知力。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应做到“心随舞动、身随心动”,自信、自然地释放出美感。

(三)生理性

舞蹈身体素质训练也要切实关注生理性,即学生身体的变化。素质教育课堂应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关注。因为舞蹈身体素质训练遵循全面锻炼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所以训练内容要和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负荷能量相适应。舞蹈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层次应该与学生所在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相符,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形态控制的能力和发展需求相适应,把控身体素质训练的系统性。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提高舞者的形体素质和舞蹈技术,提高舞者骨骼、肌肉、韧带等身体器官的灵活性,进而让舞者保持身心健康。

(四)心理性

心理性教育是舞蹈素质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基本点,其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舞蹈教育提高自身素质,还要通过舞蹈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并提升其对舞蹈的热情。舞蹈身体素质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流畅地表现出丰富的舞蹈语境。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自身耐力、毅力和坚韧性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时,舞蹈身体素质训练对心理是一种美的艺术熏陶。节奏、动势、力量等训练元素都是让学生感受到对身体的驾驭能力,其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

四、结语

舞蹈身体素质训练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舞蹈素质教育为当代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其能提高舞者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进而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前进。舞蹈身体素质训练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教无类,实现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和舞蹈教育的齐头并进将开启未来美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2]陈磊.舞蹈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探讨[J].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

[3]陈磊.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教育创新模式探究[J].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

[4]覃嫔.舞蹈艺术的训练与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谭慧玲 刘维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