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学教学改革实践下的生物化学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医学教学改革实践下的生物化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医学教学改革实践下的生物化学论文

1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现状

生物化学涵盖的知识面大,需要记忆的内容、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也比较枯燥,而且新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在医学院校历来被认为是较难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点和入门课程。以上特点对生物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备考、研究、工作的基础。但是多年来,我校生物化学采用的都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课堂上,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多数是限于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缺乏时间主动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现在提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路大相径庭,而且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也缺乏主动性,学习动力不足,形成了考试前死记硬背,考试后抛之脑后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及效果

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医学综合、创新素质,即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医院、面向实践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新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法、临床理念及高科技医学材料在临床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和发展,无不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对于以教研并重的医学教学医院来说,将生物化学与临床多方面、多层次的新技术、新理念有机结合,根据医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势在必行。以下是我们的一点教学过程体会及效果,具体体现在教学方面和学生考核方面的改革。

2.1传统授课+讨论课教学法物质代谢是生化教材内较为重要且复杂的一个篇章,以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数百个代谢物分子组成几十条代谢通路,而且这些代谢通路互有交织,使得物质代谢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难点。糖、脂及氨基酸三大物质代谢在体内本质上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教材中三大物质代谢是割裂开来进行讲解的,虽然在讲脂代谢与氨基酸代谢时会有一些前后方面的联系,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完整系统的了解三大代谢之间的网络,无法掌握物质代谢知识网络的“纲”。故本室在老教授的带领下设计了一次以糖尿病病例为纲的病例讨论,时间放置在物质代谢课结束之后。以班为单位(30人学生),分成三小组,分组系统地讨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代谢抵抗对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三大代谢之间的连接点、相互转换的条件及影响因素;三大代谢对机体能量供应、物质供应的作用;最后系统总结糖尿病引起的原因、对三大代谢的影响(糖尿病绝不仅是糖代谢紊乱)、临床表现及症状体现(“三多一少”症状)的根本机制。通过这个病例的全班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物质代谢理论知识网络,完整、系统地掌握糖代谢、脂代谢与氨基酸代谢在体内的进行与转化;明白葡萄糖代谢其实就是物质代谢的中心,三羧酸循环是机体物质代谢的最终通路。复习时紧密围绕葡萄糖代谢这个“纲”来展开,就能纲举目张地统领整个物质代谢,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对遗传信息的传递,本室也进行了总结性的讨论。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四个学时的讨论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有了细致的了解,经过与临床病案的结合讨论,既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整理整篇代谢思路的机会,深刻地理解了糖尿病的病因及对机体的影响。建议基因表达调控部分内容亦可以进行此方面的探索教学。上述措施可以提高学生对生化内容更深入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2思维导图授课形式思维导图由英国人托尼•布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从一个主题开始散发,对彼此间有关联的信息进行分层、分类管理,逐步建立一个有序的发散四维图,对思维过程进行导向和记录。所以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和灵活交互的特征,是一种使思路清晰化的教学、学习方法,在授课过程中一定程度的应用对教师及学生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在备课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以整章的题目作为中心节点绘制,然后以各节标题创建二级节点,紧接着创建三级节点,这时候需要仔细阅读通章内容,选择性地标注重点知识内容,同时建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以往授课过程中的盲点,通过思维导图的过程理顺授课内容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章节的结构。糖代谢作为中心节点,以“概述、分解代谢、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异生、血糖及其调节”各节内容作为第二节点,各节内容下面教师以自己对整节内容的理解及授课思路绘制第三节点,第三节点的重点内容如糖有氧氧化中的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等做标注,并且把各节及各知识点的内容联系标注清楚,如图中糖异生、糖酵解的的三步限速反应之间的关系;肌糖原分解的最终去路是进入糖酵解过程当中等。在绘制过程中,完全可以不同形式、图画、不同颜色加以标注。思维导图形式适合在上课初及结束时使用;医学院校公共管理、信息管理专业重点是要培养从事公共管理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的人才,对具体知识点的要求较低,重点是要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面,故针对此类专业的学生也尤为适用。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教师层层推进的思维导图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较好掌握教师的授课思路,同时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加工,在绘制过程中,促使学生清楚地联想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有所收获。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提高归纳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教学改革,值得推广。学生在复习时能轻松联想到相应的知识点而又与周围的相关知识不脱节,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2.3教师讲座+学生自学的形式生物化学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内容,学科发展迅速,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出现,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新的成果也不断涌现。故在授课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方式尤为重要。①及时以讲座的形式介绍近年来生物化学一些新的科研进展及成果,尤其是诺贝尔奖的研究进展,有利于启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树立科研的基本概念;②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著名生化学家的发现及发明的小故事;③重点讲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尤其把临床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点讲透。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上述讲座,势必需要删减正常的上课时间,故对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①一些章节内容比如“维生素、血液生化”内容在进行重要知识的传授外,完全可以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②“物质代谢调节”的内容因为设计了一次讨论课可以让学生自学;③针对生化知识抽象枯燥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扬长避短,少讲具体生化反应过程的策略,化繁为简,让学生自学。上面的措施既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趣味性,又锻炼了学生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学生调查反馈,最新进展讲座及生物化学家发明小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了科研的意义与方法,有的学生甚至设计了自己以后的科研方向。

2.4其他形式的授课方式作者所在科室大胆借鉴TBL、PBL的授课形式,进行了此方面的一些教学探索,在较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如七年制的学生小班开展部分内容,包括蛋白化学部分和遗传信息传递部分。通过对七年制的学生进行上述方式的教学改革,指导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在PBL及TBL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都能做到积极发言,下课后积极查阅资料,确实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语言组织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教师们也发现了在实践过程中此种教学方式的缺陷是知识的系统性不太完善,故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揉合进来,使学生对整篇、整章及整节内容有清晰、条理的认知,将相应知识点的果实定位在知识树上是教师在最后进行总结时的关键点。

3教学考核改革及效果

3.1综合评价考核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课上实践环节的动手能力,讨论课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表达思维能力与自学、创造能力融入考核范围。卷面考试特别设计了新型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2理论考试分段实施分阶段实施测试,如随堂测试或单元测试,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且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行成良性循环。

3.3考教分离适当比例的考教分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责任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的考试总是教师考核自己讲授过的内容,对于未讲授的内容不纳入考核范围,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引起教师的知识讲授不全面。故考教分离有利于提高教师责任心及教学质量。教学考核的改革使得学生不再靠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得到高分,需要考核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使真正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医学院校的学生专业较多,知识背景参差不齐,而且不同专业对授课内容要求不一。故课程的讲授方法都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和因时而变,都必须遵从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和素质,绝非一成不变,千篇一律。而且生化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亦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作,需要广大从事生化教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协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不断完善实践并且推广多元化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要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应用病例式、启发式、讲座式、思维导图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同时又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课本知识与网络资源及科研最新进展很好的结合,为后续医学课程、进一步深造及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作者:刘志贞李美宁常冰梅赵虹解军张悦红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