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探索

摘要: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实现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遵循方向性、科学性、双重性、实践性原则,提升教学能力、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注重教学协同是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医卫类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思政”

生物化学是一门从分子角度探寻生命现象本质的学科,也是当今世界发展较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但由于其知识内容抽象,造成很多学生生物化学学习困难[1]。同时,生物化学是医卫类高职院校开设范围最广、课时占比最大的专业基础课程。医卫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以人为工作对象,以守护生命健康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培养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将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的精神落实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掌握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因此,在医卫类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不仅具有受众面广、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等特点,还能在一定程度提升生物化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1医卫类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需要。“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2],当前各高校都围绕“课程思政”做了大量工作,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各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并未充分显现,特别是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一些课程仍游离于思政教育之外。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有利于各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也有利于系统化、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更有利于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多元化社会思潮涌入高校校园,特别是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冲击逐步显现[3],并直接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丰富高校思政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各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2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特点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录取层次、培养模式以及培养目标的差别,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其他高等院校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如何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对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积极健康,但政治意识薄弱。他们对时事政治、国家大事的关注较多,但由于政治理论知识欠缺导致他们难以对时事热点、焦点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容易受到各种不良舆论的影响,陷入认识误区,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刻不容缓;另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但对传统学习方式不感兴趣。他们对新生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接受度,敢于冒险和尝试,但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他们对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表现出较强的抵触情绪,使思政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生物化学这一枯燥的专业基础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开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升专业课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3医卫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为医药卫生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医卫类高职院校办学的目标,培养的人才未来以人为工作对象,以守护生命健康为己任,这就对他们的思政素质和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因其与人的生命健康打交道,导致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医卫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大多只有两年,学业繁重,可支配时间偏少,进一步压缩了思政教育的时间与空间,造成学生生命意识、仁爱意识、责任意识淡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欠缺,并直接影响了其职业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夯实学生职业精神根基,在生物化学这一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2医卫类高职院校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

2.1生物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向性原则。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本身具有的社会属性并不多,但思政教育却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这就决定了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必须严格遵守方向性原则。一方面,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所诠释的理论必须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符合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因此“课程思政”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态度坚决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另一方面,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所诠释的原理与观点必须顺应时展方向。就当前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程思政”就必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只有遵循方向性原则,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才会更有依据、更有底气。

2.2生物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科学性原则。“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理念,科学性是其生命力的根本保证,抛开科学性去谈“课程思政”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首先,对于生物化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选择要科学。合理挖掘和选择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科学性的重要保证。思政元素的挖掘和选择不仅要结合专业特点,也要结合高职学生思想特点;不仅要结合课程知识结构,也要结合学生现实需求;不仅要结合学生职业发展,也要结合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其次,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要科学。在科学挖掘和选择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合理分类细化并恰到好处融入教学中是“课程思政”隐性教育效果发挥的重要保证,既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堆砌思政元素,也不能为思政而思政,更不能强行关联、突兀灌输。

2.3生物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双重性原则。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是一个开放的多系统,它既是思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化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具有社会和技术的双重属性,这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必须遵循的原则。但在教学中不仅不能将二者对立,还要兼容并蓄,相得益彰。思政教育的社会性要求“课程思政”服务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围绕时展的主题,符合时展的需要,可以将思政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生物化学教学中,为生物化学这门技术课程赋予时代特征,让枯燥的生物化学课程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同时,生物化学的技术性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思维方式、缜密的内在逻辑,可以将这一思维方式运用到“课程思政”中去,让生物化学的“课程思政”理论更严谨、逻辑更缜密、体系更丰富。

2.4生物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性原则。生物化学教学和思政教育根本目的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一方面,“课程思政”效果只有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才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贴近实践开展思政教育也是“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实践性也是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不容忽视的原则。通过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生活中与生物化学相关的思政元素、典型案例,并将“课程思政”所要表达的观点与态度通过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进行合理诠释,能让“课程思政”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积极探讨社会热点话题,从生物化学角度去阐述和解释社会现象,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帮助其走出认识误区,免受错误舆论的影响,在“授业解惑”中润物细无声地“传道”。

3提升医卫类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实效的路径探索

3.1提升教学能力,强化思政理念。教师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活力源泉,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更是“课程思政”的直接组织者与执行者,因此,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托与核心变量[4]。一名成功的思政教师首先必须是“课程思政”理念的先行者。“课程思政”作为一种隐性的思政教育,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提高生物化学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认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是“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发挥的先决条件。同时,一名成功的思政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坚定的支持者,才能确保“课程思政”不跑偏、不错向,才能让生物化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最大化。此外,一名成功的思政教师还必须是专业领域的先知者。生物化学和医药领域的快速发展要求生物化学教师能及时把握专业、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用最新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的最新变化,同时也应关注专业、学科发展的社会价值,并能敏锐发现其中的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更具时代性。

3.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育人实效。随着“课程思政”不断推进,生物化学专业课教师应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根据课程内容特点与“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将生物化学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融合,让思政教育观点与结论更具说服力。首先,要进一步凝练教学目标。在原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将思政目标有机融入,既根据医卫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思政教育的总目标,也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将思政总目标进行分解细化,确定每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章节具体的思政目标,找准定位,提升实效。其次,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生物化学教师只有将思政教育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带入课堂教学,才能显著提高教学实效。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媒体形式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点,拓展教学空间,延长教学时间;另一方面也可尝试采用课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化学现象,再回课堂进行讨论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此外,还可灵活采用翻转课堂、慕课、SPOC课、微课等创新的教学手段。

3.3加强教学研究,挖掘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是一次教学理念的大变革、教学思路的大调整[5],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仅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也能熟练掌握思政教育技巧与方法。因此,只有针对性开展医卫类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才能将“课程思政”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育人行动;只有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思政元素,才能有效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一要研究生物化学教材,从专业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教材既是生物化学专业知识传递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依托。从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合理融入教学,对于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化学部分章节挖掘的思政元素及教学设计见表1。二要研究医卫类专业特点,从学生职业发展中挖掘思政元素。医卫类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以人为工作对象、以守护生命健康为己任的鲜明特点,因此,在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时应多从提高学生爱心意识、责任意识、生命意识、伦理意识、沟通能力以及“健康中国”战略角度去考虑,才能让“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更具针对性与时代性。三要研究高职学生特点,从学生关注点中去挖掘思政元素。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思想活跃但心智不成熟,乐于接受新事物但鉴别能力不足,因此,在挖掘思政元素时应时刻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学生兴趣及其认识误区,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导让消极的热点降温、关键的疑点获释、主要的难点获解。

3.4注重教学协同,形成育人合力。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是一个由专业带头人、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学生等组成的综合体系,专业课教师只是最后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因此,只有加强这一体系内部的协同互动,才能形成育人合力,提升育人实效。首先,要加强与专业带头人的协同互动。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团队的核心,担负着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实施等重要职责,他们对专业最熟悉、对学生最了解[6]。只有通过与专业带头人协同互动才能找准专业发展定位,明确学生职业能力需求与职业发展方向,才能让“课程思政”定位更精准、目标更明确、效果更显著。其次,要加强同行专业教师内部的协同互动。同行专业教师都是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直接实施者,也是对“课程思政”有着最为直观感受的人,可以通过组织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听课评课、成功案例分享等方式来达成“课程思政”共识,推广“课程思政”经验,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再次,要加强与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协同互动。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动态最熟悉的人,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组织者,而思政课教师则是最新思政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先行者,通过与他们交流可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最先进的思政教育理论与方法,助力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实效的提升。最后,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对象,学生思政意识的提升是检验“课程思政”实效的标准之一,因此,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探寻“课程思政”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红,谭宇蕙.基于问卷调查的生物化学学习现状分析及教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2):56-59.

[2]赵艾凤,刘步明.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比较及经验[J].教育现代化,2019(3):288-289.

[3]王曙光.新常态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6):40-41.

[4]何源.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表现及其培育路径[J].江苏高教,2019(11):80-84.

[5]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3):54-60.

[6]王亚南,石伟平.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成就动机弱化的体制成因:基于Z省3所高职院校的质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2):21-26.

作者:严永旺 彭桂元 彭雅婷 胡小和 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