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化不仅是生产的现代化,还包括人的现代化,而道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个人行为,左右国家兴衰。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
因此,和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在各个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在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苏维埃政权必须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加在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而创造新的工农苏维埃文化。”[1](P21)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2](P25)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这一中心任务,必须进行抗战教育和为抗战服务。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解放全中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动员各级学校以及一切社组织,发挥教育上的有生力量,直接或间接地为解放战争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中心任务发生转移,不再是搞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而是要恢复和发展生产,因此,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然而在的晚年,由于对当时的形势作出“左”的估计和判断,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中心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时代的主题由冷战变为和平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教育,因此,邓小平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方针。邓小平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这并不是说要把大量的课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自觉,越加刻苦。”[3](P104)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必须是又红又专的人,而不是只红不专或只专不红的人。针对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和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1989年邓小平深刻而尖锐地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4](P290)邓小平的以上论述,纠正了“”中、“”把政治推向极端的错误倾向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间内社会上出现的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潮。继承和发展了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光辉思想。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标准作为选拔接班人的首要标准。他指出: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而且还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根本保证,并且把干部的品德如何作为提拔培养接班人的首要标准。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很多,但环境不同,任务不同,其内容也不尽相同。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应当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5](P706)1942年我党开展的整风运动,实际上就是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仍非常强调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他要求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专业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是我校确定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点调研课题之一。
报告首先回顾了我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指出了现有教育模式下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
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工作理念的贯彻落实相对迟滞。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够稳定。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理解不够明确。
一
所谓利益,就是“好处”,“是一定的客观需要对象在满足主体需要时,在需要主体之间分配时所形成的一定性质的社会关系形式”,[9]利益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属性,在满足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的需要中,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形成的关系形式。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机制,必须从主体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从利益范畴构成要素上看,主体需要构成利益的自然基础,社会关系构成利益社会基础,社会实践是形成利益的客观基础,利益客体作为人的需要对象而存在,形成利益的实际内容,人的欲求是利益形成主观因素,可以看出利益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则是主观的。[10]利益始终围绕主体而展开,相对主体而指认。主客体相互作用,从而在主体不同层次上形成了诸利益圈层。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可能有多种视角,如社会学视角,心理学视角,经济学视角,政治学视角,这些研究的视角,为我们从主体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提供了借鉴。遵循科学分类的同一原则,周延原则和相斥原则,从主体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可分为三个类型和层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的接受主体利益圈层(以个体为主体);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利益圈层,如地区、企业、部门、学校、单位、家庭、社区等主体利益圈层;三是本体性主体利益圈层,即代表国家、民族、阶级的利益圈层。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利益圈层是由教育主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和教育内容——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构成的纵向横向关系网络。从个体主体角度看,个体首先产生需要,需要表现为各种利益,需要和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因。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个体主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利益主体是有着各种需要,尤其是有着为满足个体全面发展而追求真理、信仰、道德等的精神需求的个体。⑵利益主体是有着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主动性、实践性的人。⑶利益主体在纵向上与实践主体、本体性主体发生关系,在横向上与其它主体产生关系,在对象上,与客体形成辩证统一体。从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对应的利益客体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个体客体有以下特点:⑴精神性,它不同于物质性等实体利益客体,它是非物质的,既包括思想、道德、政治观点、世界观,又包括心理、情感、文化、信仰等。⑵教育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形成它期望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实践活动就是利益的消费活动,而这种利益的消费过程,就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过程。⑶交叉综合性,利益客体从类型上看,既有长远利益和[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集体和国家等不同利益;又有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等。纵观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主、客体互动的过程,就是利益互动的过程。主要产生六层利益关系:欲求与被欲求关系,需要与被需要关系,满足与被满足关系,利用与被利用关系,认识和被认识关系,改造内化与被改造、外化关系。这种利益关系有三层含义:第一,这种利益关系是一种利益主、客体关系;第二,这种利益关系是利益主体关系,即利益分配关系,是利益主客体互动中形成的利益主体间的社会关系;第三,是利益客体关系,是利益主客体互动中主体对客体体认、认识、内化、选择、分析等主观因素作用中,形成的客体关系。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内涵的利益客体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追求真理,提升自我,全面发展的渴求,而且因为它们是与时俱进的,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主体人们所消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与根本动力之所在。
应该看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机制仅仅看到接受主体利益圈层这一层面是不够的,这是因为:⑴人是社会的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而社会关系是构成利益的社会基础。⑵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一定社会实践的人,必然要形成各种利益群体,为了自身利益,它必然要对成员施加一定影响。⑶个体利益只有通过群体利益才能实现。因此,还必须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利益圈层,实践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的组织者、管理者、实现者、教育者和创造者,接受主体的思想品德是一个由心理、思想、行为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内化、外化过程,也是一个通过知情意行改变受教育者品德结构的过程,受教育者把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意识体系,通过感受、分析、选择等过程、在一定道德动机制约下,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加以外化,实践主体是这一过程的调控者,是满足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的实践者,是居于一定阶级、国家、政党与个人之间的中间系统操作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实践主体应充分看到个体利益需求,要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选择和创新教育方法,分析和把握教育对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受教育者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代表好。同时,实践主体还应在群体中倡导一种适当价值准则,以确保利益取得方式方法的合法性。正因为实践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实现中的这些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我们把这一群体主体的利益关系体系称为实践利益圈层。
实践主体利益圈层有以下特点:⑴主体是一定组织,在利益群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利益主、客体之间形成一定利益关系;⑵从客体看,实践主体的客体是一定的个体,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是以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受教育者的利益的集合;⑶由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交错形成的实践主体利益圈层,是基于一定的利益结合而形成的有着共同利益的集合体,联系他们的纽带是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此外,实践主体利益圈层还具有宽泛性,历史性,交叉性,多样性,多元性,矛盾性等特点。
历史发展证明,作为接受主体的个体利益,实践主体的群体利益,最终必然要上升为代表社会、国家、民族、阶级、政党的本体性利益。本体性利益从本质上讲,是一定社会现实矛盾和冲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表现和反映。本体性利益所代表的思想,是这些利益在观念上的反映,一定阶级、政党、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然要对其成员施加一定意识形态上的影响,以培养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从而,也就形成了相应的以代表社会、政党、国家的本体性主体利益圈层。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系统是由接受主体利益、实践主体利益、本体性主体利益组成的诸利益圈层,它们共存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过程和方面。利益圈层波浪式运动和冲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诸利益圈层遵循利益最大化、利益重合最多、利益波峰最高原则。其最终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的构成、构成系统诸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以及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本文拟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的接受主体利益、实践主体利益、本体性主体利益等利益圈层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他们间的相互关联和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利益系统的运行模式,遵循原则及其运行路径和指向作简要分析。
一
利益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基础性范畴,利益在人们的思想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利益把市民社会的成员彼此连接起来”。[1]“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3]列宁更是把物质利益归结为“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从执政规律的高度来认识人民群众利益问题。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更加注重从人民切身利益看待和衡量人们思想反映。“坚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各种现实利益矛盾上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这无疑是利益方法在新时期的重大创新与发展”。[5]同样,利益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本身中也是一个重要范畴,“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因其以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历史进步的总趋势,所以具有科学性的特点”。[6]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分析它的特殊性质,而其特殊性质在于它的目的性,在于“反映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7]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物质利益原则和精神鼓励的原则结合起来”,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8]这里提到的利益范畴,利益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分析方法,是用新理论,新视角,新概念从不同维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遗憾的是,尽管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利益问题多有研究,但从利益视角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多见,更没有把利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机制作为一个系统加以探析。
机制本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借指由事物内在规律及其与外部事物的有机联系所形成的系统。离开系统谈机制是毫无意义的。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各种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各部分在整体制动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部分按着系统整体的目的,发挥各自的作用,系统整体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以及更多子系统构成的综合体,整体内在结构是由要素、层次、中介构成的,系统整体与部分处于运动发展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思想政治利益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是一个两位一体统一体,它既包含利益主体,又包含利益客体,是二者的辩证统一。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主体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从事、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便直接间接地追求道德需要和精神满足的人(个体或群体),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的追求者、承担者、生产者,实践者、消费者和归属者,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思想政治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要通过它来传递,利益主体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构成网络式利益主体关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客体是主体所指向,所需要,所欲求,所消费的客观对象,它在与主体相对应的层面上,形成各种客体间关系。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客体组成利益圈层,形成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又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大系统。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主体,利益客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在利益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改造、利用,消费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诸利益圈层。诸利益圈层依主体类型不同,分布在不同层次上,从而构成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功能,纵横交错主体网络式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体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系统是由接受主体利益、实践主体利益、本体性主体利益组成的诸利益圈层,它们共存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过程和方面。利益圈层波浪式运动和冲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诸利益圈层遵循利益最大化、利益重合最多、利益波峰最高原则。其最终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要害词: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的构成、构成系统诸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以及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本文拟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的接受主体利益、实践主体利益、本体性主体利益等利益圈层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他们间的相互关联和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利益系统的运行模式,遵循原则及其运行路径和指向作简要分析。
一
利益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基础性范畴,利益在人们的思想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利益把市民社会的成员彼此连接起来”。[1]“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3]列宁更是把物质利益归结为“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从执政规律的高度来熟悉人民群众利益问题。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更加注重从人民切身利益看待和衡量人们思想反映。“坚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各种现实利益矛盾上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这无疑是利益方法在新时期的重大创新与发展”。[5]同样,利益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本身中也是一个重要范畴,“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因其以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历史进步的总趋势,所以具有科学性的特点”。[6]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分析它的非凡性质,而其非凡性质在于它的目的性,在于“反映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7]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物质利益原则和精神鼓励的原则结合起来”,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8]这里提到的利益范畴,利益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分析方法,是用新理论,新视角,新概念从不同维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遗憾的是,尽管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利益问题多有研究,但从利益视角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多见,更没有把利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机制作为一个系统加以探析。
机制本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借指由事物内在规律及其与外部事物的有机联系所形成的系统。离开系统谈机制是毫无意义的。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各种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各部分在整体制动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部分按着系统整体的目的,发挥各自的作用,系统整体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以及更多子系统构成的综合体,整体内在结构是由要素、层次、中介构成的,系统整体与部分处于运动发展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思想政治利益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是一个两位一体统一体,它既包含利益主体,又包含利益客体,是二者的辩证统一。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主体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从事、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便直接间接地追求道德需要和精神满足的人(个体或群体),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的追求者、承担者、生产者,实践者、消费者和归属者,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思想政治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要通过它来传递,利益主体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构成网络式利益主体关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客体是主体所指向,所需要,所欲求,所消费的客观对象,它在与主体相对应的层面上,形成各种客体间关系。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客体组成利益圈层,形成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又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大系统。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主体,利益客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在利益主体对客体的熟悉、改造、利用,消费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诸利益圈层。诸利益圈层依主体类型不同,分布在不同层次上,从而构成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功能,纵横交错主体网络式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