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

一、网络时代的特点

在网络时代,主体更加平等与自由。学生接触到的计算机、手机以及其他的用户端可以接收到更多的社会信息,通过互动,学生能够在媒体上自由言论,这些言论无形间可以对其他的社会个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多数人共同的言论将会控制整个社会的舆论,影响重大。每一个学生个体在网络时代既是信息的者,同时也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在虚拟的环境中,可以选择隐蔽自己的身份,也可以公开,相互间交流更加自由,不受地域限制,甚至不受国界限制。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不仅快速化,而且互动化非常明显。另外网络上的信息在学生的记忆中往往以碎片的形式存在,大量的信息并不会形成强大的记忆,错综复杂的信息并不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正确的引导,最终让学生的价值观念缺乏主体,全信全听,最终失去自我判断。网络时代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一种严重的冲击,相对死板的教材式思想政治教学与说教,网络时代对新生代学生更具有吸引力,网络的号召力与渗透力作用非常明显,以致于国家最近制定相关传谣规定,对于不实信息传播超过500次,将会入刑。网络时代的典型特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难点

2.1教育环境复杂多变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只靠一本教材就可以完成教学,学生无法从过多的渠道获得关于思想方面的指导与教育。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天下发生的事情。这种外部环境就造成了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将会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一小部分。如何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是目前高校需要关注的问题。

2.2缺乏社会实践行为

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社会中有独立正确的行为观念,不受其他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学生往往通过一根网线与电脑与就可以外界进行大量的信息沟通,接受到天南海北的信息,在虚拟的环境下行为不受控制,也没有正确的引导,自然会发生一些偏差。而在社会行为中,却相当缺乏。以目前的相亲为例,在网上聊的非常愉快,但一旦见面却没有话语可聊。这主要是因为谈话的环境发生变化。长期原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社会行为与人际交往能力将会严重下降。

2.3学生地位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课堂上只是听者,参与讨论与实践的机会非常少。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学生的思路不断开阔,对丰富的信息进行自主选择,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成为主体。思想政治的教育需要发生转变,从基本正面教育变为引导指导。

2.4教学方式变化

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已经不再对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感兴趣,对于教师的观点甚至出现反感的情绪。在课堂上会表现为不听课或不认真听的现象,学生仅仅是为应付考试,对教材一味死记硬背,无法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言行,所做所为与教学内容相悖,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思想政治教师也往往因此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措施

3.1建立学生主体地位

高校在进行现代思想政治教学时,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通过丰富教学方式,与现代社会热点进行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采用辩论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6]学生的主体往往会对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然会精神十足。新时代大学生已经不再适合死板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多种现代网络途径与学生进行正面交流,给他们更多的空间,了解他们的心声,从而做出一定的指导,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判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2充分利用网络创新教育模式

网络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利用一定的信息传播工具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细化,结合现代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剖析,最终得出与现代正确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相同的理论与结论,会更容易受到学生的认可与接受。教学不一定在课堂上,QQ群里一样是讨论的阵地,通过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在群中竞相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往往在虚拟空间更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心,所以利用网络环境,教师可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指导交流,促进教育的目的达成。另外,通过一些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提高教育的作用。教师提前对与教材相仿内容的视频、音频、小品,甚至动画等方式,把平时静态的教材学习转变为生动的动态内容,学生自然会非常有兴趣。

3.3提高人格魅力,言传身教

研究表明,造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因素还在于教师的素质与魅力。数据显示,在高校中担任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年龄普遍在四十岁以上,甚至有的已经达到近六十岁,这些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地沿用着传统的教材与素材,完全没有新意。面对网络信息化不断发展,又缺乏最基本的网络知识,自然在与学生交流时没有共同语言。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的自身素质已经不再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相协同,造成学生与教师也没有什么可聊的。高校在进行师资力量匹配时,要尽可能选择年轻化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年轻教师对网络还比较熟悉,与学生交流起来能够更加顺畅。学生对年轻教师的信任度增加,也愿意就生活、学习甚至未来工作的事与年轻教师沟通。无形间,教师的魅力将会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3.4思政教学课程内容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爱国主义、形势与政策、人生价值观等知识,甚至包括学风与校风、心理健康等内容,这些内容,在教学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接受。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现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通过网络视频、课件、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重新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的改革离不开现代媒体的支持。课程改革并不是高校闭门造车,而在改革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制定学习内容与方式方法,以学生能够接受得了的方式把课程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把一些最基本的理论与现代化的社会热点进行结合起来,如面对当前流行的“老太太扶不扶”、“食品安全问题”等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结合,通过案例看到事情发展的本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参与起来,也更能加深对良好价值观的认可与接受。

3.5加强网络实践

所谓网络实践,是相对社会实践而言的,思想政治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方案,引导大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来传递与接收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实践能力,大学生也更愿意以这种方式来获得知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与人生观、价值观。以往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案例,在暑假,学校教师会给学生布置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但效果往往并不明显,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监督,学生没有动力也没有兴趣去做这些实践,最后只能去网上复制一份,交上作业完事,原本的作用并没有达到。而网络教学则能够恰恰解决这一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在进入高校登录校园网的同时就能够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从而参加高校定期组织的实践活动。网络实践教学的成本非常低,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学生在网络实践中,是真正的主角,结合自己的兴趣,在网络实践平台中对应的栏目与场景去完成预定的内容。网络实践首先需要高校支持建立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与网站,学生在网站上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四、结语

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着严重的困难,高校一直沿用的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已经不再适合当前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师资力量不够,无法真正意识到现代网络化环境下的学生主要特征,不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自然无法取得良好的课程效果。网络同时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学的机遇,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平台与网站,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进去,通过长时间多场景的模拟,更能够明确哪些价值观是正确的。高校通过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王致兰郝静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现有形式

(一)信息传递为主的课堂教学

无论多媒体的采用,互动引导等教学方式的引入,都改变不了集中教学的实质模式。该模式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模式,表现为省时、集中、说教、信息传递及时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学生兴趣度降低、课堂出勤率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暂时表现出落后于现代普通信息传递的特点。现代的学生由于接受信息的渠道颇多,课堂集中传递信息的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虽然课堂教学改革持续进行了很多年,但一直无法脱离最基本的说教形式,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形成了部分负面的印象。

(二)互动示范为主的实践教育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学生自发组织的互动活动中。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承担者,高校辅导员承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任务。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形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上而下的(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布置下来的)学生被动参与的实践活动。在这部分实践中,活动目标和理念大多是事先设计的,其实是课程理论教学的延伸,仍然无法脱离传统的说教。在这个方面,学生是被动参与的,仍是属于被教育的地位。二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或个体自由进行的其他活动,虽是自发,但仍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这部分活动中,学生接受信息及获得感知的形式错综复杂,更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导致原有的以引导控制为主的思想教育效果明显下降。

(三)现有教育教学形式的不足

上述两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是高校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体模式。虽然仍有存在的必要,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教育教学形式落后于学生的信息获取形式。现代科技引发的信息传递工具已经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中所用,而教育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逐渐为学生所反感,亟需改革。

2.教育教学形式忽略学生的自我感受。现代化背景下,效率与消费成为两大主题,当代大学生亦无法脱离此范围。而现有的教育教学形式,无论在效率上,还是在学生的时间消费感受上,都无法给学生带来满意的答案,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需求。

3.教育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有待改变。仅靠教材、资料及少量的传媒信息,无法跟上学生的需求,艺术化、多样化、人性化的内容呈现形式应该在高校普遍推进。

二、当前大学生受教形式的变化

在传媒信息形式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作为思想政治的教育者,应当充分关注学生中普遍使用的信息传递方式并有效利用从而因势利导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信息传递工具的多元化

目前,网络信息、虚拟互动等填充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诸如微信、微博、各类虚拟社区交往形式已经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些信息传递工具表现出无预期性、传播迅速等基本特征,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当努力发展以现代信息传递工具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仅仅把此类网站、工具等视为传达各类基本通知信息的工具,更多的应该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联系起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传递工具。

(二)价值观的多元化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社会现代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冲击,导致大学生在进行做人、做事时偶尔偏离了正常的价值观念。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并不能否定其价值多元,它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认知方式。因而所谓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不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为人处事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宏观的方向或核心的价值观念仍是存在的,不能因为学生具体的或微观的行为偏差去判定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是错误的。

(三)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1.如何确立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面临挑战,而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尚未形成,如何去探索新的教育教学形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认为,形式是内容的载体。改革形式的同时,也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为原则,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的特征逐渐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注重个人的生活实际,关注个人的未来发展。大学生的良好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和地位,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包容不同学生的个性,才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进行。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改革趋势

结合上述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下面仅就多元化的改革趋势作出探讨。

(一)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递工具

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信息传递的方式、内容等越来越无法预期。而大学生作为现代信息传递的主体,每天接受并传播着大量信息。传递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有些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观念,但又无法因噎废食般的全盘否定现代信息传递工具。那么对此类新型教育形式必须有足够的准备,形式要能够满足学生兴趣需求,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接受信息的快乐,又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此方面建议如下:

1.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为基础,设置符合现代信息传递特点的教学内容。

2.以现代信息传递工具为基础,积极设立网络信息免费资源,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以社会公众舆论与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主动积极持续地传播正能量信息。

(二)接纳包容———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从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来看,按教育原理而言,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是目标。那么培养学生的个性,接纳具有不同风格的学生,包容多样化的学生成长路径,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建议如下:

1.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与实践教育者进行培训。使教育者树立平等、接纳的良好教育态度,同时学习良好的与学生互动沟通的基本技巧,从教育源头上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理念。

2.提倡创建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走出高校,融入社会,以社区为依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

3.倡导多元化的学生成长教育评价体系。传统的知识学习评价中,理论学习占据主导地位,当下的教育改革应当更多关注学生实际能力与品行,改变传统的单一教育评价模式。

(三)实事求是———主动改革教育教学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必须结合社会实际。学生能够在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必须依托社会实际,更多的从基本观念上引导学生学习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不再去过多的关注学生微观层面的行为变化,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使大学生的教育自我化、社会化。

作者:程光耀徐家宁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高思想道德觉悟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的影响,以及高校思政教育体制本身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活力、功能弱化、成效锐减的现象愈显突出,具体来说:首先是育人观念传统老套,强制性、理论式的说教仍旧占据着主导,重形式不管实效的应试教育的做派,并未有太大的改善,更谈不上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体现与贯彻;其次是政治色彩偏重,政治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在课程设置上抽象高深、空洞乏味的内容居多,而大学生们普遍较为关心的时局政要、社会热点以及品德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却相对较少,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症结,恐怕是导致学生学习热情淡漠的主要原因;第三是教学形式刻板,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极少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整体教学显得沉闷、乏味,缺少活力和凝聚力。这些工作领域当中的诸多弊端,相互掣肘、彼此制约、恶性循环,严重损伤了学生的热情,严重影响了德育功能的发挥,严重损害了德育工作的效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归根到底当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因此,一定要狠下决心摒弃旧念、加大力度改革创新,争取从根本上扭转不利局面,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重新焕发青春迸发活力。

二、高校思想教育理念创新的有效途径

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变与创新的发展方向,具体来说,应当包含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教育事业的灵魂和根本,更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和基本要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顺应教育条件与环境的变化,正视价值观念体系多元化的客观趋势,立足于社会的现实需要,转变过去那种思想政治教育单纯为政治服务的传统观念,相对弱化德育教育的工具性与功利性,而将视角真正凝聚到学生本身上面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重心。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将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发展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塑造,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基础。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立足学生的实际思想心理特点,遵循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成才观和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

第二,树立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育人观念。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始,美日德法等国先后开始调整教育策略,实施教育改革,虽各有侧重,但基本的指导理念皆为素质教育。我国早在1997年,国家教委就明确提出了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倡导,然而时至今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其实,无论是文化知识教育还是专业技能教育,首先是对人的教育,所传授的内容无论多少不论难易,当以能够被受教者吸纳并内化成为个人的学识为原则;任何教育手段的施加,目的就在于影响改善受教者的素质和能力———这乃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因此,我们要真正树立起素质教育的科学理念,将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素养的提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贯彻始终常抓不懈。与此同时,还要强调人文教育的理念。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要改变以往那种一味执着于概念、定义、原理,惯于在理性逻辑、机械记忆、抽象思维上面做文章的唯学术主义育人模式,将人文教育人文关怀融入日常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兴趣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启发学生的个性觉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突出人文精神的培养,实现人文教育的回归,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革新的必然趋势。

第三,树立现代意识的教学观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传媒的强势推进,将现今社会纳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势如潮涌,信息的传递方便快捷,沟通的方式多样高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当顺应潮流跟上步伐,推陈出新升级换代,树立起现代意识的教学观念,主要从以下这几个角度出发:一是单一性教学方式向综合性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说教性强方式单调,可适度减少,同时增设一些兼具操作性与互动性的教学方式,例如:主题研讨课、演讲辩论课、案例辨析课、论著研读课以及适量的校外实践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拉近思想教育与学生内在需求的距离,拓宽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二是理论说教向理性分析的转变。传统的理论说教空洞生硬,缺乏信服力和感召力,当逐步削减,要注重理论与当前实际的有机联系,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矛盾、社会焦点、典型事例,展开充分的理性分析、道理辨析,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说服力,提高教学的认同度和接受度。三是人力教学向科技教学的转变。应当改变传统的粉笔、黑板加教案这种基本依靠人力的教学方式,适度引入影像设施、网络传媒、教学课件等手段,增加技术含量,拓宽沟通渠道,丰富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第四,加强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一线授课教师是日常教学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教育理念人格化的直接载体。教师的教育行为,完全受其所秉承的教育理念的支配;科学的信念支持,是教师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不竭动力。因此,一定要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对师资的培训要制度化、现代化,要鼓励引导教师自觉地更新观念,自觉地增强科学意识和现代意识,努力培养一支理论素养高、态度作风正、职业技能优的队伍,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质量,巩固改革与创新的成果。

三、小结

总之,只有首先解决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才能进而研究“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只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贯彻科学实效的教学观念,才能确保各项改进工作循序渐进稳中有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能焕发活力再创佳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国家的长盛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注重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根本核心。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作者:孟恒芳单位: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