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主体性”和“平等性”价值的和谐统一

在大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文化构建不仅要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还要注重“主体性”和“平等性”的价值理念的和谐统一。长期以来,数千年的封建统治,致使我国难以形成具有真正独立人格的个人主体。一个人作为主体的特性被禁锢,得不到自由的发展。这种文化理念在我国的各类教育教学中被表现得更为明显,教师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我们在教育思想与方法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承式、灌输式教学过程,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缺乏真理的不懈探索和追寻精神以及不盲从、不迷信、实事求实的认识精神。这一点,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西方文化中注重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来解决长期以来教育中“人的失落”和“个性失落”问题。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适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而且在于培养作为形成国家和社会主体的人本身。主体性意识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表现。只有能够自觉意识到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是具有了主体性意识的自觉主体,从而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生命价值、社会责任和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己的需要和价值。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建设中,我们还要重视大学生作为“人之为人”的平等性价值理念的培养。平等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无条件的要求,它意味着学生的每个个体都有使个人的才能和潜力获得学校和社会承认的权利,即要求人类个体作为一个人(person)普遍得到社会实现的价值。现行的的大学教育,既受到存在于几千年封建思想造成的“官本位”、崇尚和追求权力的不平等的等级文化观念的不良影响,又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束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不平等地位,缺乏必要的对话和沟通,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智慧、能力和价值的实现。对此,我们可以吸纳西方文化中的“平等”理念,采用西方后现代主义教育文化理论中所强调的平等交往、交流、对话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和道德思维、道德推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应该说,唤醒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和主体性意识,培养其平等自信、独立自主、理性自律、充满开拓创造的超越性完善人格,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所在。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主体性”和“平等性”文化价值相统一原则,消除家长式权威教育的弊端,尊重每个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理性选择,平等地促进学生智慧、能力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实现促进大学生能动性、自律性、创造性和超越性的完善人格形成之目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的理论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要求。

二、追求道德与追求幸福的和谐统一

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还需要解决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道德与幸福问题。当前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既受到功利主义的冲击导致不少大学生功利思想严重、道德情感冷漠、道德理念和信仰缺失,又无法摆脱道德教育片面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而忽视个体利益、最终形成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高、大、空”的空谈教育模式的尴尬境地。从大学德育的失败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个体价值和社会社会是伦理道德的生长点和作用点,是道德追求的唯一基础,离开个体价值和社会生活的基础,道德的追求将走向虚无;而单纯强调对幸福的追求却往往致使大学生无法摆脱市场化、全球化的现实生活所带来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诱惑,导致道德责任和理想信念的严重缺失。依据道德原则行事本来是无可厚非的,既对得起自己,又有利于他人;但是对幸福的追求也是必要的。幸福不是脱离人们具体现实生活的,幸福不仅关涉道德,它还关注人的美好生活。如果为了道德而必须放弃幸福,那么道德本身就有问题了,这个道德就是反生活的道德,这种道德就不是真正的道德,它只是作为一种工具价值的道德。道德被置于客观形式化和外在约束性的地位,它只是外在的他律和消极的约束,不是个人内在的自律。个体自然不愿意自觉认同和实践这种道德,道德也会相应失去了它应有的约束力,这实际上就造成了道德与幸福生活的对立。因此,弗兰克纳说,“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的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因此,关注生活,追求幸福生活的实现和道德责任形成,成就大学生良好的德性品质,是大学道德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建设的理论之树应扎根对幸福追求和道德追求相统一的基础之中,既通过回归生活世界,充分考虑受教育者成长中的现实需要,引导其追求和实现好的生活,也就是幸福的生活;又依靠道德教育来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建设的真正使命。

作者:毛旭东杨丹单位: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