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党中央、国务院一再要求“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明确的指出要把心理疏导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精神与心灵也经受着强烈的冲击,各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有必要进行心理上的疏导。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涵义、科学依据
1.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涵义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是指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遵循人的思想活动形成与发展规律,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疏通引导,创造条件,让其充分表达,又善于引导,从而帮助人们理顺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认识,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帮助排解教育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遇到矛盾、困难所产生的思想障碍与思想问题,而他们的思想则是代表社会主流的思想,是教育对象需要通过努力应有的思想。有别于教导和指导,它更加关注人文关怀,帮助人们消除各种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思想困惑,从而提高对象主体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以此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科学依据
1.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理论依据
首先,心理疏导法符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解决,而不能用强制压服的方法去解决;企图用行政命令等强制性方法解决思想是非问题,是没有效力的、有害的。”其中的“讨论、批评、说服教育等方法”就是主张对教育对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其内心得到强烈的共鸣,从而改变其原有的错误的思想或者行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就是疏导教育法的表现之一。其次,心理疏导法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并通过教育对象的内在思想矛盾转化,使教育对象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在发展方向上达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达到平衡,最后形成新的思想品德。”心理疏导运用说服教育、理论引导、实践锻炼等方式疏导教育对象,使正确的思想信息渗入大学生的心理,成为一种认知,从而解决其思想认识问题,是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出发的体现。最后,心理疏导法体现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人的主体性日益凸显为大背景,立足于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心理诉求,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进一步启发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旨。”
1.2.2心理疏导是应对当前大学生心理状态的现实需要
目前大学生处在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分化程度不断加大、利益格局多变的时代,加之,他们阅历浅,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各种社会问题,研究表明,20%左右大学生因不能很好的认识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出现心理困惑或冲突等一般心理问题,比如他们在环境应激方面感到人际关系冷漠,在自我认知方面失调,如沉迷于网络寻求寄托症,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因个人前途迷茫而紧张和压抑,甚至有些学生还因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自卑和无望感等都普遍的存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问题不能解决,任由其发展蔓延,就会发展成心理障碍:如神经官能症、抑郁症、人格障碍和精神病等。因此,必须引入“心理疏导”,正确引导大学生朝着更为有利和正确的方向发展。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学生的思想需求,教育内容单调乏味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内容明显滞后、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较肤浅,教育工作者仅照本宣科的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教育,忽视学生的需要,不能及时的解答学生的突发新问题、现实矛盾问题以及困惑问题等,特别是不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对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就业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户籍问题、住房问题等等给予正确的引导。
2.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理念上存在误区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思想意识,自己对问题的主观理解来教导学生,而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感受和理解,完全忽视被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经常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引起他们真正的共鸣,这样的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3与时代脱轨,教育手段陈旧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虽然也开始运用部分电子教学手段,但大部分学校课堂教学手段仍然采用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的灌输式教育。满堂灌式的教学,枯燥无味的内容,陈旧生硬的教案,再加上师生间缺乏情感沟通,教育方法僵化落后,没有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而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4教育工作力度、队伍及经费的问题
首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尚存在一些流于形式、搞花架子的问题;心理疏导的水平不高、不能适应解决心理问题的实际需要;实际的心理调整和疏导工作往往不能体现人文关怀,不能有效解决应解决的心理问题。其次,大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没完全贯穿到全校的整体工作中去,还没有形成“全员育人意识”主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合力。最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资金和设备的不足,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在做思政工作方面的待遇总是不能保证,使得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教育进程也停滞不前,同时为了应对时代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要求,他们也没有充足的资金做科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新颖的、吸引人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发展。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心理疏导的具体策略
3.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任何教育和思想交流必须从了解入手。每一名大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个体的个性心理思想状况都有其独特性,这是由其自身以往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及自身经历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遵循这种客观的规律,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分析他们个性心理形成的原因,如此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不稳定,思想灵活多变,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把学生的一些错误倾向克服在萌芽状态,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3.2增强思政工作者心理疏导的意识和能力
高校政工干部是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核心力量。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和总支书记要把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把关爱献给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互动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同时要提高思政教育心理疏导队伍的整体素质,转变他们的思路,与时俱进,同时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作为辅导员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思政工作者本身教育培训以及心理咨询教师的进一步提高的相关制度也应不断的得到完善,教师本身的水平要达到要求,自身心理首先是健康积极的,具有基本的政治觉悟,不会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
3.3构建一体化的疏导支持环境
高校思政工作不仅是高校的职责,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各个部门、各类人员都要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协同努力、形成合力。高校自身应该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给心理疏导方法的运用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应该构建一套完善的从上到下的疏导工作机制,给心理疏导方法的实施提供机制保障。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高校思政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运用予以高度重视,并在政策和资金上尽量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出现问题也需要社会的辅助和支持。家庭也应该支持和配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及时反应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利于高校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把高校建设、政府支持、社会协助、家庭配合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政府、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开放型、立体化、高效性的育人网络,为心理疏导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良性运行提供环境保证。
3.4综合利用多种形式,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症结
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多样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综合利用多种形式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症结。在心理疏导的方法上,应该有所创新,采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和方法。对于现有的一些方法如实践锻炼法和自我教育法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要给予重视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的开发。我们不仅要继续发扬传统的师生交流活动像座谈会或是谈心等之类,还要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要利用便捷的网络,有针对性的开辟受学生欢迎的网站、网页、利用QQ、E-mail、微博、微信等,搭建师生交流的有效的平台,加强网上疏导,构建思政教育的多样性疏导平台,推动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我调试能力。
作者:贾香香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