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戏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戏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戏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校园戏剧以一种文化的样式存在于各大高校中,它由大学生直接参与,通过解读社会与自我,演绎出大学校园独特视角中的选择和生活,有着“热情、纯粹、鲜明”的特点。高校戏剧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因其内容贴近生活、参与面广,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价值导向功能

(一)价值观导向功能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身体和心理发展都趋于成熟,与此同时,新形势下,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而高校戏剧活动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隐性的价值观导向功能,即在审美体验中达到情感净化的作用。高校戏剧活动作为一种“离人最近的艺术”,不管是经典剧目还是原创剧目,都能使表演者和观看者在艺术感受中不自觉地抨击罪恶和恶习,感受崇高和高尚,进而摒弃反社会的价值取向,肯定并趋同于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实现道德的内化。

(二)审美同化功能

戏剧艺术是以其特殊的情感表现力发挥审美的同化作用,使观众与演员在这种情绪感染中形成特定的审美价值,即与某种社会普遍认可的审美价值发生情感上的同化。戏剧艺术有其特定的审美价值,它是一种集语言、舞美、表演、人物塑造、情节创新、表演样式等为一体,融合主观与客观、感觉与知觉、抽象与具象、感性与理性为一体的集中体验。高校戏剧活动的参与者既将戏剧活动当作审美对象,同时又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加诸于表演中,在表演中融合多层次的审美体验,进而实现审美价值上的情感同化。

二、修正自我意识功能

高校戏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修正自我意识的功能,这主要是由“戏剧”这一特定的艺术样式和“高校”本身的环境决定的。高校戏剧活动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他们通过成立社团、剧本创作、甄选演员等方式建立团队,既要合作共同完成编、导、演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还要查阅大量资料,深化剧本认识;仔细体悟现实生活,揣摩角色、细节;克服胆怯心理,勇敢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戏剧活动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对学生自我意识的修正,帮助他们形成团结、合作、自信、自强等的健全人格。

三、隐性教育功能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戏剧是教育者,而观众是被教育者”。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创建者莫里哀(Moliere)指出:“戏剧在纠正错误方面是最有效的手段。在道德上,一本正经的最好说教常常不如讽刺作品的俏皮话有力量,要批评大部分人,没有什么东西赶得上把他们的缺点刻画出来。让这些缺点受到公众的哄笑,这是打击恶习最有效的方法。”显然,戏剧具有教育的功能。当前的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以集体灌输为手段,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第一课堂”已很难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自我教育。高校戏剧活动作为第二课堂以非强制性的隐性作用方式,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知、情、意、信、行等方面综合塑造、熏陶大学生的人格,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人格、意识、角色的发展、完善功能

大学生的发展,就是在内外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通过在校期间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实践和培养,顺利完成知识化和社会化过程,使学生个体在德、智、体、美、群、情、创、劳诸方面全面提升素养,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实现从“学生人”到“社会人”的积极转变。中国著名教育家、西方戏剧在东方最早倡导者张伯苓先生曾指出:“在戏剧里面可以得做人得经验,会演戏得人,将来在色会上必能做事。”大学生是意识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戏剧活动,尤其是排练、演出等,对大学生来讲是一个难得的能够实现自我发展的平台。通过在戏剧表演中感悟人生百态,体验不同的人生际遇,进而反观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对接。与此同时,观看者也可以在审美愉悦中感受戏剧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实现自我提升与发展。

作者:杜建清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