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丰富,涵盖了众多方面的优秀品质,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其丰富的理论内核对于高校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以期形成教育合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实效,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些年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国民的意识形态教育,把道德品质的提高摆在了首要任务的位置之上。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庞大内容凝练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来。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担负着未来祖国建设的重任,必须对其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力度。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普遍特征

十八、九岁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突出的年龄特点。加之我国正处于各个领域的转型期,社会和时代的特点也势必在大学生身上有着深深的印记。总体来看,大学生价值观有着以下三个特征。

1.自我意识强烈。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性组织,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冲击着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而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价值观念还未完全成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很多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有所淡化,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阶段,其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渴望得到尊重与认同,重视个人在社会与集体中的作用,其个人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可见,当代的大学生更多考虑的是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忽视集体利益的获得。

2.功利主义明显。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他们从小在学校、家庭中接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崇高的信念。家长和老师也要求他们为自身的发展设立长期目标、做好规划,继而为之努力奋斗。但是,从目前大学生普遍的价值观念状况来看,他们往往片面地追求眼前利益,只看重当前的蝇头小利,舍“远”取“近”,放“大”抓“小”。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追求理想”向“注重现实”发生转变,甚至存有功利主义的倾向。从总体上来看,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有所降低,追求远大理想、实现个人抱负的价值观念正逐步退出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则是片面注重个人的、当前的利益。可以说,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占据了主要位置。

3.价值取向多元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众所周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利益主体所出现的多元化倾向,势必导致人们在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上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由原来单一的价值取向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由于他们有着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这种转变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则更为明显。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群体追求的目标愈加实际,“对自身是否有利”成为了大学生是否付诸行动与付出的首要标准,其中更不乏有“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的错误观念。可见,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客观需要。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担负着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其价值观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传播作用,他们对于其理论内核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建设进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的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便于学生深入的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价值观教育逐步转变为一项常态性工作,进而形成一套较为科学、成熟的教育体系。

2.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方法,对于高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多个层次的教育内容,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能够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也相应的具有层次性和包容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其二,开展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教育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努力做到与当下的主流思潮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新时期、新形势的背景下,针对当前社会所出现的主要矛盾而凝练出来的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念,对于指引高校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和理想、坚定爱国主义立场、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融入其教育全过程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有效路径

大学生在思想和精神境界存在一定的问题,势必影响其个人的健康成长,甚至对于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不断创新工作对策,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1.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核。

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对于意识形态理论的认识与理解程度有时不太深入,或者有所偏差,这就要求高校工作者要做好教育工作,带领大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要引导大学生们认识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命运和人民意愿统一到了一起,其精神实质体现出了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利益的思想,从而教育大学生要树立爱国主义崇高品质,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目标方面,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精神层面的道德追求,而且还是为了实现目标所采取的实际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宗旨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祖国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作为高校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引导大学生们深入领会到这一目标是全体国民的共同目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旨在提高整个国民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从而激发起高校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进一步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为最终实现目标而共同努力。

2.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不仅要求人们理解其理论内容、领会其理论精髓,而且还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首先,倡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在高校层面,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不断完善高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关于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集体成人礼仪式、入党宣誓仪式,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历史纪念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逐步在校园内部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既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其次,以社会活动为载体激发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当前,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不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认识,继而运用相关的价值观念处理问题。这样,大学生不仅能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且还能获得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进而激发起自身为社会做贡献的动力。

3.重点把握横向要素与纵向进程的有机契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把握好教育的横向要素和纵向进程,努力做到使两者有效契合,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横向要素涉及教育主体、客体、媒介等要素,教育的全过程不仅要调动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发挥主渠道与主阵地的作用,进而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和工作机制;而且还要考虑教育客体的差异性,制定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做到因材施教。在教育媒介上,按照“全过程”的要求,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努力做到快捷、全面的传递信息。纵向进程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始终,并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侧重点,调整相关的教育内容。例如,在大学一年级时,可以开展“明理知礼”教育,传播正确的行为规范;大学二年级阶段,可以结合所学专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奋斗方向;到了大学三年级,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认知价值观念对于现实的指导作用;大学四年级阶段,则可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得大学生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四、结语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优秀的文化宝库资源影响并培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教化着人们的“德性”,始终追寻着至善的德育理念。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一定要常抓德育工作,努力实现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落实具体工作中,高校层面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创新工作模式,采用大学生们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进程中,逐步完善培育机制,促使大学生能够真正树立起优秀的道德品格,最终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使得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欧融.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程化研究[J].前沿,2014,(3):38-39.

[2]陈月婷.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10):42-44.

[3]金敏,沈建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构建路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1-4.

[4]祝福恩,孙立惺.践行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0):31-34.

作者:张冬宇 单位: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