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马克思主义意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可能会日益显露,人们的价值选择、观念取向日益多元化。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某些国家把中国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核心,企图通过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与诱导达到其“分化”“西化”我国的目的。因此,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马克思在主义意识形态就成为在新时期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和对策。本文立足于我国复杂的内外环境,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剖析,为论述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提供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世界以来我国的改革逐渐进入了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各种价值观念、文化相互碰撞,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日益强烈,因此巩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已经刻不容缓。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就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上层建筑,以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主导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特征
在人文科学研究领域,“意识形态”是一个抽象名词。它被解释为意识形态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抽象的概念。意识形态是在阶级社会中,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体现统治阶级利益的表象、情感和观念的总和。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联系,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就是为了维护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地位而表现出来的阶级和政治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着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功能。两者实际上是有机的统一体,意识形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两个属性和功能来表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和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途径,与意识形态具有天然纽带关系。它们二者相互作用、难以分割的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和传播意识形态的方式和手段,而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历史上一切统治阶级都需要凭借某种途径将自己所属阶级的意识形态灌输到社会中的其他各阶级中去,以完成对整个社会控制。但是另一方面,意识形态总是在一定的矛盾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者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受教育者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和传播,从而形成与统治阶级要求相符合的思想观念和观念体系,使统治阶级的利益在思想领域得到巩固。作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就具备这种功能,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反映,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引导作用,有助于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树立和巩固。当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起着主导地位所具有的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要求。
二、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想宣传与引导的平台和媒介,他们通过向人们灌输和传播科学、正确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促使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坚持正确的、主流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而且使网民获得了各类信息而且他们也能通过隐性教育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深受其影响,使得网民不断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来规范自己思想和行为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对着不再是具体的个人,而是整个社会,我国还有巨大的手机网民,这样就更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辐射力,并对其它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构成一种补充和相互作用。
(二)网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益处
网络具有开放性、信息量大、及时性、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等特点,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相作用,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主体可运用网络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受教育客体进行“传统式”的灌输教育;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今,仅仅依靠传统式的灌输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求我们不断的创新、不断发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赋予教育者新的教育手段,还能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广泛的学习平台。
三、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逐渐普及,网络也日益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甚至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网络已经成为新时代人们生活不可获取的重要媒介。通过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实现对人民群众实现价值引领和规范导向,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到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在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正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达到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现实意义尤为关键。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首先要不断的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继承和发展中保证其先进性和科学性。这里指的理论研究不仅仅是从理论单方面来讲,而是要坚持“实践”这一原则,以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基点,结合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国情进行研究创新。除了这点外,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科学的对待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吸收有利因素壮大自身,以自觉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蚀。第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坚持对广大人民群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结合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分析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注重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差异性。第三,注重掌握话语权,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提高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为指导准则,加强主流网站和网络社区以及新媒体的建设,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育和服务活动。
[参考文献]
[1]俞吾.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石书臣.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J].探索,2003.
[4]马振清.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5]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6]石书成.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J].探索,2003(3).
[7]张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
[8]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徐建军.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J].现代大学教育,2009(5).
[12]童星,罗军.网络社会: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1(5).
[13]郭宏霞,马强强.论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J].黑龙江史志,2013(15).
[14]孙厚彬,李秦,唐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科技资讯,2013(13).
作者:何奕洋 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