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逻辑和路径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逻辑和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逻辑和路径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不仅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而且是促进自身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核心要求。当前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上存在主体话语与客体话语、管理话语与教育话语、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圈内话语与圈外话语的矛盾,需要不断建立话语内容体系、遵循话语转化规律、畅通话语传播通道、创新话语交流方式方法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传播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问题,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性和有效性问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高校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和骨干力量,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前提和关键。

一、高校辅导员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在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与中华民族特色的专门概念”,[1]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自1953年我国开始在高校中设立辅导员制度以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责,而辅导员也成为高校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要依托力量。实践证明,高校辅导员制度是保障我国大学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性制度,具有内在的规定性。

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永恒主题。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各项事业中的指导地位,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前提。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对旧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借鉴运用之后,逐步走上了自主创新的特色发展道路,其中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宣传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这一宝贵经验的具体体现。坚持思想政 治教育话语权,就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其永恒主题就是解决“用什么培养人”和把人“向什么方向培养”的问题,“如果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人、教育人,就不是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2]正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人才培养的“又红又专”,强调大学生既要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改革开放初期又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并明确提出“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任务。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提法,但始终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道德修养与能力提升、智力培育与身心素质发展等方面相统一、相协调,从而也反映了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和一致性。

2.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坚持党的领导的“生命线”,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是同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形态“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当前“在国内外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各种利益、价值观念、错误思潮相互叠加,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价值理想和精神追求,干扰主流思想舆论导向,出现了话语权问题”,[3]坚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需要辅导员围绕高校“四为”办学目标来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即一要坚持人民性,教育广大大学生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一切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二要坚持党性,即教育广大大学生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作用;三要坚持特色性,即教育广大大学生立足我国的国情,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要坚持时代性,即要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中国情怀、世界眼光和把握时代特征,正确处理个人成长与国家进步、时展之间的关系。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核心要求。

高校是重要的社会组织,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在完成这些重要使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是要求高校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项重要工作之中,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近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队伍数量不断扩大,专职辅导员人数已超过13万人;另一方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其中一个核心要求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素质亟待提高。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是要提高他们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引导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围绕“四个坚持不懈”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要聚焦主业,将工作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特别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释难解惑;二要立足日常,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上,引导大学生从日常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坚持底线,坚守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阵地,做好舆论引导和特殊人群的思想疏导,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四要服务中心,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与成才,促进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思想交流与文化互动,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高校辅导员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要矛盾

辅导员所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与其实际履行这种职责之间的差异,构成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要矛盾。这些矛盾从总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内生性矛盾,即源于辅导员个体自身思想与行为、愿望与能力等之间的差异性,需要通过提高辅导员个体能力素质予以解决;另一类是外生性矛盾,源于辅导员个体所处的环境、制度等因素的限制而产生的差异性,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等的优化予以解决。在现实中,内生性矛盾与外生性矛盾往往交织并存,形成一对对矛盾体,而在这些不同的矛盾体中,内生性矛盾容易被关注,外生性矛盾则容易被忽视。

1.主体话语与客体话语的矛盾。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始终是最基本的矛盾,表现为主体主动灌输与客体被动接收的矛盾、主体一元化教育与客体多元化思想的矛盾、主体思想教育内容相对稳定与客体思想状况不断变动的矛盾等。具体到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话语体系之间具有不对称性,表现在:一是需求不对称,即辅导员要说的未必是大学生想听的,而学生想听的辅导员未必能说或说得清;二是效果不对称,即辅导员所说的大学生未必真听真信,而辅导员没说的大学生反而偏听偏信;三是过程不对称,即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灌输往往忽视大学生的能动性,使理论教育流于形式化,而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双向交流中又容易忽视辅导员的主导性,使交流活动流于娱乐化等。正确分析辅导员与大学生主客体之间话语的矛盾,实际上就是要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辅导员如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既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要求来安排话语内容,也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需求来增加话语内容;既有主体要讲的内容,也要有客体想听的内容。二是辅导员如何激发大学生参与话语交流的积极性,既要解决在大学生不愿意听的情况下如何让他们愿意听的问题,又要解决在大学生愿意听的情况下如何让他们真听真信的问题;既要动员他们来听,又要让他们听了之后“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三是辅导员如何发挥大学生在话语讨论中自学自教的作用,既要让他们的思想在讨论中充分表达并形成正确的共识,又要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强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等。

2.教育话语与管理话语的矛盾。

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从理论上看,教育是目的,管理是手段,教育必须借助于必要的管理手段,而管理也必须贯穿教育这一目的。从现实中看,教育注重思想和行为的引导,鼓励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相对更体现人文关怀;管理注重思想和行为的限制,明确学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相对更为刚性。辅导员兼具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因而不可避免地同时具有教育话语体系和管理话语体系,而这两种话语体系常常发生矛盾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辅导员自身职责结构的失衡带来管理话语多于教育话语,即有的辅导员以事务管理为主要职责,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多是以管理话语为主,较少与大学生进行教育话语的思想交流;二是在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具体事务中管理话语往往削弱教育话语的作用,即管理的刚性要求削弱甚至取代教育的人文关怀,如经济资助中的要求公示学生信息等一些程序性要求侵犯学生的隐私等;三是高校多部门管理要求中一些不合理话语直接带来对教育话语的对抗,即高校中有的部门过于强调自身管理的权威性,忽视管理中应有的人文关怀空间,必然造成管理话语与教育话语之间的对抗等。正确分析辅导员教育话语与管理话语之间的矛盾,需要辅导员思考如何对自身所承担的教育话语权和管理话语权进行科学的调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辅导员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即如何落实教育为主、管理为辅,从而使管理话语权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二是辅导员如何减少管理话语要求,即将一些不该由辅导员承担的管理话语要求归还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增加辅导员在管理部门与学生在管理话语冲突上的调节空间;三是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增强管理话语权,即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优化高校管理话语结构,使大学生在参与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中减少与学校管理话语权的对抗,同时也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3.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既重视理论教育,也重视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指导和支撑的关系,才不会陷入‘空洞’与‘盲目’的双重窠臼。”[4]但在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经常脱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脱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解释和指导乏力,二者之间存在难以融合的“两张皮”现象;二是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不够或者实践应用能力不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难以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如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一些辅导员既“讲不清”也“不敢讲”,对大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既缺乏关注也缺乏指导,从而导致一些错误的实践话语在大学生中流行等;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及时性、针对性不够,导致社会中一些错误的思想或思潮对大学生进行渗透,从而使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面临更为困难的局面。正确分析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的矛盾,就是要思考如何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中的独特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辅导员如何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融合,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对实践话语的指导,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话语对理论话语的创新;二是辅导员如何根据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需求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话语来指导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实践,又根据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实践话语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话语体系;三是辅导员如何根据大学生的接受特点来实现理论话语向实践话语的转化,既要将理论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使理论通俗易懂,又要将教师语言转化为学生语言,使理论易为学生接受等。

4.圈内话语与圈外话语的矛盾。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任何一个辅导员与自己的学生之间都会构成工作圈,既包括现实生活的工作圈,也包括网络上的交流圈。在这些圈内,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构成相对稳定的话语交流体系,既有传统的“面对面”话语交流方式,也有网络上的平等式话语体系。但客观上说,这种圈内话语体系具有目标相对单一、内容相对固定等特点,难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相互之间多样化的思想和文化需求,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在圈外建立思想和文化交流体系,从而产生不同于圈内的圈外话语体系,并且这种话语体系目标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且具有变动性。圈内话语与圈外话语的矛盾,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辅导员在圈内与圈外的话语差异性甚至是对立性,会直接导致圈内话语影响的减弱甚至失效,如有的辅导员在圈内对大学生进行说理说教,但在圈外却言行失范,圈外话语成为圈内话语的自然解构力量;二是大学生在圈内与圈外话语之间的矛盾,也直接表明圈内话语影响的失真或虚假性,如有的大学生在圈内表现很好,但在圈外却隐蔽地进行着一些道德失范活动,从而增加圈内话语有效传播的难度;三是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引导在圈内与圈外的工作力度不一致,必然导致圈内话语的片面传播和圈外话语的失控传播,如有的辅导员只重视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而忽视对其网络生活的指导,有的辅导员只重视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行为的指导而忽视对其校外生活的指导等,从而为一些错误思想和行为对大学生的侵蚀提供了可能。关注高校辅导员圈内话语与圈外话语的矛盾,就是要思考如何拓展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时空范围,更好地促进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主要包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辅导员要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既要在理论上做到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真懂真信,也要在行为上按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言行一致;二是辅导员要增强对大学生圈外生活的思想引导和行为指导,既要努力了解和指导大学生的圈外生活,努力做到“人在哪儿,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儿”,又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信息渠道对大学生的圈外生活进行必要的预警和及时的干预;三是辅导员要增强对大学生圈内生活和圈外生活的科学指导,实现圈内话语与圈外话语的体系同构,从而促进大学生圈内圈外、线上线下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性。

三、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实路径

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塑造大学生的精神品格,使其排除一切错误思想或思潮的干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凝神聚力。

1.建立话语内容体系。

“对一定阶级、政党的成员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的职责,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据。”[5]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必须构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体系。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彻底性,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传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和进头脑。在马克思看来,“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辅导员只有发挥理论动员群众、理论掌握群众的功能,才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二是坚持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性,加强中国国情教育和国际形势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把握历史潮流,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各项工作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引导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四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保障性。多次强调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2.遵循话语转化规律。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辅导员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规律,从根本上讲就是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三个规律,具体地说:一是遵循理论灌输与学生自教自律相结合的规律。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过程,既是一个主体向客体进行理论灌输的过程,也是一个客体不断进行自我内化的过程。理论灌输是前提,具有显性的特征;大学生自教自律是关键,具有隐性特征。辅导员的理论灌输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成效必须由大学生长期性的自教自律来显现;而大学生的自教自律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二是遵循系统性理论教育与针对性时事热点教育相结合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必须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对这些理论的掌握和应用必须与时事热点、社会问题等的观察与分析相结合,才能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理论讲深、讲透。三是遵循理论正面教育与错误思想批判相结合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的不是经验和教条,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面对社会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错误的思想或思潮,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对他们进行揭露和批判,只有坚持这种针对性的批判,才能引导广大学生在错误思想或思潮中站稳立场;反之,缺乏批判的理论教育既缺乏说服力,也是对错误思想或思潮泛滥的纵容。四是遵循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规律。坚持以不同的群体为对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分层分类、因类施教的优势;同时由于大学生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坚持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也越来越成为辅导员的共识。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群体的整体性要求,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与服务,无疑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的全覆盖。

3.畅通话语传播渠道。

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传播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既要发挥好不同渠道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独特作用,又要保持不同渠道之间信息的畅通、资源的共享。一是建立课堂育人的融合渠道。每位教师、每门课程都应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辅导员不仅要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而且要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提高这些课程的育人效果出力献策;同时辅导员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研究成果开设一些思想政治素质课程,以选修课程、主题报告和视频资源等方式供大学生学习,探索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路径。二是构建实践育人的合力通道。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军事训练等高校实践育人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参与的自觉性较大,辅导员要结合专业特点与专业教师共同策划、组织好这些实践育人活动,做到“人人愿参与、人人能参与”,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三是拓展文化活动育人途径。高校中的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等是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辅导员要指导好这些文化活动,将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专业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校外活动与校内活动相结合等,不断拓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四是建好网络育人平台。当前网络学习与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离不开网络渠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特别是建好“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延伸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时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效率与效益。

4.创新话语交流的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现代化特征就是更加重视主客体之间的平等交流与交互,辅导员也要在与大学生的话语交流方式方法上不断地进行创新,既要吸引学生参与,又要实现有效引导。一是加强对传统方法的改造与传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许多好的方法,如面对面的谈心谈话、主题互动式讨论或辩论、集体或团体帮扶活动等,这些传统的方法在当前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旗帜鲜明地予以继承,并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作必要的改造。二是积极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当前新媒体及其技术的普遍性、便捷性运用为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进行话语交流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网络话题设置、网络主题推送、网络社区互动等能有效地增强对学生的吸引,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人群交流覆盖面。三是坚持对社会化方法的合理利用。当前社会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和交流方式可以为增进辅导员与大学生话语交流提供借鉴,如借鉴“讲好中国故事”的活动方式开展“讲好身边故事”活动,借鉴社会大数据运用模式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流大数据研究;等等。四是坚持对国际经验的合理借鉴。国外一些高校在道德教育等方面有一些好的方法和技术,如价值澄清、意义治疗等以“生存叙事”的方式引导受众,借鉴这些方法和技术,辅导员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流的情境模拟、过程设计、氛围营造等方面上进行大胆创新,以增进大学生话语交流的情境体验。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论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6).

[2]郑永廷,张国启.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6(2).[3]李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在规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3).

[4]王习胜.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与发展趋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9).

[5]王秀阁.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角[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作者:刘宏达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