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互联网思维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其高速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满足当今时代人们的需要,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而青年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和追求个性化生活的特点,也享受网络的社交互动、休闲娱乐、消费与创新等功能,这使互联网成为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媒介,其中对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尤为广泛而深刻,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影响。但互联网像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和空间,也伴随着一些新的挑战。高校应在21世纪“互联网+”的时代,抓住这次机遇,结合当下大学生的行为现状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忽视网络的消极影响,合理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大学生;引导研究
互联网作为信息资源传播的载体,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等特征来传播免费的资源。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来交互式传播新闻、音乐、影视和热点问题。互联网拓宽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和沟通途径。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由于信息传输的可控性和监控性低,同时,青年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也比较低,很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甚至网瘾等不良行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几乎每天都接触网络,通过网络来学习和休闲娱乐。要引导和改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来加强思想教育,不能一味地堵截和封闭信息,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行为现状
1.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快捷、方便加速了知识的激增,使互联网时代也成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为当今的教师和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知识库系统,使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变得更加多样化。如今的新媒体技术都是学生可以选择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上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实现跨国学习交流,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自身的潜力。高校也抓住这次机遇,将新媒体应用到教学上,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新媒体为青年大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便利。在上大学期间,身心迅速发展的青年大学生对于外界社会充满好奇心,对于正处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大学生们来说,新媒体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比家庭和学校更为广阔的空间,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来了解社会,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新媒体被使用的广泛程度已经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大学生几乎每天都会使用互联网,甚至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需要互联网的支持来满足他们获取信息的需要。新媒体行业已经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使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海量信息、享受超越时空的快捷,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
2.互联网是进行社交的重要工具这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软件迅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微博、微信只花费14个月,就占领了中国市场[1]。互联网正凭借着其传播速度快,信息的及时性、海量性、互动性逐步成为“第一媒体”。特别是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更以其携带方便和强大的功能优势,成为青年大学生的宠儿。一大部分产生了依赖手机的心理,这种情况在大学校园尤其严重。微信、微博等软件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互联网是大学生和外界进行沟通的桥梁,与朋友进行交流的渠道。每天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来浏览时事新闻、分享喜悦、展示生活,这些方式已经成为每个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来展示自己,满足自我需要,找到自己适合的圈子来进行交往。
3.互联网是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工具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它给大学生群体造成巨大的变化,它涉及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思想观念、交往途径、教育体制等各个方面,同时由于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广,应用领域多,使之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购物创业必不可少的媒介。大学生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他们思想活跃、头脑灵活、注重感官刺激、喜欢追求时尚,而互联网恰恰结合了所有特点,可以看各国的电视、电影,可以玩电子游戏,可以网上购物等等,互联网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们娱乐消遣的精神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增强了他们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同时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更为多彩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乐趣。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更不能忽略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高校应与时俱进,加强德育工作[2]。这同时也引起了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在2000年思想政治会议上就提出过:“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中国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必须时刻清醒地看到网络技术的负面影响。
1.网络不良信息引发的负面影响一体化和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由于缺少高强度的监管和监控使大量的没有经过过滤、筛选的信息传播出来。一些观点、思想以及反动信息、色情信息、虚假信息等垃圾信息传输到互联网上。而作为没有准确分辨力和判断力的青年大学生来说,这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政治方向。有些大学生出现了自律道德严重弱化的现象,用污秽的语言宣泄自己的不满,对他人进行抨击,长期处于不良信息的氛围中,使大学生的素质下降,不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发展。还有部分学生接触过邪教组织的宣传、分裂国家和歪曲我党的信息,甚至有部分学生浏览过赌博信息,受到过网络诈骗的学生也不计其数。在大量的垃圾信息的充斥下,大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误入迷途,他们的价值观会受到侵害,使大学生道德失范成为可能。
2.互联网对高校传统学习方式的冲击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拥有很强的民主和自主性。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式”教育,达不到个性化和新颖性,仅仅是因材施教,使教育的效果减弱。大数据时代,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大学生认为传统的授课中知识系统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及时更新,而教学方式也相对落后陈旧,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互联网使知识信息的传输更直接、自由且图文并茂,更加吸引广大青年大学生。并且,网络知识的丰富性也可以使大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遨游,扩大了获取知识的渠道,使他们自愿、自主地去获取知识,这也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教师在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下只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当然这不意味着教育者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反而是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教育者要学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获得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动态并以此来帮助学生,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在自由平等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更容易开展下去。面对新时代、新技术,高校应做到正确地收集、分析、运用大数据,将思想道德教育和大数据有效地结合,敢于打破传统,这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3]。
3.大学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随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由于自制力差而出现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互联网上的游戏确实丰富多彩、新颖且刺激,这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网络游戏的PK、排名等功能也引发了他们的挑战欲望。他们热衷于暴力游戏、射击游戏等等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发泄自己的愤怒并从中得到快感和满足,甚至不惜通宵达旦在宿舍或者网吧上网。另外,在网上阅读和传播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使缺乏认知力的青年就像吸毒患者一样难以自拔地沉溺于网络,逐渐脱离现实社会。这不仅伤害眼睛,影响身体健康,还会使学业下降,特别对于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进入社会的过渡期,学业的荒废使他们的整体素质下降,有些人甚至误入歧途、出现社会活动减少、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依赖烟酒等,最终成为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由此可见,互联网除了带来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进步等积极方面的影响,在危害青年大学生的生活行为上也有严重的影响。高校应思考对策,对行为出现偏差的大学生加以引导。
4.网络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是网络世界的活跃分子,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使大学生很自由地畅游在网络世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很自然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敢和人进行交流,不愿意上台展示自己,这使他们更愿意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们有许多的朋友,可以随便交流,但生活在那个尔虞我诈的虚拟世界,使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对真实的社会有着怀疑、抱怨甚至仇恨。部分大学生由于长时间地与电脑进行交流,变成了人和电脑交往,减少了和外界的接触使他们在情感上依赖着那个虚拟的世界,使他们不善于和身边的人打交道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交方式都退化了。长期地沉溺于网络交往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人际关系疏远,对他们的家庭观念、亲情观念都有严重的影响甚至对未来丧失信心,严重的甚至导致心理变态。
三、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对策
1.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当前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来号召大学生走出宿舍、走出网络,从而摆脱过度依赖网络的心理需要。同时教育者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活动,借此来潜移默化地改变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对网络的依赖。另一方面,高校应经常开展文化传播活动,通过党课团课、政治理论课堂、时事政治讲解、革命红歌比赛等活动来丰富校园生活,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政治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来巩固大学生的正确思想,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大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高校还可以通过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来吸引大学生参与。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的检查评比活动,组织学生定期对校园进行清扫检查,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大学生走出网络世界,接触现实生活并体会到现实生活的乐趣,从实践活动中学到网络上不存在的知识,引导大学生正确地面对网络世界,并且发现精彩的现实世界。
2.提升网络思政的引导能力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尊重和借鉴互联网思维,建立网络教育专门的管理团队,在官方的渠道同步发送真实可靠的信息,使高校的新媒体具有权威性。团队专门负责网络的监督、管理、控制、引导,设立信息管理专员,提高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应对能力和领导能力。高校应在学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及时地发送时事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力求把深奥的哲理知识编写成具有时代特点的知识,增加其趣味性,并且呼吁大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在平台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规范等知识,传播正能量的行为,充分利用互联网快捷、便利和交互性的特点,大力开发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平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引领工作。高校还应号召学生群体中的领导者发挥榜样的作用,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骨干一定的空间来转达基层学生的意见,培养网络评论员,积极转发有价值的信息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与讨论、关注网上信息,更设有专职人员了解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这样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心理变化,掌握第一手资料,起到连接学校和学生的桥梁作用,让大学生每天在正能量信息的耳濡目染中使思想得到升华。
3.运用“互联网+教育”改革教育方法互联网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重的挑战,我们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应结合互联网的优点运用到大学生的教育上。高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在课堂上和教师共同学习、互动讨论,来增加课堂的丰富性,提高同学的积极参与性。在课下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来作业、传播学习资料、建立问题讨论区等多种方式来引发大学生的兴趣,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当然,学习互联网思维不是抛弃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传统教育的优点,并且结合互联网的时效性、及时性等优势形成合力,牢牢抓住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才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4.加强大学生自身处理信息的能力青年大学生正处在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心理走向成熟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发各种心理变化。高校应注意到互联网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积极主动地应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心理挑战,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心理教育。高校应利用互联网建立心理教育网站,扩大心理教育的渠道和沟通方式,加大心理教育课堂的覆盖面,不论是传统授课还是网上授课多种形式结合来加强其影响力[4]。另外,高校还要注意研究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注重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自觉接受心理辅导的服务。在互联网时代,要教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有针对性地浏览和接收信息,学会分辨,了解网络和现实的差距以及正确处理网上和真实存在的朋友之间的关系,学会自我调适心理变化,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
四、结束语
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未经过社会的洗礼和锻炼,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QQ、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崛起对大学生的学习和认知都产生了影响,尽管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经济建设,扩大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学习和休闲娱乐都成为更简单方便的事情。但是,互联网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的消极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沉溺于网络患有网瘾的青少年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沉浸于网络游戏的青年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这些问题都是高校教育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高校领导者应将网络系统管理列入日程,健全监督机构,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晓鹏.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2):24—26.
[2]张春.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铜仁学院为例[J].科技展望,2014(22):14—16.
[3]刘虎,王超.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5—29.
[4]邓军.互联网思维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记者,2015(36):35—37.
作者:陈前1,唐莹2 单位:1.肇庆学院 2.共青团肇庆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