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路径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路径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路径分析

摘要:高校公共精神的培育状况直接关系着大学生能否成长成才、关系着高校能否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建设人才。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公共精神还有缺失,主要表现在社会责任感欠缺、价值观念偏差、实践参与能力弱化、自律精神缺乏、公共情怀欠缺等方面。对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推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迫切性

公共精神是作为“公共人”和“自然人”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和政治价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当前正处于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期,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促进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举措,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需要,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懈动力的需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公共精神存在缺失的部分,主要表现在社会责任感欠缺、价值观念偏差、实践参与能力弱化、自律精神缺乏、公共精神欠缺等方面。当前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缺失,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内在自身因素,也有外在环境因素;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采取合理措施培育大学生公共精神,就显得极为迫切。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对策建议

要认真贯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表现,坚持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促进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

(一)加强环境建设,培育有利于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校园环境和新媒体环境1.建设和谐校园,创造优良公共精神培育的“线下”环境对大学生而言,校园是其学习成长十分重要的场所,是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领域,更是培育其公共精神的重要领域。因此,必须努力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第一,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宣传。为培育大学生公共精神,必须努力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宣传。高校管理者要创新管理理念,努力引导全校师生员工讲和谐、促和谐;教师要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贯穿于教授课程的始终,要对大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思想引领,点滴创造校园和谐环境。第二,加强和谐班风建设。要鼓励大学生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致力于班风、学风的建设,努力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增强其集体观念和责任感,培养大学生公共责任感。第三,加强学生组织建设。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组织的引导和管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组织的活动,并对学生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期提升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合作和奉献等公共精神。2.优化新媒体平台建设,创造文明的公共精神培育的“线上”环境以微博、微信、博客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思想、行为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在当前网络新媒体技术普及的时期,要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营造良好的“线上”新媒体环境。要注重对新媒体平台内容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其增强网络自律意识,增强识辨能力,从源头上净化网络新媒体环境;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建立诸如网络舆情分析、网络舆情监督等机制,对大学生应用新媒体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一旦出现问题,立即予以纠正,对违规散布不良信息、不当言论的学生进行必要的纪律处分,以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国对大学生进行公共精神培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与西方国家开展的公民教育是不同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发挥不同教育主体的作用。1.重视课堂教育必须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依据大学生实际、创新教育形式,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经常性地引导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提升大学生的使命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必须使每门课的任课教师都能够做出表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等课程的学习当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2.重视自我教育“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对于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而言至关重要,是大学生公共精神塑造的关键途径。首先,大学生要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课堂、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其次,大学生要经常性地自我反省,对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及时反思;再次,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实践锻炼,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公共责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3.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教育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团干部、任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导师班主任。为了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必须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对国内外形势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以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言传身教,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做好引导者和指路人。

(三)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也只有依靠制度的完善,才能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才能促使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形成长效机制。第一,建立激励机制,对于能够带头发扬公共精神、展现良好思想政治素养并能够在实际行动中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行为,给予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奖励,以引导其他大学生向其学习。第二,建立惩罚机制,对于那些言行上违反公共精神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以使学生明确错误言行对自身的危害和对他人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达到警示其他大学生的目的。第三,建立监督机制,监督的对象不仅包括网络新媒体运营者、信息者,而且包括每个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监督的内容不仅包括在网上的言论,还包括在课堂上、在活动过程中、校园内发生的违背公共精神培育的言行。

(四)加强自律,促使大学生真正实现公共精神的自我培养大学生不仅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修炼,努力做到道德自律,而且要将这种道德自律内化为负责任的行为自律,通过“修身”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大学生要准确定位自我,加强道德自律。大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找准角色定位,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将外在强制转化为内在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自律意识,并自觉践行,主动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袭。第二,大学生要严格要求,加强行为自律。大学生在加强学习锻炼、参与公共事务和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增强识辨能力,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甄别出对自己成长成才有利的信息,为我所用;要加强自我控制,合理利用网络而非沉迷于网络;要及时进行自省,对思想上、行为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予以改正;要自觉践行道德自律,使道德自律真正内化于具体行为之中,不在网络上错误言论,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意愿,并对自身言行负责。

(五)注重实践,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展现出的责任感和公共情怀、致力于公共利益实现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因此,为了培育大学生公共精神,应号召大学生注重参与社会实践,“应尽量培育个人责任感”,提升社会责任感。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另一方面,大学生要珍惜难得的实践机会,志存高远,将个人梦想与伟大中国梦相结合,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徐锋华.“90后”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3,(1).

[2]杨瑞杰.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5,(13).

[3]马斌.公共精神之解读[J].传承,2010,(8).

作者:朱存库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