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积极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消极”取向向“积极”取向的转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改进教育方法;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积极体验,塑造积极人格;优化艺术类大学生培育环境,健全支持系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课题项目:该文系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20世纪末,在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潮———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它主张从“积极”入手,与传统的主流心理学的“消极“相对,注重个体的内在力量和美德等积极的力量和潜能的激发,从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人类实际、美德和基能等出发,提倡用一种全新的、积极的方式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答,并且在这个解读过程中去寻找可以帮助所有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属于自己幸福的种种因素。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等方面。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和谐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积极心理学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整合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我们应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什么。是“人”,是引导、增进、提升人,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从“善”的角度出发去实现情理的交融与整合。然而,目前的思想教育模式并没有按着理论所说的方向发展,而是在某些方面偏离了原本的结果。导致这些现状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既与现在社会发展局限造成的时代境遇有密切的关系,也与现在所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分割。或许外部的时代境遇我们不能避免,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走出这种发展的困境,只能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范式去突破,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若想要突破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理解方面的困境以及现代人精神方面的困境,就必须由个体中心范式向相互理解范式转化。

2.改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我们往往只是单方面去灌输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政治准则,忽略了大学生自身的观念和观点,大学生不是完成社会规范这一任务的产物,也并不是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不是完成任务的必要工具。把自己置身于教育者的角色,将学生片面地看成“问题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通病,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信任自己,降低学生在面对自己时的心理防御,从而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帮助其解决思想政治问题,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然而,积极心理学认为,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和大学生一样都是需要发展和成长的个体,教师不再是“教书匠”,与学生的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师应该重新认识自己的职责,学生是发展的,应该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自我成长中的积极体验。

3.优化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是由工作思路来决定的,不仅如此,工作思路更是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积极心理学在对待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习中采取了更加全面的方法,它将重心转移到对自身诸多品质的激发和研究上,提出了积极预防的理念,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因为“只有人本身的诸如对美的追求、乐观、爱心、胜任、勇气、工作热情、对未来满怀期望等积极品质才是预防问题产生的最好武器”。因此,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摒弃“修补—纠正—再修补”的循环往复的传统思路,提倡更加科学客观的预防观念和心理,即通过激发、培育学生的积极品德来完善学生的人格和思想政治素养,既可以减少问题出现的频率,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遇事的解决能力,这才是预防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有的思路。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1.尊重艺术类大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作,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何种手段去教与教育主体密不可分,而最终教育结果的好坏则是与对受教育者的定位密切相关的。正如积极心理学所认为的,在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下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教与被教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成长和发展的个体,都是学习的个体。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自我成长的积极体验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心理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摈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较粗放、简单的,以批评提醒、反复惩戒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应采用既有利于培育受教育者良好道德品质,又可以帮助受教育者矫正不良品行的教育方式,如沟通、说理、理解、接纳、交流、赞美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大学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促使大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品质,并积极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激发自己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寻找和创造发展的渠道、方法以及发展成效,逐步培育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且具备积极人格的个体。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批评教育、品德评价、榜样示范等方式,尽管这些方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否定某些东西和肯定某些东西来使一定道德规范和政治准则内化,具有很强的规定性、灌输性和强制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把大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并且重点发掘和培育,重视大学生思想形成过程的积极研究,给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开辟更大的舞台。

2.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积极体验,塑造积极人格。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积极体验和领悟。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行动能力,培育他们对社会的奉献意识,激发他们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斗志,强调和重视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全面的、客观的、正确的认识,让他们在为社会和他人奉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体验自我的存在,收获帮助他人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自身对他人的责任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积极体验。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就要解决其需要。解决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的矛盾,将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体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因此,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业、心理、就业、人际交往等问题想要得到解决,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之放到日常教育和服务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始终,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解决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3.优化艺术类大学生培育环境,健全支持系统。建设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高校也属于社会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个小型环境,将高校这个小区域的环境建设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极大的好处。想要达到此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立志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以品味的高雅和学术性的思想为最终目标,组织以文化、科技、学术、娱乐、思想为基本内容的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全方面、多样化的健康发展;采取网络手段,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将网上虚拟与现实实际相沟通、结合;完善管理体制,营造一个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高校制度环境。发挥高校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高校组织有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资源优势,可以为先进文化提供了交流和发展的平台,并且还可以影响到周围的社区。高校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想要更好地发展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向社会靠拢,与社会加强联系与合作,取长补短,将高校人才、技术、知识能力等潜在优势发掘并转化成可以引导和发展社会的现实力量。

参考文献:

[1]郑永廷,张彦.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姜相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

[3]AlanCam.积极心理学[M].郑雪,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2+189.

[4]吴昊,王会珍.试论积极心理学观照下的高校幸福教育[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6):132.

作者:高健 刘海洋 张文娣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