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需要层次理论作为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成果,探索了人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关注人本身、尊重人自身需要及人的价值的突出特点,展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特征。文章将需要层次理论引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有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对于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教育内容的深入挖掘、教育方法的不断丰富、教育环境的改善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朝着人性化、人文化和科学化的方向迈进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优化
马斯洛研究分析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继承和发扬了前人关于人的需要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探索并形成了需要层次理论。本文将需要层次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另辟角度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一、需要层次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1.需要层次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新媒体风起云涌、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实际需要的现实性,以学生为本,注重满足其各种合理需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引领大学生发挥自身潜能,逐步满足自身需要,最终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2.需要层次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时代新人,但是现有教育的方式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总体和个体已呈现出新时代的特征,导致其个人需要呈现出差异性。此外,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不会一成不变。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也是如此,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特点。因此,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运用需求层次理论来创新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牢牢把握大学生需要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变化性,精准把握大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真正将大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需要层次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的动力和源泉是人的内在需要。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不断促使人们参与社会实践去改造自身和改造社会,最终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它强调和重视人的因素,重视挖掘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注重彰显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推动人的自我实现,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合理借鉴该理论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更加科学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又是最终归宿。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实现教育主客体的相互融合与协作。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P377)与此同时,高校还要树立“实践育人”的观念,没有科学、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宗旨就无法落地生根,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沦为一门纸上谈兵的学科形式。
二、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求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借鉴吸收需要层次理论,为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指导。
1.科学设置教育目标,注重层级性和协调性。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和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和协调性,甚至出现逻辑混乱的局面,因而不能直接和完整地体现教育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内容的科学设置。需要层次理论设置了层级分明、协调有序的需要层级结构,展现了个人成长发展的清晰路线和前进方向。因此,我们要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原则和总体目标下,深入研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目标设置特点,注重教育目标的层级性和协调性。党的报告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行了全面部署。基于此,笔者认为,若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角度考量,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化为“时代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好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终极教育目标相契合,二者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一方面,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性,做到层次分明、目标明确。需要层次理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目标,并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内在关系。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借鉴需要层次理论成果,准确把握大学生的需要层次结构,制定出适应大学生对“美好生活向往”具体的、阶段性的教育目标。要深刻把握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涯的发展轨迹,依据育人对象、阶段、专业的差别,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议程设置工作,即设置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具体教育目标。另一方面,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在协调性,做到共同作用、协调联动。需要层次理论构建了人类行为内在动力结构系统,将需要划分为基本需要和发展需要,二者之间不是孤立无援的,而是彼此协调联动的。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彼此也是协调联动的关系。个人目标的实现为社会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社会目标反过来为个人目标的实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高校在思想政治目标设置中也应充分注重目标的协调性,实现多重目标比重均衡,协调发展,即积极建立、引导、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在追求满足个体需要的同时能够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思政育人模式。
2.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注重层次性和人文性。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处于不断追求之中,这种追求是不以外界的变化而消亡的。“任何需要的满足所产生的最根本的后果是这个需要被平息,一个更高级需要出现。”[2](P70)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教育目标的具象,内容是否丰富、针对性是否明确,能否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体,而哲学、传统文化、法制、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甚至缺失或流于形式的现象。因此,各高校要汲取需求层次清晰递进的优势,在严格遵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的前提下,突出尊重人性、关注人性的发展需要及价值追求,着力构建符合时代新人需求层次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内容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有效指导。一方面,以突出层次性为要求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层次性和渐进原则,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期、不同年级阶段的发展需求,着力打造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教育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突出人文性。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家,强调教育课程内容要依据国家和民族特点,突出教育内容的人文特征。第一,要着重依据大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情感共鸣点设置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注重从传授、教育知识转变为以重视学生学习成长为主体。第二,突出认知与情感的双向驱动。在教育内容设置上要结合大学生的认知、情感特征,突出强化情感教育、感恩教育、道德感化的主体内容。第三,课程设置要融入社会实践。高校要积极搭建大学生成长需求的社会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上,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健康成长。教育内容设置还需要重视仪式感和学生的体验感。要积极开展符合学生心理预期的教育活动,注重利用开学季、毕业季、新生入学和学位授予等关键节点和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着力构建人文、道德、科学互融共通的教育内容体系。
3.综合运用教育方法,突出针对性和激励性。当前,尽管高校普遍进行教学方式创新,以改变传统“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但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发展,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未被挖掘和开发的潜能,一旦爆发出来将给人强大动力。因此,“因人而异”“以生为本”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设定的基本原则。高校要采取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将教育者和受教者联结起来,发挥高校的纽带作用,有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持续性和科学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和实效性。首先,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根据目标群体的特点,差异化实施教育内容,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鼓励、支持、引导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各高校要在把握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并选择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比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进行道德品德教育时,采取实践磨练法、榜样教育法和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在进行心理教育时,可以运用心理咨询和心理主题演讲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其次,要倡导激励教育法。主要包含物质激励、理想激励和榜样激励三种方法。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离不开外在的激励。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一个温暖的目光、一句宽慰的话语、一场先进典型的报告会都会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甚至能够激励学生的一生。因此,高校在运用激励法的过程中要根据对象特点和教育内容的要求,综合运用物质激励、理想激励和榜样激励法,不断创新激励的方式和途径。
4.积极优化育人环境,注重自主性和建设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的生根落地创造了外部条件,为高校思想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保障。当前,部分高校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导致教育资源捉襟见肘,还有部分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存在低俗化、快餐化、消费化、娱乐化倾向,无不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我们需要借鉴需要层次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环境引导,努力发挥育人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条件保障作用。首先,要以建设性原则构建育人环境。各高校要将育人环境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进行建设,逐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人文艺术、校风学风建设。在此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育人环境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杜绝环境改善即为育人成效的“唯环境论”错误观念。高校还要正确处理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开放环境与封闭环境、直接环境与间接环境、良性环境与恶性环境、社会物质环境与社会精神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其次,要以自主性原则构建育人环境。所谓自主性原则就是在教育实践中注重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使主体在环境中生发自主意识、独立意识、主动意识和驾驭意识,而不是依赖意识、被动意识、盲目意识和奴役意识。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根据个人成长的发展轨迹,深入认识和了解世界、国家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动向,积极引导大学生规范个人行为,借鉴、吸收、接受各种先进科学理念和思想文化,融入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中,向着美好生活奋进。综上所述,本文以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现状,力求从新时代大学生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角度,将需要层次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探索需要层次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意义,最终得出要合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科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系统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作者:严敏 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