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新媒体基于自身突出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到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对新媒体时代特征建立新的认知,并能了解其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基于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图示;巧妙运用新媒体教育资源,合理迎合大学生的认知习惯。令他们能以更积极的心态融入到学习氛围中,能从中有所启发与领悟,将其内化成自身的品质修养。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
一、引言
新媒体环境下,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带来新的启示与平台。教师在传授思想政治教学信息过程中,将新媒体作为新的教育载体,可向学生更快速的传播理论知识。同时,学生在接受思想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也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具备更多的途径去进行学习。而大学生在学习思政教学内容过程中,他们的接受效果成为衡量教师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及思政教育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基于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价值。但是,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复杂的网络信息,也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倘若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过程中,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接受效果,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也不能达到一个正常的水平,加之网络不良信息的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很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恶劣的影响,甚至会产生偏激行为。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针对于新媒体对教学及学生的影响,应以更客观且全面的视角进行分析。能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优势,也要能深刻的了解其对学生思想、心理的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概述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时代”是一个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紧密相连的时空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包含着所有的客观环境。而所谓的“新媒体时代”,是相对其他时期提出的具有其特性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基于前沿技术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依托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新型媒介,展现出显著的交互性、技术性、甚至是全球性特征。相较人类历史上存在的其他时代,新媒体时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高度的媒体融合度。即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媒体的形态在实体与技术层面进行高度的结合,不同类型的内容与传播渠道进行融合,甚至与各个领域的文化、市场等进行融合。新媒体时代,是一场巨大的媒体转型,对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其二,海量的信息及数据。新媒体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可快速的获取巨量的信息与数据。同时,新媒体正以一种人类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将人类带入到新媒体的特殊环境中。并使人们毫无察觉的变成了受众,并会持续产生影响。其三,网络化的社会生活。新媒体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当代更多人的价值体系与知识体系。其已经被渗透到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各个领域,网络行为已成为大众的主要娱乐方式及活动形式。尤其,当下的年轻人,通过新媒体建立了新的交流与互动关系,形成“虚拟结合”,展现出新的社会生活环境。
(二)新媒体环境下接受效果内涵
“接受”这个词汇,有承受、认可、采纳之意。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话,其更强调在内在因素作用下,而产生的接纳行为,表示对外界事物、人物等方面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与观点。而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教育信息是接受客体,新媒体是作为载体,对教育信息进行传播。而学生作为接受主体,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基于新媒体这个教育载体,对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筛选、认知、吸收、外化,从而形成常规的学习行为。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在课堂上、课堂下,线上、线下,借助于新媒体将思政教学信息、及教师自身的政治立场、观点等,利用新媒体传输给学生。从而,对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等,进行正向的引导。而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接受过程变得更加的高效、快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令他们能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思政的氛围中。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对策
(一)合理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图示
基于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受到广泛普及。透过新的媒体传播工具,大学生获得更多认知世界、获取信息的途径。在这样多元文化熏陶下,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心态等,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无论是网络上喧嚣,还是现实社会的复杂性,都为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在我国教育领域内,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他们在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输出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对该学科尚未产生一定的认同感,更多情况下只是当作学习过程中无法逃避的任务。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及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等,对自我认知应不断的进行提高,并能合理调整主体的接受图示,从其根本上改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偏见。而所谓的接受图示,即是主体接受思政教育信息的过滤网,其更强调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处理,令学生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去接受这样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利用新媒体等信息传播手段,选择更加科学的测评工具,不断提升教育主体自身的接受图示的自我认知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想教育主体信息过滤的能力。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传授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接受图示相匹配时,相关思想教学信息将会被同化性构建,这样,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了解与吸收。反之,当思政教育工作者所传达的教学理论知识与受教者的接受图示相悖时,则会对所传输的信息进行顺应性构建。由此可见,接受图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与理解效果。当他们的接受图示的自我认知度有所提升时,其基于自身主观的需求,会更主动的了解与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相关资讯的把握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将对学习成绩的重视,逐渐转化为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并能够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发展,不断强化他们的接受图示,并能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健全人格。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建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并能够对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以更包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而教师应对学生更好的接受其所传输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能产生更强的内在驱动力给予一定重视。能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形成质的转变。而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还应重视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充分满足其整体需求时,能关注到个性化需求。在更加科学的教学环境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逆商。并对个别思想政治立场、思想政治觉悟较低的同学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完善他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其接受图示的自我认知水平,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
(二)巧妙运用新媒体教育资源,合理迎合大学生的认知习惯
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向大学生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落后、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早已无法满足学生接收信息的习惯。而教师若想有效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应找到符合他们思想特点、认知习惯的教学方式。能令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而有效的领会与吸收思政理论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若能从空洞说教、单项灌输,合理的过渡到科学引导、和谐沟通的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同时,教师在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过程中,应善于利用新媒体,不断丰富教学手段。而借助这样新的信息传播工具、交流平台,可更好的迎合大学的认知习惯。并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与教师建立更融洽的交流模式。如教师应将微信、微博、校园BBS等,作为新的教育工具,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建设更多元、更具趣味性、灵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新途径。基于此,使大学生能对教师的教学手段进行很大的改观,令他们能带着更加积极的心态,去与教师进行交流与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而言,教师将新媒体科学融入到思政课堂上,并利用引导式教学模式,激发大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例如,教师可将思政理论知识与新媒体进行结合,打造更生动的多媒体课堂。运用大学生更感兴趣的方式,与他们产生更融洽的交互。与此同时,教师可运用新媒体去创建更轻松的实践课堂。可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制作成视频课件,通过微信等平台发送给学生进行观看。并向他们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在线下、课下去完成。如教师针对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或事件,可将其客观现象制作成视频提供给学生进行观看,并鼓励他们到各个学校对其他学生进行采访,了解当代青年人对此事的看法。并以采访视频加文字形式进行整理,回到课堂上时与教师及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思政教学内容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将其与实践生活进行联系,并利用新媒体去接收信息、记录内容,形成更高效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令他们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还能使他们更了解中国、了解历史。能对当下的政治局势等,建立新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大学生进行更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并在他们实际深入实践生活过程中,不断强化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最大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从其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对其接受效果。
四、结语
总之,高校教师在向大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过程中,应科学的运用新媒体等技术,最大化发挥其教学优势与价值。并基于对新媒体环境下接受效果内涵的深入了解,制定有效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教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7):145-148.
[2]李吉彬.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题教育创新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3]朱鹤.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性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4]崔宏博.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5]申晨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8.
作者:李虹谕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