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研究针对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独有特点——国际性,培养国际学生热爱中国意识,提出三大培养策略:培养国际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升国际学生学习成长的动力和加强国际学生文化感知的能力。
关键词: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策略
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求学。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正进一步的提升。提高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要求。
一、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国际学生来华求学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来华求学的国际学生已经接近50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刷新,表明中国越来越成为吸引国际学生的留学目的国之一。加强国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中国留学事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进国际学生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推动国际学生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桥梁,使他们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格建设者和重要参与人。
(一)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国际学生是全球教育资源流动的推动者,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影响力的重要显性指标之一就是进入这个国家的国际学生人数,新时代的中国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的大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这种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来华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国际学生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求学,增进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丰富,它包含了对国际学生的思想引领,文化认知,精神塑造、风尚牵引。完善的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向实处、深处发展。
(二)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来华国际学生,这些学生有着天然的外国身份,他们是来中国学习不仅仅只是汲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中国与外国的联系,建立中国和外国的良好关系。长期以来,中国被美国为首的西方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污蔑,他们试图抹黑中国形象,将中国的国际资源压缩到最小化,西方亡我之心一直不死,他们通过媒体,报刊等对外宣传中国是如何落后,很多没有来到中国的外国人都以为中国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被描述成愚昧、落后、懒惰等形象,国际学生来华求学,一方面真实的了解当今的中国,一方面也是最好的宣传员,他们回到自己国家后,将中国的现实情况带给本国人,这是对中国形象最好的宣传。有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大提升。
(三)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全球治理成为了诸多国家的共识,全球变暖,海岸线上升,海啸、地震,人类面临着诸多共同的天灾人祸,人类命运从来没有像以前任何一个时代被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国际学生是沟通世界各国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基于积极引导国际学生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打破文化的隔膜,消解观念的壁垒,消除认知的误区,建立起国际学生对求学国家的认同感。通过国际学生传达友好交往的善意,培植国与国之间的民众基础。从中国有来华国际学生以来,中国已经培养了许多国际学生,他们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友好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中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待完善,规划仍需明确。当前关于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摸索阶段,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让国际社会误以为中国试图通过文化同化,达到意识同化的目的;如果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很难深化,多停留在表面或者外国媒体对中国的肤浅的描述,也不利于中国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体系建构不完善
很多高校把国际学生作为创收的手段,对于国际学生的培养,缺乏系统性的设计,特别是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多高校设计国际学生培养计划时,更多从专业知识领域进行编排,天然的认为只要国际学生能够满意课程的安排,就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校读书,对于国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或者经常忽视,认为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次于知识教育的可有可无的范畴。正是高校这种长时间可有可无的意识,让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淡化、弱化、边缘化。各部门对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不同,行政部门觉得这是思政教师的事情,他们只需要做好相应的日常审核,管理等工作,而教师群体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知识教育重要,他们不愿也不肯花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更重视自己的课程知识传授。其实,从培养人的角度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就像生活中的盐,它不应该硬生生的单独放置在某一类身份角色上,它应该是学校各个部门联合,各种力量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国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专任教师以其知识的影响力推动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行政部门以其真诚周到的服务提高国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度,思政教师以其专业的讲解深化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沟通交流不畅通
国际学生很多都是从各个国家过来学习的,语言上有很多种,尽管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大多数国家的学生是可以的理解的,但是还有很多是非英语国家,他们的英语也是第二语言,他们对英语的理解也是有限的,很多学生的英语口语也是无法听得懂的,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还有学生直接说他们自己国家的语言,特别是土著语言,沟通起来就完全不知道对方在讲什么。国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就不像中国学生那样更容易开展,它需要大量的沟通,只有畅通无阻的沟通才是教育效果的前提,如何从根本上让国际学生了解中国,并且从内心深处认可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制度,这些都需要建立在真诚、有效的沟通上。所以加强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语言培养极其重要,同时,对来华国际学生进行普及性的汉语授课,让他们尽快破除语言障碍,让语言成为沟通心与心的桥梁。
(三)心理疏导不完备
国际学生在来中国之前,对中国的感知多停留在国外一些媒体对中国的描述,这些描述的本身都充斥各种各样的版本,有些将中国夸大其词,过于夸大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有些丑化中国,对中国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进行猛烈的抨击,恶意抹黑中国形象。国际学生来中国之前对中国的心理期待是不同的。加之陌生的生活环境,沟通不畅的语言障碍,以及迥异的文化习俗都让国际学生心理出现巨大的波动,他们往往感受到孤独、寂寞、郁闷、压抑,甚至长时间得不到疏解,就会出现抑郁,他们渴望被理解,被认同,渴望参与到集体生活中,渴望融入当地文化生活圈,如果不能顺畅地融入,就会出现有些国际学生以极端的方式引起周围人的重视。所以国际学生在中国的违法违纪事件要远远高于中国学生,除了对中国法律法规的不了解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国际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因此,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来华国际学生的心理疏导,为国际学生心理畅通建立一个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国际学生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能第一时间有一个疏解机制,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
(四)学习动力不充足
许多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动力不充足,一部分国际学生来华学习的目的不单纯,他们有的人利用学习签证帮自己在中国做生意,尽管中国法律规定持有学习签证的外国人是不能在中国就业工作的,但是,因为做生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往往很难被发现,有的学生来中国就是为了旅游的,他们并不热心学习,而是通过学习的名义,可以获得长期在中国逗留的资格。一部分国际学生因适应不了中国学习的节奏和氛围,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痛苦、艰难,他们本能的选择逃避,致使学业跟不上去,一部分学生对中国文化怀有抵触情绪,他们本来就受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荼毒,来中国学习往往也是为了从事不可告人的目的。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中国部分授课教师讲授知识无趣,枯燥乏味,丝毫没有吸引力,导致一些学生上课实在难以有兴趣进行学习,他们大多只是随声的应和,课堂教学变成僵化的知识宣讲。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让国际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的动力。
三、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国际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国际学生进入学习目的国以后,都要经历有一定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通常会经历一段时间,因为环境的适应力不强,引起内心对陌生环境的恐慌、孤独、寂寞、苦闷、压抑,无助等,致使国际学生无心参与到正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国际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心的强大是克服一切的困难的根本力量之一,高校可以建立国际学生心理问题库,将国际学生日常的敏感性的行为记录下来,通过长久的积累,形成完成的数据库,根据信息库掌握的材料,分析一下国际学生个体的情况,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首先,利用朋辈辅导,祛除孤独感,以优秀的高年级国际学生作为引导的榜样,通过一对一的帮扶指导,让国际学生尽快的适应中国的生活和习俗,因为同是外国人的身份,学长的良好引导可以让国际学生祛除“异乡人”的孤独感。其次,组织文体活动,增强归属感,可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比如:包饺子,做月饼,剪窗花等,国际学生在各种文体活动中能打开自身的交际圈,建立起自身的心理支持系统,让心理有了一个更强的支持后盾和依归。
(二)提升国际学生学习成长动力
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国际学生也是学生,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由于交流语言阻碍、知识建构背景不同,课堂上接受学习节奏不一致,国际学生不理解中国教师的讲课内容,或者提不起兴趣学习,长此以往,国际学生在中国的感受会越来越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语言上鼓励国际学生努力适应,在行动上创造条件,比如可以找相应的专业教师在课后定期为国际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将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安排在一起,加强国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
(三)加强国际学生文化感知能力
国际学生流动实质上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和对不同文化的感知。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汉字文化吸引了无数国际学生来中国,追求不一样的东方文明。[1]文化因交流而多姿多彩,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国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于文化的浸润,可以让国际学生更清楚的理解中国,热爱中国。根据地域范围,可以分为国情文化、地域文化。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引导国际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有一个基本的概况了解,其次,每一所高校都在一个特定城市,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利于国际学生很快融入当地,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假期时间,带领国际学生走访具有当地民宿民居,游览当地的文化景观,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提升国际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
四、结语
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引导国际学生思想正向发展的重要使命,国际学生随着中国在世界影响力逐步提升,会越来越多的涌入中国学习,他们作为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的桥梁,作为文化和信息的传播者,推动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推动着中国形象在世界舞台上的展现。做好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国际学生热爱中国,喜欢中国,更有利于世界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培养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升国际学生学习成长动力,加强国际学生文化感知能力,有利于提升新时代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吉艳艳.近四十年间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研究(1973-2013)[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作者:陈森亮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