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下后进生学习动机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下后进生学习动机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思想政治教育下后进生学习动机探析

摘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全面分析当前高校后进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积极肯定思想政治教育在激发高校后进生学习动机中的导向、鼓励、调节作用。在对后进生学习动机激发途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析行之有效的解决高校后进生学习动机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后进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维持学习行为和活动的内在心理倾向或内部力量,可以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推测。高校后进生的外在行为通常表现为旷课、厌学、成绩差、懒散、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违法、犯罪。换句话说,后进生是指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与教育目标相差甚远,相对滞后的这样一部分大学生。从后进生的外在行为,可以推断出他们存在不良的学习动机,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持续学习的热情,学习行为逐步减弱,遇到困难时很难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精神,学习目标难以实现。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重要前提。

一、当前高校后进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习动机缺失

寒窗苦读12年,对普通老百姓子女来说上大学依然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高中时大家都以考入大学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梦想终于成真,来到大学校园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里,那种自我满足的美好感觉,使不少大学生开始产生喘口气、歇一歇的想法,想不起来也觉得没有必要去进行新的学习规划,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更是茫然不知。学习没有内在的驱动力量,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无求知欲无上进心、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睡觉、上网、打游戏、谈恋爱上面。久而久之,学习必然会掉队,变为后进生,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作为后盾,当自己意识到完成学习任务“不可能”或者“我不行”的时候,这种力不从心和无助的感觉让仅存的学习热情也迅速消失,从此得过且过。

2.学习动机迷失

当代许多大学生正面临着缺少信仰和追求的困境,他们被动地学习,机械地完成任务,意识不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不能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即使有目标,有的也只想混张大学文凭,对读书的意义认识比较肤浅,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赚大钱,就是为了过舒适的日子,将学习作为了今后谋求名利、地位的手段。再加上出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有的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呈功利化倾向,所选择的不一定是自己最理想的志愿,更会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他们感受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故彷徨迷茫、一蹶不振。后进生还习惯把失败归因于运气差、老师有偏见,强调外部因素,而不去从自身找原因。从不认为自己基础知识不扎实,自身努力不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态度不端正才是决定因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激发后进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高校后进生群体的不良学习动机和表现的形成,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教学管理的落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体自身的原因。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首先必须摸清学生后进的根源,从转变思想状况着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激发后进生学习动机中的导向、鼓励、调节作用。

1.导向作用

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习动机的导向功能,就是要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学生真正成为时代新人,提高学习动机的层次水平。学习动机高尚的学生,愿意将学习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责任联系起来时,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祖国蓬勃发展的重任,所以当前要打好基础,掌握科学知识。总之,要想让学生对学习持有较稳定、较高的抱负和期望,学习动机保持长久,高校就必须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对高层次学习动机的追求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外化为实际的行动。

2.鼓励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鼓励作用就是运用多种鼓励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主要包括目标鼓励、榜样鼓励、奖惩鼓励、竞争鼓励、道德鼓励,从这些鼓励方式的归类中可以知晓思想政治教育鼓励作用的不同发挥途径,如设置理想目标,树立先进典型,利用奖惩手段,创造竞争氛围,进行道德评价等。以上的鼓励方式是相互依存、彼此交融和渗透的,深入研究后综合运用,再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能够帮助学生磨炼自信自强的品质,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干劲,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步。

3.调节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激发学习动机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情绪调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矛盾和困难,就会产生情绪不安甚至造成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稳定情绪、疏通思想、重定目标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积极寻找克服挫折的途径,使学生的情绪得到调适,获得新的平衡。(2)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际关系调节。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当存在矛盾乃至冲突时,思想政治教育此时就需要充分发挥其调节的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引导大学生学会沟通,尊重他人、宽以待人。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后进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途径

高校后进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是激发高校后进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实现自己的应有价值,而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首先取决于自身的发展动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就思想政治教育论思想政治教育,偏离后进生的学习实际,而应以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动机为突破,以社会需求和人才发展为导向,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后进生学习目标清晰化,同时对后进生进行学习指导和服务,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从而积极推动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开展。

1.加强“三观”教育,提高后进生学习动机的志向水平

“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决定着人们的理想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指导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引导后进生朝着崇高目标前进的行动指南,是提高后进生学习动机志向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在加强后进生“三观”教育中,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主动地帮助后进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热爱国家的家国情怀。

2.强化学习目标导向,挖掘后进生学习动机自我激发源泉

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可知,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之间有重要关系。一个适当的学习目标可以作为一种诱因来促进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对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及行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长远目标要定得层次高一些,使其具有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后进生之所以对学习失去了恒久的动力,就是缺乏高远的目标,看不到当前的大学学习对于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价值所在。近期目标包括修满学分、通过等级考试、取得各项证书等。只有近期目标实现了,长远目标才会成为现实。对于后进生来说,近期目标的设置应难易适中,以经过适当努力即可达到为宜。如果近期目标设置的太难或在能力范围之外,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目标难以达到。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后进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设置自己专属的近期目标,并督促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帮助后进生做好各阶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实现学习的良性循环,保证学习有持续永久的活力。

3.坚持学习过程引导,培育后进生学习动机自我激发能力

教师要加强后进生学习引导,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克服畏难心理,重树学习信心。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后进生,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作业及对知识的复习巩固等多方面发挥主动性,随时掌握后进生的学习状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对后进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给予肯定与表扬,尝试让每一位后进生感受到知识的奥妙、学习的乐趣,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在后进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重点帮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还要让后进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专业价值以及就业前景等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有意识地去激发后进生专业学习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进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后进生主观上愿意学,在学习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自尊、自立、自强的品质,才能有决心有信心迎难而上,使自己由原来的被动学转为主动学。

4.形成综合育人合力,营造激发后进生学习动机整体氛围

首先,国家和政府要在政策法规、大众传媒、舆论宣传等方面进行宏观指导与调控,在全社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舆论氛围,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以增强后进生的使命感与主人翁意识。其次,高校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红五月”歌咏大赛、“感恩励志”征文活动、“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来培养后进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引导后进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获得成功体验,乐于学习,容易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再次,建立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家长需要了解一些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内心世界,要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要关心、体贴、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通过平等交流的方式,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动机,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总之,高校应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后进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持久,帮助他们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面对学习和生活,早日摆脱“后进”的帽子,成为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脚踏实地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征.略谈高校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

[2]徐才千.新形势下高校后进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

[3]熊英,陆平.高校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

[4]马晓燕.高校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转化艺术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作者:陆娇 单位:三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