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时代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直接组织者,承担着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职责。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基层学生党支部设置、党员发展制度、培养模式、考核评价机制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把握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发展规律,结合党支部承担的工作重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才能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完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党的建设

一、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背景

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张,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4002万人。高等院校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切实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引领,做好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党的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高度重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1],提出要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才建设方面,推进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进程。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不仅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也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1],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2]。

二、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学生党支部设置不合理党支部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学生党员的基本单位[2]。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规定党支部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50人,高校在设置学生党支部时一般以学院为单位,以专业为划分标准,但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党支部内成员结构不合理,正式党员多集中在高年级。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一名在校大学生从积极分子成为正式党员至少需要2—3年培养时间,这就决定了正式党员多产生于高年级。由于高年级学生党员忙于学业和找工作,时间有限,对于支部事务力不从心,从而影响支部的正常工作;二是由于学生身份的特殊性,造成党支部内部人员流动较大,不利于党组织的长久发展。随着大四毕业生离校,在短时间内支部的人数急剧下降。虽然,现在很多学院都由教师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但他们工作繁忙,在支部具体的工作上仍需学生党员干部来完成。如果有些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滞后,大四毕业生离校后,就会导致整个支部没有正式党员,无法开展后续的党支部活动。所以,学生党支部设置的不合理,将促使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管理功能弱化,给支部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党员发展制度不规范。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是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发展党员工作提出“十六字总要求”分别是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3]。但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发展程序不规范,任意简化或跨越程序,比如很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时候省略宣誓环节,在培养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谈话环节,吸收预备党员大会上,入党介绍人长期缺席。由于学生党员的流动性较高,一般由学院任课教师或辅导员等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可在吸收预备党员会议时,教师经常缺席,或委托学生代为发言,使得党组织对发展党员的具体情况了解不深入,影响支部党员的发展质量。其次发展党员的标准只看数据指标,比如学习成绩、科研论文、英语过级和学生干部经历,虽然有组织谈话,但不深入基层了解,忽视了党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入党动机多元化、复杂化,党组织很难进行量化指标的考察,给党员发展质量带来了难度。最后发展党员的材料不规范,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党支部注重按程序的发展,却忽视了发展材料的重要性。比如,发展党员时征求的群众意见、思想汇报、备案报告、党委批复等材料未及时建档归档,导致党员档案材料不完善。另外,党员档案材料保管不规范,学生可以查看自己或他人的材料,造成信息的泄露,更容易造成档案材料的遗失。

(三)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不够深入。高校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学生工作来开展,在实践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具体,作用要明显,让党的理论学习在学生思想教育中扎根。学生党支部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最基层的实施者,在培养党员主体意识和牢固学生理想信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学生基层党组织在党员的思想教育中也存在着问题。首先,支部职能弱化,只是机械地听取上级组织的意见,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思想政治的传播方式层层递推,到支部层面,主要由支部书记负责传达党的方针政策,但水平有限,导致学习不够深入,只能文本宣读,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研讨。其次,重视发展工作,忽视了党员的培养再教育[1]。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申请者要定期向党组织提交思想汇报,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要参加培训班等进行思想教育,但正式党员的继续教育却缺乏必要的量化考核,导致他们思想学习不积极,不能发挥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最后,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实效性。由于支部经费有限等条件的限制,支部会议和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只采用观看学习视频和文件宣读等方式学习党的思想方针,使学习内容枯燥,不能与实际相联系。

(四)学生党员考核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机制是坚持党员标准,增强高校党员质量的重要保障。学者惠文军指出评价标准不科学,考察制度有待完善,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甚至只是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等可以量化的指标作为评判标准,而没有深入细致地考察党员的思想状况[4]。每年的民主评议走形式,支部成员怕疏远感情、影响关系,相互敷衍,不能实事求是的评价,而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表面化、不痛不痒,造成年底的党员考核质效不高、无深刻思想认识。同时,年初没有分类定标,党员缺乏努力方向,导致年底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评价的效果不佳。同时,学者韩露也指出高校学生党员的考核缺乏退出机制,导致党员走入后劲不足、消极懈怠的困境[5]。

三、对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科学合理设置党支部,完善党支部的组织建设。第一,以专业为导向,实现学生党支部和教师党支部的共建,由于学生党支部存在流动性大、以高年级正式党员为主等客观问题,这就造成支部学生党员数量阶段性不足。首先,支部共建可解决支部数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次,因为学生内部正式党员的不足,党支部成员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吸收为预备党员,多数培养联系人由本专业的教师担任,这就具有支部共建的基础。最后,支部共建可以坚持支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与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相结合,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深入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政治素养。第二,重视支部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党员干部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党支部工作的开展情况,科学合理配置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支委会成员,有助于提高党支部的工作水平。第三,重视党支部的培训工作,要定期对学生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纪律委员等成员进行培训,明确支委会成员内部分工。同时,针对学生党支部流动性大的情况,及时做好支部换届工作,让支部工作有序开展,并加强学生党支部之间的交流学习,使支部出现的同一性问题得到更好解决。

(二)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做好党员日常管理工作。第一,落实党员发展培养制度,按程序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特别是注重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年级结构,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把发展党员工作落到实处。党支部要抓好党员发展的具体环节,包括抓好入党申请书的提交、入党对象的政治审核、每个发展阶段的谈话、考察、考核、讨论和审批等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学生党支部党员发展的监督工作,不得随意删减程序。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推优标准,提高党员发展的质量。高校学生一般通过党员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针对推优标准不合理等问题,各学院应结合学科特色制定推优标准,不唯成绩论也不局限于推荐学生干部,可以量化考核指标和扩大推优范围,将真正热爱党组织、学习能力强、社会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吸收到党组织内。第三,做好党员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利用大数据发展机遇,建立系统的党员数据平台并完善党务系统,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科学化的手段[6]。

(三)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强化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引领。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教育承担着引领校园文化,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作用,党支部的思想教育应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校园实践中锻炼学生党员,提升政治意识。首先,促进学习方式和内容更新,将以支部书记传达党的政策思想的学习方式可以改变为由普通党员在党主题日中分享学习,坚持“”制度,通过专题学习、集中讨论等学习的方式,做好党支部的组织工作,形成良好的政治学习氛围。其次,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社会当前的热点问题,分析讨论,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的学,以便提高党员的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创新学习载体,利用网络资源,有计划的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可将优秀的书本、影片提供给党员们自主学习,通过每年完成既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长,做好党员的继续再教育工作。最后,加强支部与社团组织、学生会的组织合作,通过社会实践,将党性思想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将党的思想教育深入人心。

(四)完善学生基层党组织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基层党委在思想上一定要重视党支部的考核评价,将它变为一把利剑,促使支部成员不断的反思前进。首先,政治标准作为第一位,坚持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相结合[7]。支部成员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学校统一的考核标准下细化目标管理,制定本年度考核目标。比如在发展党员时,不能唯成绩论,成绩相对较差的就不能申请入党,可以分阶段考核,如果本年度成绩有所提高,可以接收他的入党申请书,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慢慢培养考核。对于正式党员要不断要求自身进步,每年要完成一定学时的党知识的理论学习,从小事做起,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岗等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其次,顺应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党员考核评价提供新形式,比如北京科技大学开发了党员网络述责测评系统,通过匿名网络评价,有利于发挥考核的有效性。最后,将学习制度、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相结合。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执行党员教育培训学时制度、学习培训、主题实践、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特别是对于拒不参加政治学习和履行党员义务的学生,一定要按程序予以处理,让学生对党要有敬畏之心,时刻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保证发展党员的数量与质量的平衡。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思想堡垒,承担着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和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坚持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此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完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作者:谢亚秋 陈开恩 单位: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