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通识教育中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等教育模式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混合式教学正逐步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在高职通识教育公共课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并给出具体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高职教育;公共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等教育模式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混合式教学正逐步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论是研究者、实践者,还是政府和教育机构,对其已基本达成了共识: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目前国内高校教师有70%在开展不同程度的混合式教学[1]。教师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如何选择在线教学相关的平台、工具、资源,如何组织合适的线上的“混合式教学”。如何利用成熟的教学平台和优质的网上教学资源,把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现代的网络学习有机的融合,实现学习目标最优化。学者认为混合式学习并不是线上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简单叠加,而是兼顾个性化学习、各学习要素的有机融合。混合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监督服务下自由自主的开展学习,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2]。
一、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公共课教学改革虽已进行了多年,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重专业,轻基础”的认识问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落后问题,学生生源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样我校高职公共课教学改革也一直在进行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育观念。尽管不少高职院校提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但囿于实际教学中“重专业,轻基础”的传统思想,对通识教育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强,这种“放羊式”的教学改革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适应时展的新变化、新形势和人工智能化提出的新要求、新技术,高职院校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立足人才培养方案和高职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培养人才为基准,合理利用有效教学资源,与专业课形成合力,协同推进高职课程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第二,学生情况。高职学生通识教育公共课课程教学存在的学习兴趣不浓、基础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长较短等问题,需要继续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情况。高职通识教育公共课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信息化的手段,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要进一步研究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公共课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内容的再利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技术,教师能够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案例,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改善自主学习质量。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基于混合式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构建
在混合式学习思想的指导下将网络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环境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现代的网络学习优势和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优势,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混合式学习是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对于理解线下如何学习,国内外已经有数百年的专门研究,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对于线上学习,Salmon(2004)认为,网络学习过程分为循序渐进的五个阶段:访问课程和学习动机的激发、在线的社会化交互、信息交流、知识建构、自我发展[3]。线上和线下的有机融合,构建出基于混合式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
(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线学习平台、人工智能等开始替代教师的知识传授功能,甚至让知识的传递变得更加高效而灵活。因此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的支持者,学生问题解决或任务探究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混合式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并组织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活动,并通过学习活动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并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发现知识,从而最终达到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的目的。
(三)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育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移动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使得教育发生结构性的变革。教师只有充分的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课前+课中+课后”都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课前基于移动平台任务。课中利用平台和多媒体进行教学、讨论;课后利用平台布置作业、答疑、反馈。
三、混合式教学在高职通识教育公共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蓝墨云班课作为一款专门为移动环境下教与学活动设计的智能教学工具,能够通过电脑、手机开展发起签到、分享资源、发送班级通知、设置云教材学习、布置小组任务、作业、组织讨论、批改作业、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讨论答疑、测试、组织点评等活动。能够有效实现移动教学,同时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效追踪学生的学习活动轨迹,方便开展教学行为分析。为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在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准备好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案,每堂课都可以设计好教学任务单。课前布置好任务,发送优质的视频让学生学习,指定时间内完成相应习题,在上课时布置具有一定递增关系的学习任务,启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后布置作业和问卷,让学生巩固知识、及时评价,教师认真反思、改进教学。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及时引导和改进,形成循环促进、教学相长机制。具体的教学过程基于云班课学习平台、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下,完成知识内容建构。模式框架大致包括:“准备—课前—课中—课后—反思”。
1.教学准备
教师制定本课程教学标准,依据学情和专业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确定线上和线下内容的知识点。课程讲授内容按知识点的顺序规划、分解教学知识点,确定每一次课线上和线下的具体教学目标与知识点,确定课程思政的元素应该在哪些课时融入,构思或整合小视频,制作课程思政的视频库。录制或整合微视频建立视频库、建立好习题库、制作PPT课件库、案例库和相应的拓展资源库。每一次课都要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在学习难度上存在顺序递增关系,又不能因任务过于复杂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习题库时,也要合理分配每个层次的习题。
2.课前
基于云班课,推送合适的微课视频及PPT课件,布置课程学习任务单,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改编成习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微视频、PPT课件后限时完成在线测试题。通过测试题不仅可以及时知道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还能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发现问题。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测试题,所以必须集中注意力,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是有帮助的。因此在线测试题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常以选择题为主,数量控制在3到5个,合理设计难度,既要考虑到学生情况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体现学习任务及重难点。
3.课中
在预习及课前小测试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课前存在的困惑进行解答,再通过PPT进一步讲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温与深化理解,对难点、疑惑进行突破。再进一步让学生进行总结,分小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小结。此时学生一定想检验自己是否掌握所学知识,教师通过云班课限时专项小测试,专项训练将会促进第二次知识内化和技能提升。教师根据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进一步讲授、总结和新任务。学生借助云班课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控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进度。
4.课后
及时利用问卷星或云班课的投票功能让学生评价,评价是每次完整教学过程结束时必须进行的关键环节。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对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包括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任务难度等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或意见。这样促进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认真反思,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从而及时改进。这样循环促进,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在线上课后学习任务,给学生推送拓展资源库中相应的拓展资源以及案例库中的相关案例供学生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迁移和应用。
5.反思
对于公共课来说教师带得多的是平行班,在每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再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反思,形成教学改进意见及时调整教学。
四、结束语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同时,运用混合式教学可以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助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2]郑静.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44-48
[3]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
[4]陈瑞增.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式学习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4.
作者:林丽娟 屈仁雄 文道群 刘萍 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