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陶艺教育教学现状(4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茶文化下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中国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陶艺的发展亦是历尽岁月的洗礼,从而演变成今天精湛的艺术。茶文化与陶艺相融合的鼎盛时期是从唐代开始,人们开始崇尚用陶瓷茶具饮茶。今天的中国已然是全球闻名的陶瓷大国,关于陶艺教学亦在许多高校中陆续开展。如何使学生可以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保持独立的思维状态,设计出好的作品是陶艺教学的关键,也是各位教师的使命。本文主要就茶文化对陶艺教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针对陶艺课程教学的改进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茶文化;陶艺;教学改革
作为世界著名的陶瓷大国,中国的陶艺与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一样,散发着夺目的光彩。陶艺是水与火的结合体,早在新石器时代,陶艺就有了基本雏形,所以比我们所知晓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还要久远。陶艺与茶文化的结合绝非偶然。在中国,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饮品,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由此便逐渐产生了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涉猎广泛,因为有了茶文化,才会有关于茶的各种讲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关于茶的陶瓷茶具。无论是从质地还是外形来讲,陶瓷茶具兼具美观和实用的特点。实用是陶瓷茶具的根本,美观是陶瓷茶具的艺术和文化体现。优美的造型和精湛的陶艺,无一不彰显着陶瓷茶具厚重的质感,以及陶艺与茶文化的密切关系。当代陶艺作为一门课程,应如何融合茶文化进行教学改革,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本文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以期抛砖引玉,促进高校陶艺课程教学的顺利改革。
1茶文化与陶艺的关系
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天然黏土和一些矿物质,通过一定的加工后变成各种各样的陶瓷制品。中国的陶瓷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汉时期的釉陶,就充分显示出陶艺的巨大魅力。到了唐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茶,关于茶文化与陶艺的结合,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进入鼎盛阶段。在唐代,饮茶的方式主要是煎茶和煮茶。关于陶艺,在陆羽的《茶经》中有明确的记载,他十分推崇越窑青瓷。这种瓷做成的茶具,备受社会人士的欢迎。在越窑青瓷中,有一种叫做秘色瓷的珍品,是一种特殊的瓷器,表面光滑,釉色十足,有“千峰翠色”之美誉。由此引发的陶瓷茶具层出不穷,景德镇的陶瓷茶具也十分有名,其白瓷白如美玉。到了宋朝,人们的饮茶方式又有了新的变化,将茶叶的末调为糊,加入热水,搅拌后形成糊状,这种饮茶的方式叫做点茶。后来又有了观茶等饮茶的方式。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宋朝人开始制作黑色茶具,釉色也变成了黑釉风格。于是,黑釉茶具开始大量生产。
由于宋代的茶饼十分昂贵,因此到了明朝时,便把茶饼变成了价格低廉的散茶。自此,散茶开创了新的饮茶方式,于此相对应的黑釉也逐渐退出市场,再次被白瓷所替代。到了清代,关于茶的分类已经接近现代,从明代流行的紫砂壶泡茶也延续到了清代,并成为康乾时期最为流行的茶具。紫砂壶十分适合泡散茶,既可以保留茶香,又具有丰富的铁含量,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并且,清代时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又迈进了新的领域。此外,盖碗也是清代茶文化中的一部分,寓意深刻,有天地人和之意。盖碗泡的茶十分清香宜人,也是饮茶的上好茶具。时至今日,茶具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茶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但陶瓷茶具的魅力依然不可抵挡,并成为所有茶具中最主要的一种。陶瓷茶具十分普遍,通过陶瓷茶具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品味,还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和触觉。陶瓷茶具依然成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必备品,成为现代人们精神追求中极其重要的角色。
2茶文化对陶艺课程教学的影响
2.1茶文化对陶艺的影响茶
文化与陶艺的密切关系最突出的体现就是陶瓷茶具,这是饮茶和陶瓷艺术发生到一定阶段的自然融合,这其中既包含着实用性又饱含着审美需求。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人都一直存在着饮茶需求,同时对于陶瓷的热爱也一刻未曾停止,不管是基于陶瓷的美观大方还是实用性,以及其与茶文化的相通,都使其与茶文化一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陶瓷茶具涉及到诸多民俗民风和文化,与哲学、美学等学科,其涉猎范围可谓博大。通过陶瓷茶具感受茶文化,通过茶文化彰显陶艺的精髓,这是时展的需求,也是文化与文化互融的必然,更可以体现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当代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日用品,陶瓷茶具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物质角度讲,用陶瓷茶具来泡茶,体现出其强大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比如著名的紫砂壶就是泡茶的主要工具,也备受人们喜爱。从精神角度讲,陶瓷茶具可以妆点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因此,在陶艺中,应更多注入情感。
2.2陶艺课程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的必要性
将陶艺作为一门课程开展教学,是一种与当代艺术不断贴近的方式。由于当代陶艺教学多在高校中设置,因此其教学方式多为一位教师教授多名学生。这种方式与传统一对一的师傅与徒弟的传授模式大为不同,其多出了许多标准化的内容,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容易陷入机械化模式之中。学习陶艺,重在灵感,这种仅凭教师单纯灌输理论知识的途径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陶艺,也不容易诞生好的作品。陶艺教学往往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开展,尽管会有实践环节,可由于是集体传授,学生极易产生惰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创作灵感容易遭到扼杀,制作出的瓷器往往千篇一律,带有较为严重的模仿痕迹。这是由于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缺乏创作的主题和灵魂,这样就会使思维放不开,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变这一局面的最好方式就是融入一个创作的主题,而这一主题的最佳选择就是茶文化。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陶艺之间的关系。茶与人们的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对于茶文化亦更容易理解,因此也就不难理解陶瓷茶具的重要性。
通过引入茶文化,修正学生的思维状态,使其逐渐打开思路。第二,使学生了解模仿与借鉴是两个概念。学生的陶瓷作品之所以会千篇一律,主要是思维过分跟随教师的节奏,这样制作出的作品必然缺乏特色,也就是模仿痕迹严重。如果教师挑出典型的陶瓷茶具为学生展示,并为学生讲解茶文化和陶艺的渊源,使学生逐渐了解陶瓷茶具的精髓,那么其创作的作品就会逐渐以借鉴的方式而具有初步审美的价值。第三,要引导学生掌握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结合的火候。陶艺发展至今,其风格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过分追求传统却丧失了现代感,或者追求现代人的审美却丧失了传统风韵,这都是不可取的。多年不变的是人们对于茶的热爱,那么相应说追寻的瓷器风格,必会是茶文化与陶艺共同结合的集传统与现代一体的瓷器。第四,引导学生以独立的方式进行创作,借助茶文化的精髓学以致用,保持独立的思维方式,使陶艺与茶文化的结合更加顺理成章,却不失个人风格。
3茶文化熏陶下的陶艺课程教学改进
3.1教师的知识结构需改进
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体,因此在知识结构方面,需要不断完善。首先,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了解茶文化的历史和陶艺的历史和相关专业知识,还要了解陶艺的生产方法和流程,并且需要熟练掌握,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使陶艺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其次,学校要定期聘请更多陶艺界名流人士来到学校进行讲座或培训,使学生能够深深感受到陶艺博大精深,并深深为精湛的陶艺而自豪,从而更有信心学习陶艺,制作出更多符合当下审美观的、不拘一格的好作品。
3.2增加陶艺教学投入
陶艺是一门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学习艺术的成本是极高的,尤其陶艺,不仅要有丰富的材料,还要使学生掌握各种工艺,因此,学校要加大陶艺教学的力度,开设各种工作室和实验室,使学生有更多实践创作的场所。茶文化熏陶下的陶艺教学需要软硬件兼具,这样才能收获成效,尤其陶艺蕴含了丰富的学科,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够验证理论,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校在师资配备和实训基地上均要增加经费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
3.3分层次教学
茶文化熏陶下的陶艺教学也会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爱好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制定分层次教学法,因材施教,才能确保陶艺教学的顺利开展。有些学生喜欢手工艺和造型,有的学生喜欢装饰,有的学生喜欢研究更深的理论知识,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将学生分成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4结束语
总之,茶文化熏陶下的陶艺教学课程是文化与艺术的高度融合,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在这一点上,还需要相关人士不断研究和探索,将茶文化中的精髓深度挖掘并加以创新运用,才能使中国的陶艺更加具有时代特色。陶艺教师在注重个人提升时,更应多考虑教学方法的改进,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许统桓.茶文化熏陶下的潮州朱泥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3):28.
[2]杨润.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196-197.
[3]邱玲,娄宇.陶艺课程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设计艺术研究,2011(2):121-125.
[4]杭东.茶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J].贵州茶叶,2011(3):12-13.
[5]邱玲.基于创新思维的陶艺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62-64.
[6]郑剑.陶艺课程教学的整合再研究———以攀枝花学院陶艺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19):85-87.
[7]白雅力克.关于当前我国高校现代陶艺课程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J].艺术百家,2010(A01):384-385+383.
[8]黄盈.坭兴陶茶具———茶文化熏陶下的一枝独秀[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6):67-68.
作者:董乐意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第二篇:雕塑型陶艺创作步骤教学思考
摘要:雕塑型陶艺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地延续、发展和创新,文章对其创作步骤教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
关键词:雕塑型陶艺;创作;步骤教学
雕塑型陶艺作为雕塑艺术的一个门类,由于其特殊的制作技法——水、火、土三种自然物质相结合,是对可塑的陶瓷原料进行塑造和装饰,并具有三维空间实在形体的造型艺术。
一、素材的收集与创意
任何一件作品的完成,创作目的顺利实现,首先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素材收集过程。所以,创作者在创作中需要时间思考问题,获得灵感、启发。创作者需要广泛收集资料,查询能够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找到创作的灵感。灵感可能来自各个方面,如剪纸、油画、自然形态的山石树木、建筑、食物等,所以,创作者需要有足够的想象以满足灵感的延续,从而更好地完成作品。雕塑型陶艺的创作并不仅仅是材料完善的过程,更是创作者了解自我、社会,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途径。创作中的素材收集有时候借助于眼睛的直接观察,更多的还是收集图片资料。图像是素材信息来源的一种,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
在选择图像的同时,创作者应该学会分辨所需要的图像信息,在选择的时候要学会思考什么样的图片是有意义的,从而使这些图像组合后能够呈现出想要的某些艺术特征。素材收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速写,也可以是记录或概括一个想法的简单素描,或对一件现成艺术品的临摹、研究。当有充足的创作素材,并经过仔细的对比研究后,就可以从中寻找创意、激发灵感了。创作者要尝试把这些创意联系起来。创意是进行创作的根本和作品存在的意义,创意的作用就是解释一种艺术行为的动机和特殊之处的观点。有了创意之后,只有有效地使用创意,作品才能获得清晰而肯定的效果,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创作意图。
二、泥料与工具的选择
选择要使用的泥土,是陶艺创作的第一步,这是作品成型和作品效果的需要。在视觉上,陶泥、瓷泥有自身的颜色、质感和效果。雕塑型陶艺是视觉艺术,所以必须重视作品给人的感觉效果。决定质感之后就是选择颜色,不同的泥料在视觉上有很大的区别。除了烧成的感觉外,泥土是否适合使用和选择的成型方式也决定着所使用的泥土种类。若是制作大型的雕塑型陶艺作品,则需要在泥土中加入一成到一成半的沙粒,以降低作品风干和燃烧时的收缩程度,避免作品开裂而前功尽弃。创作雕塑型陶艺作品,除了主要的泥料外,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用到很多辅助工具。要完成一件作品,工具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讲泥性,讲究泥土变化造型中的韵味,其实有时使用工具也可以获得别有韵味的效果。因此,运用好各种工具在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哪怕是随手捡来的一根树枝,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雕塑型陶艺创作中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主要有帆布或麻布、擀泥辊、各种材质的刮刀和雕塑刀,以及一些可能要用到的测量工具、转盘、泥条泥板机等。
三、重心确定与干燥烧成的预见
雕塑型陶艺造型和成型时,创作者必须考虑作品的重心与平衡问题。如,在塑造人物作品时,就要考虑如何让人物在塑造和烧制过程中保持站立而不倒塌。让支撑面和重心合理发挥作用是关键。在实际操作中,把印坯成型的上半部分适当地减少厚度,下半部分或底部拍印厚一点,或者打制泥撑,增加雕塑与底部的接触,分散雕塑下半部的受力,减少上部分的压力,让重心垂直而达到平衡的状态。干燥的过程和方式有很多种,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干燥工序。一般来说,刚做好的坯体水分含量较多,所以在干燥时不能在室外直接晾晒,否则会因为水分蒸发过快坯体收缩不均而开裂。因此,要先在室内风干水分,等整体呈现陶瓷泥料自然干燥的颜色时,才可以拿出去晒干。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烘干,将烘箱慢慢升温,渐渐使坯内水分蒸发。做好的坯体在完成干燥程序后,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个部位,特别是黏接部位脱裂而形成缝隙的情况,这时就需要修补。
如果缝隙过大,说明坯体不合格,要及时报废。在修补坯体时,要用与坯体湿度相同的泥料,先用工具蘸水,尝试把坯缝划开,再用泥浆和泥料由里向外层层修复,并在每一层的工序中用巧力敲紧所补位置,直至干燥完成。雕塑型陶艺由于独特的材质因素,必须经过入窑烧成这道工序才能获得所要表现的形象。因此,对作品的烧成预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作品在烧制后会呈现什么样的形态,是每位创作者都关心的问题。由于窑炉烧成的特殊性,烧制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发生,因此烧成预见就是要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作品的成功率。当然,有时烧成过程会出现意外惊喜,这就是窑变的魅力。
结语
雕塑型陶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在传统表现的基础上,又会不断地融入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陶艺工作者需要对其进行梳理与研究,从而创作出富有新意的雕塑型陶艺作品。
参考文献:
[1]张景辉,邓和清,刘海峰.陶瓷雕塑.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何炳钦.现代陶艺教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邵长宗,王莹,李伟.雕塑陶艺创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秦锡麟,金文伟.现代陶艺教育比较:中、日、美陶瓷艺术教育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2008.
作者:张玉菲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第三篇:现代陶艺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我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在我国历代工艺美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美术教育重要组成内容,对美术教育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精神追求也逐渐提高,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本文通过对现代陶艺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希望对我国美术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参考方向,从而促进我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现代陶艺;美术教育;作用
陶瓷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在文化教育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是陶瓷文化发源地,之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传播到世界各国,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陶艺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将围绕“现代陶艺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1、了解相关知识
现代陶艺: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所谓现代陶艺就是指现代陶瓷艺术,泛指以陶、瓷或者陶瓷的物质材料为主创作出来的纯审美性综合艺术品。从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中,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
2、现代陶艺在美术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上世纪八十年展至今,陶艺仅以多30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在课堂教育中的快速运用与发展,在一些中小学校,陶艺教育已经发展成美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部分高校甚至将现代陶艺作为一门专业进行开设,陶艺教育发展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当前,我国陶艺发展渐入正规化,陶瓷艺术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陶艺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陶艺教育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社会陶艺发展的趋势。对此,我国陶艺教育应结合时代要求进行改革,突破传统,实现创新,这就要求学校能够针对陶艺教育建立规范化的教学体制。当前,我国陶艺教育在不温不火的状态下持续进行,始终没有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课堂教育仍为技术教育为主,大多局限在绘画、工艺、欣赏等领域,缺乏创新性与独立性,并且忽视了美术课程综合领域的课程资源开发。如今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向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在这个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必须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摆脱陈旧的教育模式,从而实现陶艺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
3、现代陶艺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3.1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与性与直观性是陶艺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黏土作为陶艺制作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它自身散发出来的朴实性与亲和性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可以讲陶瓷做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这个制作过程使得学生得到巨大的成就感与愉悦感,通过陶艺制作也极大提升了学生动作实践能力。
3.2有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陶艺制作过程具有随意性,形式风格具有多样性,这些制作特点有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对黏土的塑造,将一件件成形陶瓷呈现在同学与教师面前,提高了学生成就感。此外,学生在陶瓷制作过程中可以随心所欲完成自己想要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开发。
3.3锻炼学生的综合科学能力:
陶瓷制作过程蕴含着物理与化学变化,因而对于学生而言,陶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美术这一们学科,更是多种学科的综合。学生在玩泥制陶过程中对材料放入比例与火候的控制等等,这些直接影响着陶艺的成型效果,因此,学生陶艺制作的学习过程也是其科学意识与素质的培养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艺术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4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启发智力、陶怡情操、强身健体是陶艺课程的开设目的,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根本所在。陶艺教育是陶艺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审美教育贯穿于整个陶艺教育过程,并且是陶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在制作陶艺形态过程中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而后在陶艺成型时,每个学生烧制的陶瓷都将一一呈现在课堂上,陶瓷制作的风格与形式一览无余,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将有一个直观的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也是学生欣赏能力与审美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3.5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得到了普遍发展,计算机使用人群也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计算机工具的使用对于学生成长形成极大冲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得到了极大限制。现代陶艺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学生枯燥无味的课堂生活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疲倦的身心提供了一片绿洲,给生活增添了一份轻松,有利于学生良好兴趣爱好的发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6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黏土作为陶瓷制作的重要原材料,其本身具有极强的塑造性,而且易于成型,便于制作,此外,陶土干了之后,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在上面进行随意装饰,极大促进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高。为了能够制作出一件成功的陶艺,学生将深入关注刻、雕、绘等装饰技法,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陶艺烧制过程伴随着丰富多彩的窑变,带给学生无限幻想,因此,烧制陶艺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培养过程,同时是激发学生探索与研究科学的过程。简而言之,学生通过陶艺制作的实际锻炼过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综上所述,现代陶艺在美术教育中发挥作用可见一斑,并且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陶瓷教育将在美术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对现代陶艺在美术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分析,希望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郝建英.简论现代陶艺在我国当代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16(2):117-118.
[2]王萌.试分析现代陶艺在我国当代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大观,2015,(10):162-162.
[3]孙军,张彩玲.浅析现代陶艺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1,(39):201-202.
作者:1王雯,2胡兆丰 单位:1.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2.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
第四篇:微课教学在陶艺实践教学的优势
【摘要】微课是一种新的课程形式,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三个特点,即内容简洁,重点突出、制作方便,方式多样、随时观看,充实课堂。微课在陶艺实践教学中的优势有三个方面:第一,有利于课程设计质量的提高;第二,有利于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微课教学;陶艺实践教学
微课这种教学方式最早源于网络,微课的概念就是用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通过视频把课程的重点讲解清晰。最近几年,随着微课的发展和不断利用,高职院校也开始使用微课来教学。微课教学不仅对高职院校各种专业的教学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对陶艺实践课也同样适用。我国能够应用于陶艺教学的微课资源还没有,但是微课的教学方式能有效的满足陶艺实践教学应用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因此,积极研究微课教学在陶艺实践教学中的优势对推动陶艺教学的改进有重要的意义。
1微课的特点
微课在产生以后,广泛应用用各种类型的教学课程中。这些课程一般有教师自己制作,也有一部分是教育机构制作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人们对微课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微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内容简洁,重点突出。微课的内容一般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它的针对性很强,能有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其次,制作方便,方式多样。微课视频的技术限制和录制门槛一般不高,不需要很多的软件支撑,通常使用智能手机或者摄像机就可以进行录制。最后,随时观看,充实课堂。微课的内容一般短小精悍,其使用也比较方便,教师可以随时在有需要时播放,学生课后也可以随时学习观看。微课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充实;而且学生在课后学习微课也是对课堂的间接充实。
2微课在陶艺实践教学中的优势
陶艺的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师徒相授、父子相传是它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主要传承形式。现在的高等教育基本无法实现这些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生硬、单一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教师先做一次示范,学生不能理解,教师还要在示范。有一些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的教课内容,如果教师多次讲解就会影响教学的进度。总之,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在就业压力很大的今天,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竞争力很有意义。将微课应用于陶艺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使教和学的相互关系得到改善,同时又能使传统陶艺教学中的某些优势得到发挥,特别是几乎可以实现一对一的解决重难点问题。
2.1有利于课程设计质量的提高
知识和观念更新加快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在学校教学中,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再仅仅依靠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学生接受信息的习惯已经逐渐改变,学生对知识的需要也不同以往。因此,陶艺实践教师就应该对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充分考虑现在学情的变化以及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陶艺课是一门更有历史的课程,它的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它也一直在不断发展演变中,所以教师在开展课程设计时很有必要分析考虑现代学生对信息和能力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有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待2016年的学生不能以以往的学生来对照。微课可以使课程设计更加精准,因为陶艺教师可以事先详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的学习难点,然后利用微课来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微课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该先有针对性的找到一些知识点,防止无效和低级的微课的出现。另外,高校教师应该开展教学讨论和教研活动,使微课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楚明确的认识。进行微课资源的整合开发,也要以教学体系框架为基本依据,防止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陶艺实践教学应该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改进,使其更加兼容、开放,更富有时代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
2.2有利于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时代的陶艺课不同以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才是才是教学的教学的特色,而不再是让被动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陶艺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它也是陶艺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十分专业的课题。工作室与现代陶艺的特定教学环境非常相似,在这个空间中,教师与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气氛中,更为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是教师的指导,这种指导对于因材施教十分有利。在微课中,教师清晰的讲解陶艺制作技巧和设计理念,学生更能够接受,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2.3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陶艺实践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陶艺技巧,使学生得到综合发展。将微课资源应用于陶艺教学,不是对传统课堂的取代,而是更好的发挥传统课程的作用。通过微课教学,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更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此外,微课还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习内容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参考文献
[1]王静.浅析我国工业设计的机遇[J].美术大观,2007.
[2]王静.通过《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解析意象在阴暗美学中的应用[J].长城,2012.
[3]王静.解析中国特色艺术设计教育的新体系[J].大舞台,2012.
[4]张维敏.陶艺造型艺术的应用及其研究——以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现代陶艺作品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5]邹国赟.初中陶艺教学探究——以西安市高新一中、高新三中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杨润 单位: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