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古代文学论文:古代文学教育变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赵阳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古籍数字化对古代文学教学的有利影响
1减轻了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依赖
古代文学是一门极具历史沉淀感的特殊学科,因为中国古代文史不分,以及古代文人、学者身份的含混,所以古代文学与历史学、文字学、哲学、文献学联系是极为紧密的。所以要真正走进古代文学,必须对这些相关学科也有所涉猎。比如学习汉代文学,必须对汉代的历史状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样才可能对代表文体、作家、作品的有同情的理解。对于当今90后的大学生而言,在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最难的无疑是文本的阅读,因为文本是由文字构成的,而古代的文字又涉及到语法、字义、读音、训诂、版本等等文献学及小学知识。古籍数字化的高度发展,将为学生减轻相对压力。目前智能化的古籍数字化处理,能够自动断句、翻译、标字音,学生通过使用这样的智能化系统,可以轻松的检索到字义,文意。以自动断句功能为例,目前很多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实现了这一功能。有的提出基于前后n-gram模型的古汉语断句算法①,有的设计了特定条件下的随机场模型,以此模型来实现古文的断句②,2011年,国学网为广大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古籍断句测试平台③。有这么多可以利用的智能化处理手段,作为一般的学习者而言,他们的文本阅读难度会得到降低。同时,学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阅读文本本身,通过阅读,挖掘文学的发展轨迹,作家的创作思想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2扩大了阅读的容量和视野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古以来存世的各种古代文本约二、三十万种左右。一个人穷其一生也难见冰山一隅。古代文学课程所涉及到的文本作品是极其有限的。以较为普及的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为例,年代较早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袁世硕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这个教材年代较早,所选作品也较经典。此后又有郁贤皓主编的六卷本和罗宗强、陈洪主编的四卷本,基本没有跳出袁世硕所框定的作品范畴,篇目基本大同小异。那么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么小的阅读面是不足以承载对古代文学这个学科的学习的。所以如何提高阅读的容量和视野是一直以来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而现在,这个问题由于科学技术的介入,迎刃而解。大量的古籍数字化成果的出现,使得阅读工作变得非常方便。学生可以足不出户,不用奔波于各大城市的图书馆,就能因为信息化资源共享时代的来临,而接触到海量的书籍,如果需要,甚至某种孤本、珍本都能进行完整的阅读。更重要的是,在古代文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可读文本的丰富化,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当学生学习秦代文学时,由于秦代的文学作品留世较少,作品选一般只选李斯的《谏逐客书》一篇,再加上《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往往对秦代的文学的编排也是一带而过,刻意强调“秦世无文”的局面及原因,所以一直以来学生对秦代的文学发展状况了解甚肤浅和局限。那么数据库的存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困扰。学生可以阅读到完整的《吕氏春秋》、秦代的石刻文,以及流传下来的民间歌谣,让学生更广泛的阅读了解到秦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是春秋战国时期到两汉时期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
3研究方法的变革
对于中文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讲,他们并不需要涉及更有深度的文学研究———这是研究学者的责任,但是他们也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思考。本科学生最主要的研究任务就是对作家、作品做一些较为简单的分析。比如作家的创作观,作家的作品内容,艺术表现形式,语言特色等等。通过对多个个案的学习研究,最终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模式和美学本质。而学生可以运用的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古代文学研究运用的文史哲方法。但是随着尤其是随着数字原生(born-digital)人文数据的增加,现代人文学科正在快速地向可计算化方向发展,在方法上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向实证的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靠拢的倾向。那么充分运用古籍数字化的信息处理成果,可以拓展古代文学的研究路径和方法,这在以前是根本不能想象。比如学生在学习唐宋文学时,分析比较唐诗和宋诗的艺术特色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老一辈的学者是在阅读大量的文本基础上得出的经典论述。本科生难有这样的功底和见地,面对两首表面看风格差不多的诗歌,肯定是难以区分何为唐诗,何为宋诗,更不用提能进一步的去做艺术分析了。目前已有研究成果是关于了唐宋诗的情感特色甄别的,利用这样的成果,可以用计算机去阅读判断出诗歌的朝代,并且通过格律、用韵、题材等方面的特征的凸显,可以让学生以此为思考的起点,去做更为深入的比较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较为轻松的掌握知识,而且富有趣味性。
古籍数字化对古代文学教育的不利影响
由于检索、阅读的方便,使得古代文学的课程学习很有可能进入一个浅阅读时代。所谓浅阅读,就是一种较为跳跃、随意性很强的片段阅读方式。科技信息的高度发展,电脑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替代人脑的思维能力。以前需要逐字逐句,逐行逐篇阅读才能获取的信息,今天电脑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完成上万个文本的检索,在一瞬间将你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归类。那么如此一来,学生就缺失了深入阅读经典的环节,甚至有学生可能把电脑搜罗出的一些零碎的片段的集合,就当做文学的全部发展真相。这种阅读方式显然不利于传统文学精华的传播和学习。所以,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古籍数字化的使用,在某种程度而言,做工具使用尚可,但是要以此代替全部的学习模式和路径,就目前来看,尚不能实现。由此可见,古籍数字化的出现虽然给古代文学这一传统学科带来了很多机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值得广大古代文学从教者警醒的。不过,从整体来看,古籍数字化科技与文学的结合,确实可以互相促进,而且它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的应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这表明古籍数字化用于教学前景无限。